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碎玉书
本书标签: 古代 

第 三 章 绣针藏忆,街角重逢

碎玉书

苏砚秋在长安西市租下了一间小铺面,临街,带着个逼仄的阁楼。她卸下门板,支起绣架,把从江南带来的丝线一一摆开,青的、碧的、绛的,在灰暗的街角洇出一片亮色。

招牌是她亲手写的,“砚秋绣坊”,字迹娟秀,像她指尖的针脚。

开张第一天,没什么生意。她坐在绣架前,拿起针线,无意识地绣着。等回过神时,绷子上已现出半朵白梅,花瓣边缘用银线勾了细边,像沾着江南的露水——那是陆景渊最爱的花,他说过,白梅傲骨,像她。

正绣着,隔壁卖糖画的张老伯探过头来:“姑娘,新来的?这手艺可真俊。”

苏砚秋抬头笑了笑,刚要回话,就见街面忽然骚动起来。行人纷纷往两侧退,马蹄声由远及近,带着仪仗的威严。

“太傅大人的仪仗!”有人低呼。

苏砚秋的手猛地一抖,银针刺破了指尖,血珠滴在白梅的花瓣上,像一点骤然绽开的朱砂。她下意识地往绣坊深处缩了缩,心跳得像要撞碎肋骨。

明黄色的仪仗簇拥着一顶八抬大轿,缓缓从街心走过。轿帘紧闭,看不到里面的人。可苏砚秋认得那顶轿子——三年前,他还是个落魄少年时,曾指着画本里的轿子跟她说:“砚秋,等我功成名就,就用这样的轿子娶你回家。”

那时的他,眼里有光,像揉碎了江南的星子。

轿子行至绣坊门口时,忽然停住了。

苏砚秋的呼吸瞬间凝固,指尖的血顺着绣线往下淌,染红了绷子上的白梅。

一个随从掀开轿帘,低声说了句什么。片刻后,一双皂色云纹靴踏上了青石板路。

苏砚秋低着头,死死盯着绣架,连眼皮都不敢抬。她听见脚步声越来越近,带着熟悉的、沉稳的节奏,像极了他当年在雨巷里等她时,踩过水洼的声音。

“这绣品……”

一个低沉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停顿。

苏砚秋的背僵得像块石板。这声音,她刻在骨头上,哪怕隔了三年风霜,哪怕添了几分威严,她还是一听就认了出来——是陆景渊。

她攥紧了手里的绣针,针尖深深扎进掌心,用疼痛逼自己冷静。不能抬头,不能让他认出她。他如今是太傅,身边有公主,她这个江南来的绣娘,于他而言,不过是段该被遗忘的过往。

“回大人,是新来的苏姑娘绣的。”张老伯在一旁搭话,“姑娘手艺好着呢。”

陆景渊没再说话。苏砚秋能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她的绣绷上,带着审视,带着探究,像要穿透那半朵白梅,看穿她藏在针脚里的心事。

过了许久,那目光移开了。

“多少钱?”他问。

苏砚秋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发不出半点声响。

张老伯连忙替她答:“姑娘这是刚绣的,还没定价呢……”

“五十两。”陆景渊的声音听不出情绪,“我买了。”

五十两?苏砚秋猛地抬头,想说“不值”,却在看清他面容的那一刻,彻底失了声。

他穿着紫色官袍,玉带束腰,比三年前高了些,也瘦了些。眉眼间的少年气被沉稳取代,下颌线绷得很紧,像藏着许多未说出口的话。只是那双眼睛,在看向她时,瞳孔骤然收缩,像被什么东西刺中了。

四目相对的瞬间,空气仿佛都停了。

苏砚秋看见他眼底翻涌的震惊、错愕,还有一丝她看不懂的慌乱。而她自己,只觉得心口的碎玉像是被人狠狠攥住,疼得她几乎要落下泪来。

“苏……”陆景渊的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却被身后的随从打断。

“大人,公主还在府中等您回府商议寿宴的事。”

陆景渊猛地回神,眼神瞬间冷了下来,像覆上了一层薄冰。他转身,对随从道:“包起来,带回府。”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向轿子,脚步快得有些仓促,仿佛身后有什么在追赶。

轿子重新启动,仪仗渐渐远去。

苏砚秋还僵在原地,指尖的血和绣绷上的血色混在一起,分不清哪是针伤,哪是心碎。她看着那顶轿子消失在街角,忽然抓起绣绷上的半朵白梅,狠狠掷在地上。

针脚散了,丝线乱了,像她此刻的心。

原来重逢不是久别重逢的喜悦,而是眼睁睁看着他站在云端,而你在尘埃里,连说一句“我找了你三年”的资格都没有。

傍晚收摊时,张老伯递给她一个锦盒:“陆大人让随从送来的,说是买您绣品的钱。”

苏砚秋打开盒子,里面是一锭五十两的银元宝,还有一块玉佩——不是她那块碎玉,而是一块新的暖玉,雕着完整的白梅,玉质温润,一看就价值不菲。

她拿起那块新玉,指尖冰凉。

他是想用钱,用一块新玉,买断她的绣品,也买断那段过往吗?

苏砚秋把银元宝和新玉推回给张老伯:“麻烦您还给他,就说……我的绣品,不卖了。”

她转身走上阁楼,关上门的那一刻,终于忍不住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抱着膝盖,无声地哭了起来。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长安的灯火一盏盏亮起,却没有一盏,是为她而明。

上一章 第 二 章 碎玉牵念寄长安 碎玉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 四 章 玉碎有声,旧物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