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砚凊探案
本书标签: 古代  修仙  古风     

第三月·速干墨

砚凊探案

武馆的晨练刚结束,砚清就抱着《拳经》手抄本犯了愁——临安的梅雨季来得早,空气里满是潮气,刚写的墨字没等干透就晕开,笔画糊成一团,连“马步”“冲拳”的要领都看不清。旁边的武师也抱怨:“这潮天写字最恼人,墨干得慢,抄拳经要多费一倍纸。”

砚清盯着晕开的墨痕,突然想起父亲查案时用的“速干验尸墨”——当时父亲说过,墨里加酒能加快挥发,减胶能减少晕染。她立刻跑回家,翻出父亲藏的制墨工具:烟煤、皮胶、白酒,还特意去药铺买了些轻矾。在小碾盘上把烟煤磨细,按比例掺进减了量的皮胶,再倒入白酒和研碎的轻矾,反复揉成墨团,放进木模里压实,晾了两天后取出——一块乌黑发亮的速干墨成了!

她蘸墨在宣纸上试写,“拳经”二字刚落纸,不过半炷香就干透了,用手蹭也不沾墨,连最容易晕的竖弯钩都笔锋分明。砚清高兴得举着墨锭跑去找温砚,温砚是书生,最懂墨的好坏,他试写后连连称赞:“这墨不仅干得快,还不滞笔,写小楷最合适!”

卖速干墨的摊子就设在“自留皂”摊旁边,砚清搞了个“开笔免费试墨”的活动——摆上两张书桌,备好宣纸,让路过的士子免费试写。温砚主动来帮忙,现场写了篇《兰亭集序》,墨干后字迹清爽,引得围观的书生纷纷询问:“这墨在哪买?多少钱一锭?”

砚清笑着说:“二十文一锭,买五锭送一锭!”士子们一听价格公道,比西域来的“快干墨”便宜一半,纷纷掏钱购买。头几天,每天能卖一百多锭,砚清还特意在墨锭上刻了“砚氏速干”四个字,辨识度极高。

可没几天,麻烦就来了。临安最老的墨庄“云章斋”,突然把自家的“快干墨”降价三成,从二十五文一锭降到十七文,还派人在砚清的摊子前吆喝:“云章斋百年老字号,墨质上乘,比小作坊的墨强十倍!”

云章斋的招牌响,价格又低,不少士子都转去买他们的墨。砚清的摊子生意一落千丈,从每天一百多锭跌到只剩十锭,账本上的铜钱越来越少,之前卖皂赚的钱,大多用来买制墨原料了,眼看就要到“资金断流”的边缘。

柳春看着空荡荡的摊子,急得直跺脚:“要不咱们也降价?哪怕降到十八文,也比现在卖不出去强啊!”石铮也说:“我去跟云章斋的人理论理论,他们这是故意欺负人!”

砚清却摇了摇头:“降价不是办法,咱们成本比他们高,降到底也是亏。云章斋靠的是老字号,咱们靠的是‘速干’和‘巧思’,得从别的地方找突破口。”她盯着桌上的废墨渣——那是试墨时剩下的碎墨、磨墨掉的渣,之前都当垃圾扔了,现在看着,突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早,砚清就去府学、书院,还有书生聚集的茶肆,回收旧墨渣:“一斤旧墨渣换两文钱,或者换半锭速干墨!”士子们觉得划算,纷纷把家里的废墨渣拿来换,没几天就收了几十斤。砚清把旧墨渣筛干净,重新磨细,加进新的烟煤和胶,制成了“再生素墨”——成本比新墨低了一半,售价却只定在十五文一锭,比云章斋的墨还便宜两文,而且同样速干。

光有便宜还不够,砚清又去找府学的张教授。张教授是临安有名的文人,最看重“惜物”,砚清把“再生素墨”的制作过程跟他一说,还拿出用旧墨渣做的墨锭:“教授您看,这墨不仅不浪费,还能写出好字,若是能得您题跋,定能让更多士子知道‘惜墨’的道理。”

张教授一听,当即挥毫写下“环保惜墨,砚氏佳制”八个字,还把“再生素墨”推荐给府学的科举预备生。预备生们正愁买墨花钱多,一听是张教授推荐的,又便宜又环保,纷纷来买,有的一次就买十锭,说要用到科举结束。

云章斋没想到砚清会用“旧墨渣制新墨”这招,他们的墨都是用新料做的,成本降不下来,降价卖了半个月,不仅没挤垮砚清,还积压了大量库存,资金周转不开。最后没办法,云章斋的掌柜只能亲自来找砚清,拱手道:“砚小娘子,我服了!能不能把你的‘再生素墨’供货给我们?我们按成本价加两成收!”

砚清答应了,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摊子卖墨,云章斋也帮着卖,销量一下子翻了三倍。月底算账时,砚清竟净赚了十五贯钱——不仅补上了之前的资金缺口,还赚够了文院的学费!

她坐在书桌前,磨着一块新做的速干墨,墨香弥漫在屋里。温砚刚好来送新抄的词签,见她笑得开心,问道:“小娘子,这墨生意这么好,有什么诀窍吗?”

砚清放下墨锭,笑着自语:“云章斋打价格战,想靠降价挤垮咱们;可咱们不跟他比便宜,跟他比价值——旧墨渣变废为宝,是环保的价值;张教授题跋,是口碑的价值;预备生喜欢,是实用的价值。你看,别人打价格战,我打价值战,这才是长久的法子。”

温砚恍然大悟,连连点头:“小娘子说得对!以后我写文章,也要多讲‘价值’,不做表面文章。”

砚清拿起磨好的墨,在宣纸上写下“学以致用”四个字,墨干得快,笔锋刚劲。她知道,这小小的墨锭,不仅赚来了文院的学费,更让她明白: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不靠蛮力,靠巧劲;不靠低价,靠价值——只要守住这份“价值”,往后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上一章 第二月,自留皂 砚凊探案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月·《临安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