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赛前一周的暴雨来得毫无征兆。江野站在图书馆门口,看着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溅起水花,正发愁怎么回家,头顶突然多了一把黑色雨伞。林砚舟拿着伞柄的手骨节分明,伞面明显往他这边倾斜,肩头已经洇湿一片。
“走,先去我家拿件干净衣服。” 林砚舟的声音混着雨声传来。江野点头跟上,两人踩着积水往前走,伞下的空间狭小又温暖,雨滴打在伞面上的声音像是在敲打着倒计时钟。
林砚舟的家是老式单元楼,客厅书架上摆着半层数学类书籍,最显眼的位置放着一个相框 —— 里面是少年时的林辰和林砚舟,两人手里举着数学竞赛的获奖证书,背景是满院的梧桐树。江野摩挲着相框边缘,突然听见林砚舟在身后说:“这是哥哥第一次拿全国奖时拍的,那年他也是高三。”
正说着,林砚舟从卧室拿出一件灰色连帽衫,衣角绣着小小的 “辰” 字。“哥哥的旧衣服,你穿应该合身。” 江野接过衣服穿上,棉质布料带着淡淡的洗衣液香味,尺寸竟意外合适。他低头看着衣角的绣字,突然想起林辰笔记本里那些鼓励的话,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
当晚江野发起高烧,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在摸他的额头,还喂他喝了退烧药。第二天早上醒来,床头放着一杯温蜂蜜水,旁边压着一张便签,是林砚舟的字迹:“今天好好休息,笔记我帮你整理好了,附了决赛高频考点。” 便签下方画着一只举着钢笔的小熊,笨拙又可爱。
江野撑着病体翻开笔记,发现林砚舟不仅标注了考点,还在每一页空白处画了小小的梧桐叶图案。翻到最后一页时,夹着一张新的梧桐叶书签,上面刻着 “并肩” 二字,叶脉处还细心地描了金色。
决赛定在九月第二个星期日,按照赛制分为一试和加试两场。早上七点半,考点门口已经排起长队。江野摸了摸书包里的梧桐木木雕,又看了看身边的林砚舟,紧张感突然消散了大半。林砚舟像是察觉到他的情绪,悄悄递来一颗薄荷糖:“含着,能提神。”
一试的题目比预想中难,江野卡在最后一道解析几何题上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笔袋里的书签。突然想起林砚舟说过 “竞赛要学会取舍”,他深吸一口气,先跳过难题去检查前面的题目。交卷时路过林砚舟的座位,对方朝他比了个 “OK” 的手势,眼里的笑意让他莫名安心。
午休时两人在考点附近的面馆吃面,江野正对着加试的复习资料发愁,林砚舟突然指着一道数论题说:“你看这道题,和青山小学时给小宇讲的拼图题很像。” 江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发现解题思路异曲同工。他想起当时小宇用石头拼出图形时的兴奋模样,突然灵感迸发,在草稿纸上飞快地写了起来。
加试的最后一道压轴题是组合几何题,江野盯着题目看了十分钟,大脑一片空白。就在他快要放弃时,口袋里的林辰笔记本硌了他一下。他突然想起笔记里林辰写的 “把题目拆成小块,像拼积木一样”,于是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起辅助线,将复杂的图形拆分成一个个小三角形。
当他终于算出答案时,离考试结束只剩五分钟。交卷出门,看见林砚舟正靠在梧桐树下等他,阳光透过树叶缝隙落在他身上,像镀了层金边。“怎么样?” 林砚舟迎上来,江野举起草稿纸晃了晃,眼里满是笑意:“搞定了!多亏了林辰老师的‘拼图理论’。”
走出考点时,江野突然被一个熟悉的声音叫住。回头一看,是青山小学的李老师,身边跟着小宇和几个孩子,手里捧着一捧野菊花。“我们特意来给你们加油!” 小宇跑过来,递给他一张画,上面是两个老师站在领奖台上,周围开满了梧桐花。
江野接过画,眼眶瞬间热了。林砚舟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神,轻声说:“等结果出来,我们第一时间告诉你们。” 孩子们欢呼着答应,李老师悄悄塞给林砚舟一个布包:“这是孩子们攒的野核桃,给你们补补脑子。”
回家的路上,江野把画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和书签、木雕放在一起。林砚舟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 江野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枚银质书签,正面刻着数学公式,背面是两棵相依的梧桐树,底部刻着 “2025・秋”。
“这是用我哥哥的旧银饰改的。” 林砚舟的声音有些轻,“他说过,好的情谊就像公式,经得起推敲,也藏着永恒。” 江野指尖抚过冰凉的银饰,突然想起母亲说过的 “信物会记得时光”,转头看向林砚舟,发现他耳尖微微发红,正像个等待评价的孩子。
“我很喜欢。” 江野把银书签放进盒子里,紧紧攥在手里。晚风卷起地上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过两人脚边。林砚舟突然开口:“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想和你一起考去北京,你读师范,我读数学系。”
江野猛地抬头,撞进林砚舟认真的眼眸里。路灯亮起,将两人的影子重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他用力点头,声音带着哽咽:“好,一言为定。”
等待结果的日子里,两人又恢复了图书馆的日常。只是江野的错题本封面多了新的涂鸦 —— 两只小熊坐在梧桐树下做题,旁边写着 “北京见”。林砚舟的笔记本里,夹着江野回赠的木雕,是两只紧握的手,木纹里还残留着梧桐木的清香。
九月末的那天,竞赛官网终于更新了结果。江野颤抖着鼠标点开页面,看见 “江野 二等奖”“林砚舟 一等奖” 的字样时,突然捂住了嘴。林砚舟从身后抱住他,下巴抵在他的肩头:“我们做到了。”
江野转身抱住林砚舟,眼泪落在对方的肩头。他想起那些在图书馆度过的日夜,想起青山小学的蝉鸣,想起书包里的种种信物,突然明白有些情谊从来不需要刻意言说,就像数学公式里的逻辑,自然又坚定。
晚上江野的妈妈做了一大桌子菜,林砚舟也来了。饭桌上,江野的妈妈拿出一个红包:“这是给你们的奖励,去北京的车票我已经买好了,国庆带你们去看看学校。” 江野和林砚舟对视一眼,眼里满是惊喜。
饭后两人坐在阳台看月亮,江野拿出银书签,借着月光看着上面的梧桐树:“你说林辰老师会为我们开心吗?” 林砚舟点头,伸手握住他的手:“他一直都在看着我们,就像这梧桐叶,落了又生,从未离开。”
秋风穿过阳台,带来远处的桂花香。江野把银书签和梧桐叶书签放在一起,又摸了摸口袋里的木雕,突然觉得未来清晰又明亮。他知道,不管前方有多少挑战,只要身边有林砚舟,有这些藏着时光与情谊的信物,他们就能一直并肩走下去,就像那些刻在书签上的梧桐,根脉相连,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