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动漫同人小说 > 梧桐巷的对抗与共生
本书标签: 动漫同人 

第十七章:秋日课堂与远方的信笺

梧桐巷的对抗与共生

北师大的第一堂教育学课,江野特意提前十分钟到了教室。他选了靠窗的位置,窗外就是那片熟悉的梧桐林,金黄的树叶在晨光中轻轻摇晃。江野从背包里拿出新笔记本,封面是他自己画的梧桐叶图案,第一页已经写好了 “教育日志” 四个字 —— 这是他打算记录课堂心得和未来支教计划的专属本子。

陆续有同学走进教室,后排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江野,这里!” 江野回头,看见林砚舟背着双肩包,手里还拎着两杯热豆浆。“早课来不及吃早餐,给你带的。” 林砚舟把豆浆放在他桌上,顺势坐在旁边的空位上,“清华今天上午没课,我来旁听,想看看教育学是怎么讲的,以后支教说不定用得上。”

上课铃响时,教授抱着一摞教材走进教室,开篇就问:“大家为什么选择师范专业?” 江野下意识地看向林砚舟,对方也正看着他,眼里带着鼓励。江野举起手,声音清晰:“我想把知识带给山区的孩子,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有很多可能性。” 教授点头微笑,林砚舟在台下悄悄比了个 “真棒” 的手势,江野的耳尖瞬间发烫。

课后,两人沿着梧桐道散步。林砚舟从包里拿出一张课程表:“我把我们的课表比对过了,每周三下午和周末都有空,到时候可以一起去图书馆整理支教资料。” 江野接过课程表,发现林砚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空闲时间,还在旁边写了 “备课”“整理笔记”“联系山区学校” 等待办事项。“你连这个都准备好了?” 江野笑着说,心里满是暖意。

“当然,支教是我们的约定,得认真准备。” 林砚舟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的公告栏,“你看,学校有个‘教育帮扶’社团,我们可以加入,他们经常组织去周边山区支教,说不定能学到经验。” 江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公告栏上贴着社团招新海报,背景是孩子们在教室里读书的照片,和青山小学的场景格外相似。

加入社团的第一天,社长就给他们分配了任务 —— 整理山区学校的教学需求清单。江野负责统计语文和英语的需求,林砚舟则对接数学和科学。晚上在图书馆,两人对着电脑屏幕逐行核对数据。“青山小学需要的数学教具,这里正好有捐赠渠道。” 林砚舟指着表格里的一行字说,“下周我们可以联系捐赠方,看看能不能优先给青山小学调配。”

江野点头,突然想起包里的信 —— 早上收到的,是青山小学李老师寄来的。他拆开信封,里面装着几张照片和小宇写的信。照片上,孩子们在之前种的梧桐树下看书,树干上挂着 “北京加油” 的牌子。小宇的信是用铅笔写的,歪歪扭扭的字迹里满是期待:“江老师,梧桐树已经长到我胸口高了,我每天都给它浇水。我现在数学能考 95 分了,林老师教的解题方法特别好用,我以后也要去清华学数学。”

江野把信递给林砚舟,对方看着照片里的梧桐树,眼眶有些湿润:“等寒假,我们回去看看吧,顺便把教具带过去。” 江野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 “寒假支教计划”,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梧桐叶图案。

十月中旬,林辰的数学笔记开始在山区学校推广。出版社寄来一箱样书,江野和林砚舟趁着周末,去了北京周边的一所山区小学。校长带着他们参观教室,孩子们看到书里的例题,围过来叽叽喳喳地问:“老师,这个解题方法真的比课本上的简单吗?” 林砚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演示,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眼里满是好奇的光。

回去的路上,林砚舟看着手里的感谢信,突然说:“我们应该再整理一本习题册,针对笔记里的知识点设计练习题,这样孩子们学起来更有针对性。” 江野点头:“我可以负责编写语文部分的拓展阅读,和数学笔记搭配,让孩子们全面发展。” 两人在公交上就开始讨论计划,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像是在为他们的想法鼓掌。

十一月初,北师大举办 “教育理念分享会”,江野报名参加了演讲。他特意穿上第一次去青山小学时穿的灰色连帽衫,衣角的 “辰” 字已经有些褪色,但依旧清晰。演讲时,他拿出林辰的笔记、小宇的信和孩子们的照片,讲述着他们的故事:“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种。林辰老师用笔记点燃了我们的梦想,我们想把这团火传递下去,让更多山区孩子看到希望。”

台下的林砚舟举着相机,记录下这一幕。演讲结束后,很多同学围过来,想加入他们的支教计划。“我们可以组建一个跨校支教团队,北师大负责语文和英语,清华负责数学和科学。” 有同学提议,江野和林砚舟相视一笑,这个想法和他们不谋而合。

团队组建后的第一个周末,他们就开始筹备寒假支教活动。江野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林砚舟则联系物资捐赠。一天晚上,两人在清华园的梧桐林里开会,突然收到李老师的微信:“小宇说想和你们视频,他这次数学考了满分。”

视频接通时,小宇举着试卷,兴奋地说:“林老师,我用你教的方法,很快就解出了最后一道题!” 林砚舟笑着说:“真棒,寒假我们回去,教你更难的知识点好不好?” 小宇用力点头,镜头转向窗外,能看到那棵梧桐树已经长得比小宇还高了。“老师,你们回来的时候,梧桐树应该会落叶吧?我们可以一起捡叶子做书签。” 小宇说,眼里满是期待。

挂了视频,江野看着林砚舟,突然说:“我们应该在青山小学建一个‘梦想书架’,把收集到的书和笔记都放在那里,让孩子们随时可以看。” 林砚舟点头:“我明天就联系出版社,看看能不能捐赠一批图书。清华的同学们也说,可以捐出自己的旧书,帮助山区孩子。”

十二月初,出版社捐赠的图书和团队筹集的物资陆续到位。江野和林砚舟利用周末,把物资分类打包,每本书里都夹了一张小卡片,上面写着鼓励的话。林砚舟在数学书里夹了一张梧桐叶书签,上面刻着 “坚持就是胜利”,江野则在语文书里写了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期待”。

放寒假的前一天,两人去了王辅导员的办公室。王辅导员看着他们的支教计划,笑着说:“林辰当年也组织过类似的活动,你们真的很像他。”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相册,里面是林辰当年支教的照片:“这是他在山区学校建图书馆时拍的,你们可以参考一下,看看怎么布置‘梦想书架’。”

江野和林砚舟翻着相册,照片里的林辰站在书架前,手里拿着书,和孩子们笑得格外开心。“我们也要像林辰老师一样,把最好的资源带给孩子们。” 江野说,眼里满是坚定。

出发去青山小学的前一天,江野妈妈特意炖了鸡汤,让他们带去给孩子们。“路上注意安全,多拍点照片回来。” 江野妈妈帮他们整理背包,眼里满是不舍,“记得给孩子们带点糖果,他们肯定喜欢。”

高铁上,江野看着窗外渐渐熟悉的风景,心里满是期待。林砚舟从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江野:“给小宇的礼物,我用梧桐木做的钢笔,刻了他的名字。” 江野打开一看,钢笔上刻着 “小宇 未来可期”,笔帽上还雕了一片小小的梧桐叶。“他肯定会很喜欢。” 江野笑着说,把钢笔放进专门的袋子里。

抵达青山小学时,孩子们已经在门口列队等待。小宇跑在最前面,看到他们就扑了过来:“江老师,林老师,你们终于来了!” 李老师笑着说:“孩子们知道你们要来,昨天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还准备了节目。”

走进教室,江野看到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主题都是 “我的梦想”。小宇的画是他站在清华园的梧桐树下,手里拿着数学书,旁边写着 “我要像林老师一样,考上清华”。江野心里一暖,拿出带来的图书,和孩子们一起布置 “梦想书架”。林砚舟则在黑板上写下 “数学小课堂”,准备给孩子们讲新的知识点。

布置完书架,江野拿出林辰的笔记,给孩子们读里面的话:“数学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解决问题的魔法。” 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小宇举起手:“江老师,我以后也要写笔记,像林辰老师一样,帮助更多的人。”

晚上,孩子们在操场上举办了联欢会。小宇弹了一首刚学的钢琴曲,虽然有些生涩,但格外真诚。江野和林砚舟合唱了一首《明天会更好》,孩子们跟着一起唱,歌声在夜空中回荡。李老师拿出相机,拍下这温馨的一幕,照片里,孩子们围在他们身边,脸上满是笑容,身后的梧桐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温柔。

支教的日子里,江野每天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教他们读诗歌、写作文;林砚舟则带数学兴趣班,用游戏化的方式教他们解题。有个叫晓晓的女孩,之前很怕数学,在林砚舟的鼓励下,渐渐喜欢上了这门学科,还主动提出要做 “数学小组长”,帮助其他同学。

离开的前一天,江野和林砚舟带着孩子们去山上捡梧桐叶,一起做书签。小宇把自己做的书签送给他们,上面刻着 “永远的老师”。“等明年夏天,梧桐树会长得更高,我会好好照顾它,等着你们回来。” 小宇说,眼里满是不舍。

江野蹲下身,摸了摸小宇的头:“我们会回来的,还会带更多的书和老师,帮助更多的孩子。” 林砚舟把那支梧桐木钢笔递给小宇:“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初中,我们再给你带新的礼物。”

上车时,孩子们追着车跑,手里挥舞着自己做的书签。江野从后视镜里看着越来越小的身影,突然说:“我们应该把支教的故事写下来,出版一本书,让更多人关注山区教育。” 林砚舟转头看他,眼里满是赞同:“好,我们一起写,书名就叫《梧桐树下的梦想》。”

高铁缓缓开动,江野拿出笔记本,写下这次支教的心得。林砚舟坐在旁边,整理着孩子们的照片,突然说:“下学期,我们可以申请一个‘教育帮扶’项目,争取更多的资源,帮助更多山区学校建立‘梦想书架’。” 江野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 “项目申请计划”,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笑脸。

窗外的风景渐渐远去,江野看着手里的梧桐叶书签,突然明白,教育的意义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传递爱与希望。林辰用笔记点燃了他们的梦想,他们则用行动把这份温暖传递给孩子们,而这些孩子,终有一天会带着这份爱,去帮助更多的人,就像梧桐叶一样,落下又生根,生生不息。

回到北京后,两人立刻开始筹备 “教育帮扶” 项目申请。江野负责撰写申请书,林砚舟则制作 PPT,展示他们的支教成果和计划。社团的同学们也积极参与,帮忙收集资料、联系学校。一个月后,项目成功获批,获得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山区学校的 “梦想书架” 建设。

三月初,他们带着第一批图书和教具,去了另一所山区学校。校长握着他们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孩子们终于有更多的书可以读了。” 江野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想起林辰笔记里的一句话:“每一个小小的行动,都能汇聚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那天晚上,江野和林砚舟坐在学校的操场上,看着满天繁星。林砚舟拿出手机,播放了一段小宇发来的语音:“江老师,林老师,我这次数学又考了满分,我会继续努力,考上清华,和你们一起帮助更多的人。”

江野笑着说:“你看,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林砚舟点头,伸手握住他的手:“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要一起走下去,让更多山区孩子的梦想,在梧桐树下开花结果。”

晚风穿过操场,带来远处的虫鸣。江野看着手里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支教的故事和未来的计划。他知道,只要他们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有更多的 “小宇” 走出山区,带着知识和爱,回到家乡,成为新的 “火种”,照亮更多人的路。而他和林砚舟,会一直站在梧桐树下,守护着这些梦想,直到它们长成参天大树。

上一章 第十六章:盛夏的录取通知书与梧桐书签 梧桐巷的对抗与共生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八章:春风里的考验与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