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章:御前对质,巧舌如簧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继后被废,思婉被赐死,牵连者众。这场席卷后宫的风暴,其震波并未止步于红墙之内,而是不可避免地蔓延至前朝。辉发那拉氏一族在朝中虽非顶级勋贵,却也是盘根错节,党羽不少。一时间,弹劾魏璎珞“狐媚惑主”、昭华公主“行事乖张、引发宫闱动荡”的奏折,如同雪片般飞向乾隆的御案。

更有甚者,一些守旧宗室和言官,抓住昭华公主“习武”、“与外藩亲王过从甚密”等事大做文章,攻讦其“有违祖制”、“牝鸡司晨”,隐隐将矛头指向了乾隆对公主的纵容和魏璎珞的“教女无方”。

养心殿内,乾隆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眉头紧锁,脸色阴沉。后宫之事,本是他皇家私事,如今却被摆上台面,成为朝臣攻讦的借口,这让他极为不悦。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他也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传旨,”乾隆将一份言辞最激烈的奏折掷于地上,冷声道,“明日晨会,朕要亲自听听,这些人到底想说什么!让昭华也来!”

他要亲自看看,他这个女儿,如何应对这前朝的风浪!

消息传到长春宫,小桃和柳絮都吓得脸色发白。

“公主!这……这可如何是好?那些大臣们……他们这是要逼死您和贵妃娘娘啊!”小桃急得团团转。

柳絮也忧心忡忡:“公主,朝堂之上,刀光剑影,不比后宫阴私容易应对。您……”

昭华却显得异常平静。她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扳倒继后,触动的是前朝后宫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反扑是必然的。而这,正是她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只有经受住前朝的考验,她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慌什么?”她放下手中的书卷,眼神清亮而沉稳,“不过是些跳梁小丑,仗着‘祖制’、‘礼法’的名头,行党同伐异之实罢了。本宫倒要看看,他们能说出什么花样来。”

她看向镜中那个身着公主朝服、眉宇间已褪尽稚气、多了几分锐利与沉静的自己,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更衣。明日,本宫要去会会他们。”

翌日清晨,太和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却暗流涌动。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鸦雀无声,但无数道目光却或明或暗地投向那独自跪坐在御阶之下、身着亲王服色的蒙古超勇亲王拉旺多尔济,以及……那刚刚被太监引入殿内,在专门设置的屏风后跪坐下来的昭华公主。

这是大清开国以来,极少有公主被允许参与前朝议事,更何况是涉及对其自身弹劾的朝会。所有人都知道,今日,必将有一场好戏。

乾隆高踞龙椅之上,面沉如水,目光扫过下方百官,不怒自威:“今日,朕听闻众卿对后宫之事,颇有议论。既然众卿如此关心朕的家事,那今日便敞开来说。昭华。”

屏风后,昭华的声音清晰而平静地传来:“儿臣在。”

“近日朝中多有奏折,言你行事不端,有违祖制,更引发宫闱不宁。你有何话说?”乾隆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例行公事地询问。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那面屏风之上。

昭华深吸一口气,声音依旧平稳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回皇阿玛,儿臣愚钝,不知‘行事不端’从何说起?若是指儿臣遭人陷害,落水昏迷,后又被人下毒、巫蛊诅咒,几番死里逃生,那儿臣确实‘不端’,未能如那些弹劾者所愿,悄无声息地‘病逝’或‘暴毙’,以致‘引发宫闱不宁’,儿臣……确有罪过。”

她开口便以退为进,将“行事不端”直接定义为“受害者未死”,语气平静,却字字如刀,狠狠刺向那些弹劾者虚伪的面具!

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吸气声。许多官员没想到,这位深宫公主,言辞竟如此犀利!

一位御史大夫忍不住出列,朗声道:“公主此言差矣!臣等并非此意!臣等所虑,乃是公主落水醒来后,性情大变,行事锋芒过露,处置宫人手段酷烈,更与外藩亲王习武骑射,有违公主柔顺娴静之德!此非社稷之福!”

昭华的声音透过屏风传来,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和委屈:“这位大人所言,儿臣更是不解。儿臣落水,九死一生,皇阿玛与额娘忧心如焚。醒来后,儿臣深感生命可贵,更觉需自强方能不负皇阿玛额娘养育之恩,方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深宫之中存活下去。严惩背主恶奴,乃宫廷法度所在,岂能因儿臣公主身份而法外施恩?莫非大人觉得,对那些谋害主子的奴才,应以‘柔顺’待之,方合‘妇德’?”

她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凛然之气:“至于习武强身,皇阿玛乃天下之主,文治武功,四海臣服。儿臣身为皇女,仰慕皇阿玛雄风,习练骑射,强健体魄,一为自保,二为不忘祖宗马上得天下之艰辛,何错之有?难道我大清公主,只能困守深宫,弱不禁风,任人宰割,方是‘社稷之福’?!”

“你!”那御史被驳得面红耳赤,一时语塞。

另一位老臣颤巍巍出列:“公主巧言善辩,老臣佩服。然,公主与超勇亲王殿下往来甚密,恐惹人非议,有损清誉,亦于邦交无益啊!”

屏风后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昭华一声极轻的、仿佛带着无尽委屈和悲愤的叹息:“原来……在诸位大人眼中,儿臣的清誉,竟如此不堪一击?皇阿玛金口玉言,命亲王殿下教导儿臣骑射,乃是恩典,亦是彰显天朝与蒙古邦谊之举。儿臣与亲王殿下,一切言行皆在宫中众目睽睽之下,恪守礼法,从未有半分逾越。为何到了诸位大人口中,竟成了‘往来甚密’、‘惹人非议’?莫非……诸位大人是在质疑皇阿玛的旨意?还是在质疑亲王殿下的人品?亦或是……根本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她的声音陡然转厉,最后一句,如同惊雷,炸响在寂静的大殿之中!

拉旺多尔济站在一旁,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极快的赞赏和笑意。这位公主,当真厉害!三言两语,便将一顶“质疑圣意”、“离间邦交”的大帽子反扣了回去!

那老臣吓得浑身一抖,连忙跪地:“老臣不敢!老臣绝非此意!”

乾隆高坐龙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但面上依旧沉静。

这时,一位与辉发那拉氏家族关系密切的宗室亲王忍不住出列,语气沉痛:“皇上!即便公主所言有理,但因此事,废黜国母,牵连众多宫人宗亲,致使后宫动荡,前朝不安,岂是小事?公主难道就没有半分责任吗?若非公主……”

“睿亲王!”昭华猛地打断他,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明显的怒意和悲凉,“您的意思是,有人屡次三番要置儿臣于死地,儿臣不该反抗?不该求皇阿玛和额娘做主?就该引颈就戮,以成全所谓的‘后宫安宁’?!难道在您眼中,儿臣的性命,竟如此轻贱?!难道皇阿玛的女儿,活该被人毒杀、诅咒而死,才能换来您想要的‘安宁’?!这是哪家的道理?!是大清的律法?还是爱新觉罗家的祖训?!”

字字泣血,句句诛心!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那睿亲王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涨得通红:“你……你强词夺理!”

“儿臣是否强词夺理,皇阿玛圣心独断!”昭华的声音带着哽咽,却异常清晰,“儿臣只知道,皇阿玛教导儿臣,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辉发那拉氏身为国母,不思母仪天下,反而行巫蛊厌胜、下毒谋害之恶行,诅咒君父,残害皇嗣,证据确凿!皇阿玛依法废后,肃清宫闱,乃是维护祖宗法度,彰显天地正气!儿臣不明白,为何在睿亲王和诸位大人眼中,维护法度、严惩罪恶,反而成了‘引发动荡’的罪过?!难道包庇罪恶、纵容阴毒,才是维持‘安宁’的正道?!”

她的话,如同狂风暴雨,将对方“引发动荡”的指责彻底掀翻,并拔高到了“维护法度”与“包庇罪恶”的层面,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和法理制高点!

殿内一片死寂。所有弹劾者都面色难看,冷汗涔涔。他们发现,这位年轻的公主,思维之敏捷、言辞之犀利、逻辑之严密,远远超乎他们的想象!她根本不接“妇德”、“祖制”的招,而是直接抓住“谋害皇嗣”、“诅咒君父”这等十恶不赦的大罪进行反击,让他们所有攻讦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居心叵测!

乾隆看着下方哑口无言的群臣,又瞥了一眼屏风后那个虽看不见身影、却气场强大的女儿,心中又是欣慰又是复杂。欣慰的是女儿如此聪慧果决,复杂的是……这份聪慧,似乎已远超他的掌控。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语的拉旺多尔济忽然上前一步,右手抚胸,向乾隆行了一个蒙古礼,声音洪亮而沉稳:“皇帝陛下,小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乾隆目光微闪:“亲王但说无妨。”

拉旺多尔济直起身,目光扫过方才那些弹劾的臣子,嘴角带着一丝淡淡的、却极具压迫感的嘲讽:“小王虽来自草原,却也知,雄鹰保护雏鸟,狼群守护幼崽,乃是天经地义。昭华公主乃陛下爱女,金枝玉叶,却屡遭奸人毒手,陛下明察秋毫,铲除奸佞,保护自己的女儿,何错之有?为何到了诸位口中,反而成了公主的罪过?难道在大清,父亲保护女儿,竟是错事?”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沉凝:“至于小王与公主习武之事,更是陛下为彰显满蒙一家、敦睦邦谊所赐恩典。公主天资聪颖,刻苦认真,小王深感佩服。却不知,为何此等美事,竟被曲解至此?莫非……有人不愿见到大清与蒙古友好?还是……别有用心?”

他的话,如同草原上的猎猎西风,直接、强悍,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直接将那些迂回的攻讦撕得粉碎,并扣上了“离间满蒙”、“别有用心”的大帽子!

那些弹劾的官员们脸色瞬间惨白如纸!蒙古亲王亲自下场为公主作保,并将此事上升到邦交层面,这分量实在太重!他们哪里还敢再多言半句?!

乾隆眼中精光一闪,心中暗赞拉旺多尔济这话接得恰到好处!既解了围,又全了邦交体面。

“亲王殿下所言极是。”乾隆缓缓开口,声音威严,“保护皇嗣,乃朕之职责。肃清宫闱,乃朕之权柄。敦睦邦谊,乃朕之国策。昭华……”

“儿臣在。”屏风后,昭华的声音恢复了平静。

“你受委屈了。”乾隆的声音缓和下来,“今日之事,朕已明了。往后,安心休养,谨言慎行,勿负朕望。”

“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谢皇阿玛为儿臣做主!”昭华的声音带着感激和恭顺。

乾隆目光扫向下方噤若寒蝉的群臣,声音陡然转冷:“至于尔等……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不思为国尽忠,为民请命,反倒整日窥探宫闱,捕风捉影,搬弄是非!今日之事,朕念尔等初犯,暂不追究!若再有下次,休怪朕不念君臣之情!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官员如蒙大赦,慌忙跪地叩首,冷汗早已湿透了朝服。

乾隆冷哼一声,拂袖而起,转身离去。

朝会散去,百官们面面相觑,神色惶恐,匆匆离去,再无人敢多看屏风一眼。

拉旺多尔济站在原地,目光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那面屏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随即也转身大步离开。

屏风后,昭华缓缓站起身。她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但眼神却亮得惊人,如同经过淬炼的宝剑。

这一关,她闯过来了!不仅闯过来了,更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以及拉旺多尔济那恰到好处的“助攻”,彻底震慑了前朝,赢得了乾隆更深的愧疚和……忌惮。

小桃和柳絮连忙上前扶住她,眼中充满了崇拜和后怕:“公主!您……您真是太厉害了!”

昭华轻轻吐出一口气,低声道:“回宫。”

她知道,经此一役,她在前朝后宫的地位将截然不同。但与此同时,她也将自己彻底暴露在了更广阔、更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心。

未来的路,必将更加艰难,也更加……波澜壮阔。

她走出太和殿,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拉旺多尔济正站在不远处,似乎是在等她。

他看到她出来,迈步走近,深邃的目光落在她依旧平静的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探究。

“公主今日,真是让小王大开眼界。”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笑意。

昭华迎上他的目光,福了一福:“今日之事,多谢亲王殿下出言相助。”

“举手之劳。”拉旺多尔济淡淡道,“何况,公主自己已然应对得极好。小王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仿佛要看到她心底去:“只是,小王愈发好奇,公主这身胆识和口才,究竟师从何人?”

昭华心中微微一凛,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一笑,笑容清浅却带着疏离:“殿下过奖了。不过是绝境求生,被逼出来的几分急智罢了。比不得殿下草原雄鹰,纵横捭阖。”

拉旺多尔济看着她那无懈可击的笑容,眼中兴趣更浓。他知道她没说实话,但这份谨慎和神秘,反而更让他觉得有趣。

“公主过谦了。”他笑了笑,不再追问,只是道,“明日演武场,小王期待公主的‘急智’能更进一步。”

说完,他微微颔首,转身离去。

昭华看着他那挺拔的背影,目光深沉。

拉旺多尔济……他今日出手,真的只是为了邦交和“有趣”吗?还是……另有图谋?

她收回目光,抬头望向那重重宫阙,眼神坚定而锐利。

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有多少阴谋算计,有多少像拉旺多尔济这样深不可测的人物……

她,爱新觉罗·昭华,林惊鸿,都绝不会退缩!

上一章 第十九章:铁证如山,思婉失算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乾隆震怒,思婉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