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六章:情报初建,耳目渐明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与魏璎珞的深夜长谈,如同为昭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指明了更为具体的行动方向。母亲毫无保留的经验传授和暗中人脉的支持,让她构建自身力量的步伐大大加快。她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防御,而是开始主动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细密而隐蔽的情报网络。

长春宫的书房,渐渐成了她运筹帷幄的核心。白日里,她依旧是那个需要“静养”、偶尔去演武场习武的公主,举止合宜,不露锋芒。但到了夜晚,当宫门落锁,烛火摇曳,她便会在小桃和柳絮的协助下,处理着来自各处的、用各种隐秘方式传递来的消息。

这夜,烛光下,昭华面前摊开着一幅简略的宫苑布局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细线标注着已安插或正在争取的眼线位置,以及各宫之间人员往来的主要路径。柳絮正低声禀报着近日的收获。

“公主,按照您的吩咐,我们的人已经初步站稳了脚跟。”柳絮指着图上的几个点,“御膳房负责采买的小太监福安,通过他兄长在步军统领衙门的关系,已经搭上了两个在茶馆酒肆混迹的‘包打听’,每月花些银钱,便能听到不少市井流言,尤其是关于宗室勋贵府邸的闲话。”

昭华微微颔首。市井流言看似琐碎,但往往能反映出朝堂风向和某些势力的动向,不可小觑。

“浣衣局那边,”柳絮继续道,“我们安插的宫女巧儿,手脚麻利,人又机灵,已经和几个负责各宫主子衣物浆洗的嬷嬷混熟了。从她们口中,能听到不少各宫主子近来的脾气喜好、赏罚情况,甚至……一些贴身宫女太监之间的龃龉抱怨。”

“嗯,细节之处见真章。”昭华赞许道,“继续留意,尤其是咸福宫旧人以及几位皇子生母宫中的动静。”

“花房和负责各宫摆设的小太监那边,也有了些眉目。”小桃补充道,“通过花草更换、器物摆放的细微变化,能推断出哪些宫苑近来有客常访,或者主子心情如何。另外,按照公主的指示,我们的人正在设法接近几位太医的药童和负责煎药的小太监,只是……太医署规矩严,进展稍慢。”

昭华目光沉静:“不急,稳扎稳打。太医署是关键,务必谨慎,宁可慢,不可错。”她深知,医药往来是窥探各宫健康状况乃至隐秘手段的重要窗口。

“还有一事,”柳絮压低声音,神色凝重了几分,“我们安排在慎刑司附近洒扫的一个小太监回报,这几日,似乎有咸福宫旧人暗中打听思婉格格被关押的具体位置和看守情况,虽然做得隐秘,但还是被我们的人察觉了。”

昭华眼中寒光一闪:“果然贼心不死!盯紧他们!看他们想做什么,和谁接触!但切记,只盯不扰,不要打草惊蛇。”

“是!”柳絮连忙应下。

这便是昭华情报网络的雏形:以长春宫为核心,通过金钱收买、人情拉拢、把柄控制等多种手段,在御膳房、浣衣局、花房、杂役司等看似不起眼、实则信息流通的关键节点,安插下一个个“耳朵”和“眼睛”。这些眼线职位低微,毫不起眼,但他们汇聚起来的零碎信息,经过昭华和她核心班底的梳理分析,便能拼凑出后宫乃至前朝某些角落的真实图景。

数月过去,这套稚嫩的网络开始显现出它的价值。

这日,福安通过秘密渠道递进来一则消息:市井间悄然流传,说十五阿哥永琰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深得圣心,已有老臣私下议论,称其有“少年老成”之相,隐隐有将其与几位年长皇子比较之意。

昭华看到这则消息,眉头微蹙。永琰是她的同母弟,他的受宠本是好事,但过早被卷入立储的舆论漩涡,绝非吉兆。这流言背后,是谁在推波助澜?是真心赞赏?还是捧杀之计?她立刻让柳絮暗中留意延禧宫周围的动静,看是否有异常人员窥探,同时提醒魏璎珞加强对永琰的保护和教导,务必低调谨慎。

又一日,巧儿从浣衣局传来消息:负责继后(现贬为庶人,囚于冷宫)旧衣浆洗的一个老嬷嬷,近日频频与永寿宫(原思婉居所,现空置)的一个看守太监私下接触,似乎传递过什么小物件。

昭华心中警铃大作。继后虽废,但其残余势力仍在活动!她立刻下令,加强对冷宫和永寿宫区域的监视,并让文竹设法查验那些经手衣物是否有异常。果然,文竹在一件中衣的夹层里,发现了极细微的、用特殊药水书写的字迹残留!虽然无法完全破译,但足以证明冷宫内外仍有勾结!

昭华没有声张,只是将这条线索牢牢记住,并加强了对自己和延禧宫饮食起居的监控。她在等待,等待对方进一步行动,以便揪出更大的鱼。

最让昭华在意的,还是关于拉旺多尔济的消息。这位超勇亲王在京期间,看似每日只是教导昭华骑射、与乾隆商议边市盟约,但其行踪和接触的人员,却透露出不少信息。

通过福安门路得到的零碎消息,以及拉旺多尔济偶尔在教导时透露的只言片语,昭华拼凑出一些情况:拉旺多尔济除了例行觐见乾隆外,还多次与理藩院官员、以及几位掌管兵部和户部的重臣有过私下会晤。他似乎在积极推动扩大边市、增加互市商品种类(尤其是铁器、茶叶和布帛),并希望大清能提供更多农耕和工匠技术援助科尔沁部。

这些举动,看似是为了部落发展,但昭华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战略意图:获得更多战略物资和技术,增强科尔沁部的实力和独立性。拉旺多尔济的野心,绝不限于做一个恭顺的藩王。

而拉旺多尔济对昭华的态度,也愈发微妙。他依旧耐心教导,偶尔会与她谈论草原风光、蒙古历史,甚至一些用兵之道,言语间充满试探和引导。他似乎很想了解她对朝政、对边疆、乃至对皇权继承的看法。昭华每次回应都极其谨慎,多以“女儿家不宜妄议朝政”或“皇阿玛自有圣断”搪塞过去,但也会适时提出一些关于民生、吏治的、看似天真却切中要害的问题,引得拉旺多尔济深思,从而反过来窥探他的真实想法。

两人之间的互动,如同一场高水平的心理博弈,彼此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对方的底线和价值。

这日演练间隙,拉旺多尔济看着昭华精准地射中靶心,忽然问道:“公主可知,我为何执着于向皇上请求扩大边市,甚至引入农耕技艺?”

昭华收弓,擦拭着额角的细汗,故作不解:“殿下不是为了部落子民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吗?”

拉旺多尔济深邃的眼眸看着她,笑了笑,那笑容有些意味深长:“安居乐业固然重要。但草原上的狼,永远不会因为吃饱了就磨平獠牙。强大的部落,才能拥有真正的和平与尊严。公主觉得呢?”

昭华心中凛然。他这是在暗示,增强实力是为了更好的博弈乃至……自保或扩张?她面上露出钦佩之色:“殿下深谋远虑,心系部落,令人敬佩。皇阿玛常教导我们,治国之道,在于强兵富民,殿下所为,正合此道。”

她再次将话题引向乾隆,既表示认同,又撇清了自己的立场。

拉旺多尔济深深看了她一眼,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道:“算算日子,小王在京已逗留数月,不日便将启程返回科尔沁了。”

昭华动作微微一顿。他要走了?这比她预想的要快一些。心中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像是松了口气,又像是……少了点什么。

“殿下何时动身?昭华定当备薄酒为殿下饯行。”她保持着得体的礼仪。

“具体行程还未定,大概就在旬日之内。”拉旺多尔济目光扫过她平静的面容,忽然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道,“公主,京师虽好,却非久留之地。草原广阔,方是雄鹰翱翔之所。他日若有机会,公主可愿来草原一观?”

这话,已是近乎直白的邀请和暗示了!昭华心脏猛地一跳。去草原?以什么身份?他到底想做什么?

她垂下眼帘,掩饰住眼中的波澜,轻声道:“殿下说笑了。昭华身为大清公主,岂能随意离京?草原风光,也只能在殿下讲述中神往了。”

拉旺多尔济似乎料到她会如此回答,并不意外,只是淡淡道:“世事难料。或许……会有那么一天。”他顿了顿,补充道,“小王离京后,公主若有何难处,或想知晓些塞外风光,可凭那枚狼牙护身符,通过京城‘风鸣驿’的掌柜传递消息。那人……是小王的人。”

他终究还是留下了联络方式!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但也可能是一个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昭华心中瞬间权衡利弊,最终,她抬起头,迎上他的目光,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只是微微颔首:“殿下的心意,昭华记下了。愿殿下一路平安。”

拉旺多尔济看着她那依旧沉静、却仿佛深不见底的眼眸,知道这已是她能做到的极限。他笑了笑,不再多言。

数日后,超勇亲王拉旺多尔济率领使团离京。乾隆亲自在午门外设宴饯行,赏赐丰厚,以示恩宠。昭华依礼随众嫔妃公主一同送行。

在人群之中,拉旺多尔济的目光越过众人,与昭华有短暂的交汇。他微微颔首,眼神深邃难辨。昭华亦微微福身还礼,神色平静无波。

马蹄声远,尘土飞扬。那只闯入紫禁城的草原雄鹰,暂时离开了。但他留下的影响,以及那条隐秘的联系渠道,却像一颗种子,深埋在了这片权力的土壤之中。

昭华站在送行的人群中,望着远去的队伍,心中并无太多离愁别绪,只有一种更加清醒的认知:未来的路,需要她独自面对了。而她的情报网络,必须更快、更稳地成长起来。

回到长春宫,她立刻召见了小桃和柳絮。

“拉旺多尔济离京,京师各方势力必有反应。让我们的人,加倍留意各宫动向,尤其是与蒙古各部有关联的宗室勋贵府邸。还有,”她目光锐利,“冷宫和永寿宫那边,给我盯死了!我有预感,他们……快要按捺不住了。”

“是!公主!”小桃和柳絮齐声应道,眼中充满了使命感。

昭华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湛蓝的天空。耳目渐明,棋局已开。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更加如履薄冰,却也……更加值得期待。

上一章 第二十五章:璎珞点拨,母女交心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思婉不甘,暗通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