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八章:借刀杀人,计除爪牙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思婉通过钱嬷嬷送出的那封被调包的密信,如同石沉大海,在接下来的几日里,并未在宫中掀起任何波澜。永寿宫偏殿依旧死寂,思婉在焦灼的等待中日渐憔悴,眼中疯狂的光芒却愈发炽盛。她不知道,她寄予厚望的“救命稻草”,早已被昭华牢牢攥在手中,并成为了她清除潜在威胁的利器。

长春宫内,昭华并未急于行动。她在等待,等待宫外的“鱼”上钩。

果然,三日后,福安通过秘密渠道递来了消息:那个叫胡三的市井无赖,在收到信后,并未如信中所言“静观其变”,反而显得异常活跃。他先是频繁出入几家与没落宗室、勋贵子弟有关的赌场妓馆,接着又暗中与几个在步军统领衙门和顺天府当差的底层胥吏接触,似乎在打听什么。更关键的是,他派了一个小乞丐,真的去了一趟城南土地庙的香炉下摸索,自然是一无所获。

“公主,胡三果然贼心不死!他肯定在暗中谋划着什么!”小桃忧心忡忡地禀报。

昭华看着福安送来的详细记录,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胡三的反应,在她意料之中。一个利欲熏心、又自恃有些门路的市井之徒,绝不会甘心只做“收集证据”这种毫无油水的事情。他定然会利用思婉格格的“委托”(尽管是被篡改的),趁机攀附权贵,甚至可能假借“为格格办事”之名,行敲诈勒索、挑拨离间之实。这种人,就像一颗毒瘤,留着迟早是祸害。

“他接触的都是些什么人?可查清楚了?”昭华沉声问。

“回公主,”福安低声道,“根据眼线回报,胡三接触最密的,是一个叫‘德贝勒’的远支宗室子弟,此人嗜赌成性,欠了一屁股债,常与一些三教九流的人厮混。另外,还有顺天府的一个书办,以及步军统领衙门的一个把总,都是些不得志、贪图小利的人物。”

德贝勒?昭华在脑中迅速搜索。此人她略有耳闻,是某个早已没落的铁帽子王的后裔,空有爵位,毫无实权,在京中名声狼藉。这样的人,最容易被人利用,也最可能为了钱财铤而走险。

“看来,胡三是想借德贝勒的宗室身份和那两个胥吏的职权,来搞些事情。”昭华冷笑一声,“他大概是想散播流言,或者制造些事端,一来可以向思婉邀功索赏,二来也能从中捞取好处。”

“公主,那我们怎么办?要不要让我们的人……”小桃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不。”昭华果断摇头,“在宫外动手,风险太大,容易留下痕迹。而且,杀一个胡三容易,但他背后可能牵扯出的势力,却会就此隐藏起来。我们要借力打力,让他……和他背后的人,自己跳出来,由皇法来收拾他们!”

一个借刀杀人的计划,在昭华心中迅速成型。她要利用乾隆最不能容忍的一点——有人胆敢勾结宗室、胥吏,图谋不轨,诋毁皇族!

“福安,”昭华吩咐道,“让你的人,想办法在胡三常去的茶馆酒肆,散播一些‘风声’。就说,近日有宫外宵小,妄图勾结不得志的宗室子弟和衙门胥吏,编造谣言,污蔑宫中贵人,其心可诛。记住,风声要若有若无,指向要模糊,但要让人能联想到德贝勒和胡三那几人。”

“奴才明白!”福安眼中一亮,立刻领会了公主的意图。这是要打草惊蛇,引蛇出洞,还要让“蛇”自己闹出动静来!

“另外,”昭华继续道,“让我们在顺天府和步军统领衙门的眼线,暗中留意那个书办和把总,看他们近日是否有异常举动,或者是否收到不明钱财。一旦有证据,立刻报来。”

“是!”

吩咐完福安,昭华又转向小桃和柳絮:“宫內这边,我们要给这把火,再添一把柴。柳絮,你想办法,让永寿宫那边透点风给思婉,就说……宫外似乎有‘义士’正在为她奔走,但阻力很大,需要更多‘打点’。”她刻意加重了“打点”二字。

柳絮心领神会:“奴婢明白,这就去安排。定会让思婉格格觉得,希望就在眼前,只是需要再加把劲。”

“小桃,”昭华最后道,“你去一趟延禧宫,将胡三和德贝勒等人可能勾结生事的情况,‘无意中’透露给额娘身边的得力嬷嬷。记住,只是透露担忧,不必说破我们的计划。额娘自然知道该如何在适当的时候,向皇阿玛进言。”

“是!公主放心!”小桃郑重点头。

一张无形的大网,悄然撒下。昭华坐镇中枢,冷静地操控着每一个环节。她不需要亲自出手,只需要巧妙地引导各方势力的反应,便能将敌人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昭华所料。

胡三在听到市井间隐隐约约的“风声”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得意,以为自己的“大计”已经引起了“上面”的注意(他以为是思婉背后的势力),行事愈发张狂。他加紧了对德贝勒的怂恿,许诺事成之后必有重谢,又向那个书办和把总许以厚利,让他们利用职权之便,搜集一些关于昭华公主“行为不端”的“黑料”,甚至策划在某个宗室宴会上“意外”抖落出来。

而永寿宫中的思婉,在得到柳絮故意放出的“好消息”后,如同溺水之人抓到了最后一根稻草,更加坚信胡三正在为她奋力奔走。她将自己最后一点私藏的首饰,又通过钱嬷嬷偷偷送了出去,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这无疑更加刺激了胡三的贪婪和胆大妄为。

与此同时,魏璎珞在得知小桃“无意”透露的担忧后,心中警铃大作。她立刻动用自己在宫中的眼线核实,果然发现了胡三等人的异常动向。她没有直接告诉乾隆,而是选择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乾隆来延禧宫用膳,心情颇佳时,以担忧女儿安危的口吻,委婉地提起了近日听闻有市井无赖勾结不得志宗室,意图散布流言中伤昭华的事,并表达了对皇室清誉可能受损的忧虑。

乾隆闻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如今对昭华心怀愧疚且颇为看重,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再敢算计他的女儿!更何况,牵扯到宗室和胥吏?这简直是在挑战他的皇权!

“岂有此理!”乾隆将筷子重重一拍,“吴书来!”

“奴才在!”吴书来连忙上前。

“给朕查!彻查!是哪个不知死活的奴才和宗室,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乾隆的声音冰冷,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

“嗻!”吴书来心中凛然,知道皇上这次是动了真怒。

皇帝的雷霆之怒,效率是惊人的。粘杆处(雍正帝设立的血滴子演变而来的秘密侦查组织)和内务府慎刑司的高手立刻出动,按照魏璎珞提供的模糊线索(实则源于昭华的情报)顺藤摸瓜。胡三、德贝勒以及那两个胥吏的勾当,在他们专业且无孔不入的侦查下,根本无所遁形。不过两三日功夫,他们何时何地密谋、传递了什么东西、说了什么话,甚至胡三从思婉那里得了多少好处,都被查得一清二楚!

养心殿内,乾隆看着粘杆处呈上的密报,脸色铁青,气得浑身发抖。密报上详细记录了胡三如何假借思婉之名(虽然信被调包,但胡三的口供和思婉送出财物的事实构成了证据),勾结德贝勒等人,计划散布谣言、构陷公主的罪行。虽然构陷的具体内容尚未实施,但其心可诛!

“好!好一个思婉!好一个胡三!好一个爱新觉罗·载德(德贝勒的名字)!”乾隆猛地将密报摔在地上,“朕还没死呢!他们就敢如此无法无天!竟敢勾结外人,谋害皇嗣!真是罪该万死!”

“皇上息怒!”殿内众人吓得跪倒在地。

“息怒?朕如何息怒?!”乾隆怒吼道,“吴书来!传朕旨意!贝勒载德,品行不端,勾结宵小,图谋不轨,革去贝勒爵位,贬为庶人,圈禁宗人府,非诏不得出!顺天府书办某某、步军统领衙门把总某某,知法犯法,革职查办,流放宁古塔!市井无赖胡三,主谋构陷,罪大恶极,即刻锁拿,交由顺天府严审,查明其所有罪行,从重治罪!”

一道道冰冷的旨意下达,决定了数人的命运。德贝勒的宗室身份也未能保住他,两个胥吏更是前程尽毁。而主犯胡三,等待他的,将是顺天府大牢的酷刑和最终的死刑。

“那……思婉格格……”吴书来小心翼翼地问道。

乾隆眼中寒光爆射,但想到她已被禁足,且此事她更多是被利用(因为密信被调包,乾隆得到的信息是思婉试图联系旧部但未直接指使构陷),强压下立刻处死她的冲动,冷声道:“思婉禁足期间仍不安分,私通宫外,罪加一等!着即日起,移至北五所冷宫最偏僻之处严加看管!饮食用度,再减三等!没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探视!让她在那里,好好反省!”

北五所冷宫!那是比永寿宫偏殿更加凄惨可怕的地方!等于彻底将她打入了地狱!思婉的政治生命,乃至肉体生命,都已然走到了尽头。

当宣旨太监带着如狼似虎的侍卫闯入永寿宫偏殿,宣读旨意时,思婉彻底疯了。她哭喊着,尖叫着,咒骂着昭华,咒骂着乾隆,咒骂着所有人,但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拖出了这座她曾经风光无限的宫殿,扔进了那个暗无天日、寒冷刺骨的真正冷宫之中。

而宫外的胡三,则在赌场被顺天府的衙役当场锁拿,他试图反抗和狡辩,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一切皆是徒劳。他最终在严刑拷打下,吐露了所有罪行,包括他如何利用思婉的名义招摇撞骗,如何计划散播谣言等。数日后,被判处斩立决,人头落地。

一场由思婉垂死挣扎引发的宫外风波,在昭华借力打力的巧妙操纵下,以乾隆的雷霆手段迅速平息。思婉的爪牙被连根拔起,其本人也被打入冷宫,再无翻身之日。而昭华,始终置身事外,未损分毫,反而再次向乾隆展示了自己的“无辜”和“受害”,进一步巩固了地位。

长春宫内,昭华听到小桃禀报的最终结果时,脸上并无太多喜色,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公主,这下思婉是彻底完了!真是大快人心!”小桃兴奋地说。

昭华看着窗外渐渐泛黄的树叶,目光悠远:“除掉了爪牙,思婉不过是个困在冷宫里的疯子,已不足为虑。只是……德贝勒虽然废物,但他背后是否还有人?胡三接触的那些三教九流,是否还有漏网之鱼?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她顿了顿,吩咐道:“让我们的人,继续留意京中的动静。尤其是……与蒙古各部往来密切的商队和使节。”

小桃心中一凛:“公主是担心……”

“拉旺多尔济虽然离京,但他的影响还在。”昭华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而且,除掉了一个思婉,未必不会有其他人,在暗中窥伺。这深宫,这京城,从来就不缺野心家。”

借刀杀人,计除爪牙。这一局,她赢了。但博弈,远未结束。

上一章 第二十七章:思婉不甘,暗通款曲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御园风波,落水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