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萧瑟,黄叶纷飞,木兰围场的盛大秋狝,在经历了黑熊袭驾、刺客惊魂、构陷风波等一系列跌宕起伏后,终于落下了帷幕。乾隆皇帝銮驾启程,庞大的皇家仪仗队伍,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浩浩荡荡地踏上了返回紫禁城的归途。
与来时相比,回銮的队伍气氛显得格外肃穆而凝重。御前侍卫和八旗劲旅的护卫比往日森严数倍,粘杆处的暗探如同幽灵般隐匿在队伍前后,警惕地注视着每一个角落。经此一役,乾隆对随行人员的信任大打折扣,对安全更是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銮舆之内,乾隆闭目养神,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阴郁。永璨的背叛、思婉的疯狂、李贵人的毒计,如同一根根毒刺,扎在他的心头。他自诩英明神武,御极多年,竟让后宫前朝糜烂至此,连亲生儿女都卷入如此不堪的争斗,这对他而言,是莫大的讽刺与打击。然而,当他目光扫过侧后方那辆装饰素雅却不容忽视的公主车驾时,心中又涌起一丝复杂的慰藉与……难以言喻的审视。
昭华。
这个女儿,在这次秋狝中,给了他太多的意外,也承担了太多的风雨。她的聪慧、果决、临危不乱的胆识,以及那份超乎年龄的沉稳与谋略,都让他刮目相看,甚至隐隐感到一丝……忌惮。他重赏她,赋予她权力,既是补偿,是信任,也是一种……试探和束缚。他想看看,这个脱胎换骨的女儿,究竟能走到哪一步,她的野心,又究竟有多大。
昭华坐在自己的车驾内,车窗纱帘微垂,隔绝了外界的喧嚣与尘土。她并未像寻常闺秀般凭窗眺望,而是端坐静思,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拉旺多尔济所赠的狼牙匕首冰冷的鞘身。
木兰之行,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但也让她收获巨大。她不仅粉碎了敌人的连环毒计,巩固了在乾隆心中的地位,获得了实权,更重要的是,她真正见识了草原的广阔与权力的残酷博弈,与拉旺多尔济这位草原枭雄有了更深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缠。
那个月下的邀约,那双灼热的眼眸,至今仍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自由……草原……那是何等诱人的前景。但她深知,那自由的背后,是依附,是另一种形式的牢笼。拉旺多尔济的野心,绝不亚于紫禁城中的任何一位皇子。他所给予的,必然要求十倍百倍的回报。
“公主,喝点水吧。”小桃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轻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昭华接过,浅浅啜饮一口,温热的水流舒缓了连日奔波的疲惫。她抬眼看向小桃和对面同样面色凝重的柳絮,缓缓开口:“此次回京,情形已大不相同。我们虽赢了这一局,但也站到了明处,成了众矢之的。日后行事,需更加如履薄冰。”
“奴婢明白。”小桃和柳絮齐声应道,神色郑重。她们亲眼见证了公主如何一步步从逆境中崛起,也深知未来的路将更加艰险。
“柳絮,”昭华吩咐道,“回宫之后,第一要务是整顿长春宫内部,新添的人手要仔细甄别,核心事务依旧由你们几人掌握。第二,利用协理宫务之权,先从北五所、慎刑司这些积弊之地入手,安插我们的人,梳理信息渠道。但要记住,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人侧目。”
“是,公主。奴婢已初步拟定了名单和章程,回宫后便可着手。”柳絮沉稳应答,经过历练,她已越发干练。
“小桃,”昭华继续道,“宫外的眼线网络要继续加强,尤其是对几位年长皇子府邸、以及……与蒙古各部有往来的宗室勋贵的监视,不能放松。那个福安,可用,但需加以制衡。”
“奴婢记下了。”小桃点头。
昭华安排得井井有条,目光冷静而深远。她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棋手,在落子之前,已然看清了未来十几步的走势。
队伍行至京郊,留守的文武百官、宗室皇亲早已在十里亭迎候。銮驾抵达,山呼万岁之声震天动地。昭华在宫女的搀扶下下车,按照品级站立在公主队列之中。她能清晰地感受到无数道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好奇、探究、敬畏、嫉妒、乃至深深的忌惮。
尤其是几位年长的皇子,如四阿哥永珹、六阿哥永瑢,看她的眼神更是复杂难明。昭华的崛起,无疑打破了后宫与前朝原有的平衡,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而八阿哥永璇(魏璎珞所出,昭华同母弟)尚且年幼,未能随驾,但其母妃地位的巩固,也因昭华之功而受益。
回宫仪式繁琐而隆重。乾隆接受朝拜后,摆驾回宫,妃嫔皇子公主各自归位。
再次踏入紫禁城高大的宫门,昭华的心境与离开时已截然不同。昔日,她是需要韬光养晦、谨小慎微的弱质公主;如今,她是携功而返、手握权柄、令人生畏的皇女。红墙金瓦依旧,但在她眼中,已不再是纯粹的牢笼,而是……属于她的战场。
回到长春宫,留守的宫人早已跪满一地,恭迎公主回銮。文竹领着众人,将宫中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恭迎公主回宫!”文竹上前,眼中带着激动与欣慰。
昭华微微颔首:“起来吧。本宫不在这些时日,辛苦你了。”
“为公主效力,是奴婢的本分。”文竹恭敬道,随即低声禀报,“公主,您离宫期间,各宫均有异动。尤其是永和宫李贵人被赐死后,其旧部人心惶惶,多有向延禧宫示好者。但亦有几位太妃和皇子师保,对公主获权之事,颇有微词。”
昭华冷笑一声:“树欲静而风不止。由他们去吧。只要我们自身立得稳,便无惧流言蜚语。”
她回到阔别已久的内殿,沐浴更衣,洗去一路风尘。坐在熟悉的梳妆台前,看着镜中那张褪去了几分稚气、眉宇间凝聚着威严与沉稳的面容,昭华轻轻吐出一口浊气。
惊鸿初定。经过木兰围场的洗礼,她这只一度折翼的凤凰,已然重新梳理了羽毛,磨砺了爪牙,在这紫禁城的天空下,站稳了脚跟。
晚膳时分,魏璎珞派人来请昭华过去用膳。延禧宫内,灯火通明,气氛温馨。魏璎珞拉着昭华的手,仔细端详,眼中满是心疼与骄傲:“瘦了,也……更精神了。昭华,这次真是苦了你了。”
“额娘,女儿没事。”昭华微笑着安抚母亲,“倒是额娘在宫中,为女儿担惊受怕了。”
“只要你平安就好。”魏璎珞叹了口气,压低声音,“如今你皇阿玛看重你,许你协理宫务,这是天大的恩典,也是……天大的责任。你定要谨慎,莫要辜负圣恩,也莫要……惹来更多的嫉妒。”
“女儿明白。”昭华郑重点头,“额娘放心,女儿自有分寸。协理宫务,女儿会从整顿积弊、肃清余毒入手,为皇阿玛分忧,也为额娘和十五弟营造一个更安稳的环境。”
魏璎珞看着女儿沉稳自信的模样,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为全力的支持:“好!额娘信你!有什么需要额娘出面的,尽管说!”
母女二人用过晚膳,又说了许久体己话,昭华才起身告辞。
回到长春宫书房,昭华并未休息,而是立刻投入工作。她翻阅着柳絮和文竹整理好的、她离宫期间各宫用度、人员调动的记录,以及各方势力的动向简报,大脑飞速运转,分析着眼前的局势,规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权力的滋味,她已尝到。但这仅仅是开始。她要用这权力,织就一张更大的网,积蓄更强大的力量,直到有一天,再无人能轻易撼动她和她所要守护的一切。
夜深人静,紫禁城陷入沉睡。唯有长春宫的烛火,依旧亮着,映照着那位已然惊鸿初定、正准备振翅高飞的公主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