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六十一章:以理服人,乾隆首肯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养心殿东暖阁内,随着昭华公主一番有理有据、不卑不亢的陈情落下帷幕,空气仿佛凝固了片刻。方才还气势汹汹、引经据典的几位御史和宗室大臣,此刻如同被霜打的茄子,面色青白交错,跪在地上,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再不敢多发一言。他们精心编织的攻讦之网,在昭华逻辑严密、事实确凿的反击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反过来暴露了他们自身或因循守旧、或利益相关的狭隘立场。

乾隆端坐于龙椅之上,面沉如水,但紧蹙的眉头已悄然舒展。他深邃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噤若寒蝉的臣子,最终定格在刚刚起身、垂首侍立的昭华身上。那一刻,他心中翻涌的情绪复杂难言——有身为帝王的震怒,对臣子无端攻讦的失望;有身为父亲的疼惜,对女儿承受如此压力的不忍;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激赏与……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完全察觉的、对未来的隐隐期待。

这个女儿,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他的认知。原以为她只是比寻常公主聪慧些、懂事些,能帮他打理好宫闱琐事便已难得。却不承想,她竟有如此胆魄与智慧,能在御前面对群臣诘难,从容不迫,条分缕析,不仅将污蔑一一驳斥,更将一场针对她个人的危机,巧妙转化为彰显皇权威严、昭示新政合理性的舞台!这份临危不乱的气度,这份洞察时弊的见识,这份维护皇权的忠诚,莫说是公主,便是许多久经官场的朝臣,也未必能有!

“好了!”乾隆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在寂静的暖阁中回荡,“尔等所言,朕已明了。是非曲直,朕心中自有公断。”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董御史、马贝勒等人,语气转冷:“董爱卿,马贝勒,尔等身为朝廷重臣,宗室勋贵,遇事当明察秋毫,持论公允。岂可人云亦云,以市井流言为据,妄议天家之事?今日之事,念尔等初衷或为社稷,朕不予深究。但若再有无端揣测、构陷皇女之举,休怪朕不念旧情!”

“臣等惶恐!谢皇上开恩!”几人如蒙大赦,连连叩首,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他们知道,皇上这次是动了真怒,若非昭华公主应对得体,他们今日绝难轻易过关。

乾隆不再理会他们,转而看向昭华,目光变得温和了许多,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昭华。”

“儿臣在。”昭华微微福身。

“你今日所言,句句在理,朕心甚慰。”乾隆的声音放缓,“协理宫务以来,你之勤勉,你之成效,朕皆看在眼里。宫闱积弊,非一日之寒,革故鼎新,必有阻力。你能坚持原则,以理服人,且时刻不忘为朕分忧,为百姓省赋,此心可嘉,此志可勉!”

这番话,已是极高的肯定,等于在众臣面前,为昭华的一切改革举措做了最权威的背书。

“皇阿玛谬赞,儿臣愧不敢当。”昭华再次垂首,语气谦逊,“儿臣年少识浅,所为不过遵循皇阿玛圣意,略尽绵力。若非皇阿玛信任支持,儿臣寸步难行。日后定当更加谨言慎行,精益求精,绝不辜负皇阿玛期望。”

她将功劳归于乾隆,态度恭顺,让乾隆心中更加受用。

“嗯。”乾隆满意地点点头,沉吟片刻,做出了一个令在场所有人都心中一震的决定:“吴书来。”

“奴才在!”吴书来连忙上前。

“传朕口谕:即日起,昭华公主协理宫务,可酌情查阅内务府关联之户部、工部部分档案副本,涉及宫中用度、工程营造等相关事宜,遇有疑难,准其咨问相关衙门堂官。各衙司需如实呈报,不得推诿隐瞒。”

这道口谕,看似只是扩大了昭华查阅资料的权限,实则意义重大!这意味着,乾隆正式认可了昭华参与管理涉及国家财政(户部)和工程建设(工部)的、与宫廷相关的部分事务!这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协理宫务”的范畴,近乎赋予了她在特定领域内“参政议政”的资格!虽然范围有限,但无疑是一个破天荒的举动!

董御史等人闻言,脸色再变,却再无人敢出言反对。皇上态度如此明确,谁还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

“儿臣……谢皇阿玛隆恩!定当恪尽职守,慎用此权!”昭华心中亦是波澜起伏,她强压下激动,郑重跪谢。她知道,这是她凭借自身能力和今日表现赢来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平身吧。”乾隆虚扶一下,又对众臣道,“今日之事,到此为止。望尔等日后能如昭华公主般,多务实,少空谈,以国事为重,以朕心为念。都退下吧。”

“臣等遵旨!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如释重负,恭敬退出了养心殿。

暖阁内只剩下乾隆和昭华父女二人。乾隆看着女儿沉静的面容,忽然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温情:“昭华,今日委屈你了。”

昭华抬头,迎上父亲的目光,眼中适时流露出几分孺慕与坚韧:“有皇阿玛为儿臣做主,儿臣不委屈。只是……儿臣担心,因儿臣之故,让皇阿玛为难了。”

乾隆摆摆手:“朕是天子,何来为难?只是这朝堂后宫,盘根错节,人心叵测。你今日虽胜一局,但日后之路,恐更加艰难。你要记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越是得意时,越要如履薄冰,谨言慎行。”

“儿臣谨记皇阿玛教诲!”昭华郑重应道。她知道,这是父亲真心的提醒。

“好了,你也回去歇着吧。今日劳神了。”乾隆温和地说道。

“儿臣告退。”昭华行礼后,缓缓退出了养心殿。

走出殿门,午后的阳光明媚而温暖,驱散了方才殿内的阴霾。昭华深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劫后余生般的轻松,以及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经此一役,她不仅粉碎了敌人的攻讦,更赢得了乾隆更深层次的信任和更实质性的授权。她的地位,已然更加稳固,手中的权力,也拓展到了新的领域。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紫禁城。昭华公主御前“舌战群儒”、以理服人,并获得皇上破格授权之事,成为了宫中最大的新闻。那些原本观望、甚至暗中使绊子的人,彻底见识了这位公主的手段和圣眷,再不敢轻易挑衅。而支持昭华、或因改革受益的宫人,则欢欣鼓舞,士气大振。

回到长春宫,魏璎珞早已得到消息,激动地拉着女儿的手,上下打量,眼中含泪:“我的儿!你可真是……真是让额娘又惊又喜!听说你在御前把那帮老古板驳得哑口无言?皇上还给了你更大的权柄?”

昭华微笑着安抚母亲:“额娘放心,女儿没事。皇阿玛圣明,自有公断。”

小桃和柳絮等人更是兴奋不已,围着昭华,七嘴八舌地说着听来的各种赞誉。

昭华却依旧保持着清醒。她屏退左右,只留小桃和柳絮在侧,神色凝重地告诫道:“今日之胜,固然可喜。但皇阿玛说得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们切不可得意忘形。从今日起,所有人需更加低调谨慎,尤其是涉及户部、工部档案查阅之事,必须严格按照程序,不得越雷池半步,以免授人以柄。”

“奴婢明白!”小桃和柳絮齐声应道,神色也随之严肃起来。

昭华走到书案前,看着乾隆新赐下的、允许查阅相关部院档案的手谕,目光深邃。以理服人,乾隆首肯。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前方的路,依然布满荆棘,但手握更大利器的她,已然有了更大的信心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惊涛骇浪。

上一章 第六十章:舌战群儒,御前陈情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拉旺助力,蒙古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