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六十八章:龙颜大悦,赏赐殊荣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皇庄新式农具试用的成功,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倒了乾隆心中对昭华公主能力的最后一丝疑虑,转而化为汹涌的赞赏与难以抑制的欣慰。这个女儿,自落水醒来后,便一次次带给他惊喜,从整肃宫闱到献策赈灾,再到如今这看似细微却关乎国本的农具改良,其展现出的智慧、魄力与心系天下的胸怀,已远远超出了一个公主、甚至许多皇子臣工的范畴。

养心殿内,乾隆抚摸着工部呈上的、关于新式曲辕犁和耧车在皇庄试用取得“省时省力、增效应在二成以上”的详细报告,脸上洋溢着许久未见的畅快笑容。他仿佛已经看到,这两件利器在直隶、乃至推广至全国后,将会为大清带来何等丰厚的粮食增产,何等稳固的民心根基!

“好!好!好!”乾隆连说三个好字,目光灼灼地看向侍立一旁的吴书来,“昭华呢?快传她来见朕!”

“嗻!奴才这就去!”吴书来心中明了,皇上这是要论功行赏了,而且看这架势,赏赐绝不会轻。

昭华闻召,很快便来到养心殿。她依旧是一身素雅宫装,神色平静,步履从容,仿佛并未预料到即将到来的殊荣,或者说,即便预料到,也已做好了坦然承受的准备。

“儿臣给皇阿玛请安。”她盈盈下拜。

“平身,快平身!”乾隆难得地亲自虚扶了一下,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愉悦,“昭华啊,你这次又立了大功了!皇庄的试用结果,朕已看过,成效显著,远超预期!此二物若能推广,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你为朝廷,为百姓,可是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昭华垂首,声音清越而谦逊:“皇阿玛谬赞了。此乃南洋使臣进献之功,工部巧匠制作之劳,皇庄农人试用之效,儿臣不过转呈图样,转述古书所载,略尽本分,实在不敢居功。若说有功,也是皇阿玛圣心烛照,允准试行,方有此效。”

她再次将功劳推给各方,姿态放得极低,这份不居功自傲的沉稳,更让乾隆心中熨帖。

“诶,你不必过谦!”乾隆摆手道,“若非你心细如发,识得此物之妙,又岂能呈于朕前?若非你提议稳妥试行,又岂能如此顺利见效?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此乃朕御极多年的准则!你接连为朝廷立下大功,朕若不予封赏,岂非寒了天下忠臣良将之心?”

他顿了顿,神色郑重,扬声道:“吴书来,拟旨!”

“奴才在!”吴书来连忙备好笔墨。

乾隆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女昭华,秉性聪慧,敏而好学,心存社稷,志在黎元。自协理宫务以来,克勤克俭,肃清积弊,宫闱为之一新;江南水患,献策赈灾,智虑深远,民受其惠;今又识番邦奇物,引古法之妙,改良农具,利国利民,功莫大焉!朕心甚慰,特旨嘉奖:

一、赐昭华公主食双亲王俸禄,其长春宫用度,比照贵妃规制!

二、赐内库赤金五千两,东珠百斛,江南贡缎百匹,紫檀木嵌百宝屏风一座,古玩玉器十箱!

三、赐‘慧敏端恪’四字匾额,悬于长春宫正殿,以示荣宠!

四、准昭华公主随时查阅六部(吏、户、礼、兵、刑、工)非机密要务之档案副本,遇有疑难,可咨问相关堂官,各部需如实呈报!

五、加封其母令贵妃魏氏,年例再增三成,以彰母仪!

钦此!”

这一连串的赏赐,可谓空前厚重!食双亲王俸禄、用度比照贵妃,这已是公主中绝无仅有的殊荣,地位俨然超越了所有未封爵的皇子!巨额的金银珠宝、象征荣耀的御笔匾额,更是极尽恩宠!而最关键的,是第四条——准其查阅六部非机密档案!这等于正式赋予了昭华参与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日常政务的权力!虽然加了“非机密”和“咨问”的限制,但其象征意义和实际权限,已远超之前的“协理宫务”!

这道旨意,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深潭,瞬间在紫禁城内外激起了滔天巨浪!

“儿臣……谢皇阿玛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昭华心中亦是波澜起伏,她深深叩首,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激动与哽咽。她知道,这份赏赐背后,是乾隆对她能力的最大认可,也是将她推向更高权力舞台的明确信号。机遇与风险,皆已达到顶峰。

旨意颁布,首先在长春宫内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小桃、柳絮、文竹等人激动得热泪盈眶,她们为主子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但激动之余,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公主地位越高,她们肩上的担子也越重。

魏璎珞在延禧宫接到旨意,更是喜极而泣,拉着心腹嬷嬷的手,反复念叨:“我的昭华……我的昭华真有出息!皇上如此看重她,我……我便是立刻死了,也瞑目了!”喜悦之余,作为母亲和政治盟友,她更清醒地意识到,女儿如今已真正成为了后宫乃至前朝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未来的路将更加艰险,她必须更加竭尽全力地支持女儿。

而后宫其他妃嫔,尤其是那些与魏璎珞母子素有嫌隙或嫉妒昭华得宠的,如咸安宫老太妃之流,闻讯后则是嫉恨交加,五味杂陈。双亲王俸禄!贵妃用度!查阅六部档案!这简直是……牝鸡司晨的前兆!她们暗中咬牙切齿,却因乾隆态度明确,暂时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将怨毒埋在心里,等待时机。

前朝的反应则更为复杂。以董御史为首的守旧派,闻此旨意,如丧考妣,纷纷上书或公开或私下表示反对,言辞激烈,称“公主干政,违背祖制”,“赏赐过厚,恐非公主之福”,“开此先例,后患无穷”。然而,乾隆正在兴头上,且昭华的功绩实实在在,他们的反对声音显得苍白无力,反而被乾隆申饬了几句,碰了一鼻子灰。

而一些务实派的官员,如几位大学士和部分六部堂官,则开始重新评估这位公主的能量。他们或许对女子涉政仍有保留,但也不得不承认昭华展现出的才能确实出众。更重要的是,皇上态度坚决,与其逆势而为,不如顺势结交或至少保持中立。于是,送往长春宫的贺礼和拜帖,一时间络绎不绝。

几位年长的皇子,如四阿哥永珹、六阿哥永瑢,心情更是复杂到了极点。昭华获得的权限和恩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他们的地位和未来的可能性。一个公主,竟然可以查阅六部档案!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兄弟之间的暗流,因昭华的崛起而变得更加汹涌。

宫外的拉旺多尔济,在得知这道赏赐旨意后,独自在驿馆内畅饮了三杯烈酒,眼中闪烁着兴奋与灼热的光芒。他对着心腹巴特尔道:“看到了吗?巴特尔!这才是真正的明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乾隆皇帝此举,等于将她半只脚抬进了大清的权力核心!我们的投资……看来是押对宝了!传令下去,让我们在京师的人,务必与长春宫保持良好关系,但切记,不可过于殷勤,以免引人猜忌。”

而昭华本人,在最初的激动平复后,迅速冷静下来。她深知,这份“殊荣”是烈火,也是油锅。她召集了所有心腹,严令她们务必戒骄戒躁,谨言慎行,对待各方贺礼,该收的收,该退的退,一切依礼而行,绝不授人以柄。同时,她对查阅六部档案的权力,采取了极其谨慎的态度,初期只选择性地调阅一些户部钱粮、工部工程等与她之前献策领域相关的、相对不敏感的档案,并且每次调阅都记录在案,随时准备向乾隆汇报。

龙颜大悦,赏赐殊荣。昭华公主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一次次实实在在的功绩,赢得了乾隆毫无保留的信任与破格的重赏,其地位一跃而至顶峰。然而,顶峰之上,寒风更烈。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如履薄冰,但她已然做好了准备,去迎接那至高权力带来的荣耀与挑战。

上一章 第六十七章:奇物献上,改良农具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十九章:继后试探,绵里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