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七十一章:皇子猜忌,福康安访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昭华公主以一系列精妙绝伦、滴水不漏的应对,成功化解了继后乌拉那拉氏的试探,并将压力转化为巩固地位、赢得声誉的契机。然而,她地位的急速攀升,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未平息,尤其是在那些原本就对皇位怀有野心的年长皇子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引发了更深层次的猜忌与不安。

四阿哥永珹府邸,书房内烛火摇曳,气氛压抑。永珹面色阴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紫檀木书案,发出沉闷的声响。他刚刚听完了门人关于昭华近日动向的禀报——如何谦逊应对坤宁宫问话,如何上折子捐赏设慈幼局,如何低调处事赢得朝野赞誉……每一条消息,都像一根针,扎在他的心头。

“好一个‘慧敏端恪’!”永珹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语气中充满了讥讽与不甘,“我这个好妹妹,真是越来越出息了!协理宫务不够,还要插手赈灾,改良农具,如今更是得了查阅六部档案的权限!皇阿玛对她,简直是言听计从!照这个势头下去,只怕将来这大清的江山,都要让她掺和一脚了!”

坐在下首的一位心腹幕僚连忙劝慰:“贝勒爷息怒。昭华公主再如何,终究是个女子,早晚要出嫁。皇上如今只是一时被她那些奇巧手段所惑,待时日一长,自然明白军国大事非女子所能及。”

“出嫁?”永珹冷笑一声,“你看她那架势,像是甘心出嫁相夫教子的样子吗?她在折子里说什么?‘盼能继续为朝廷略尽绵力’!这是公然表示即便嫁人也要揽权!皇阿玛不仅不斥责,反而大加赞赏!还有那个拉旺多尔济!一个蒙古亲王,对她如此殷勤,谁知道背后有什么图谋?!若是她借着蒙古的势力……”他没有再说下去,但眼中的忌惮之色更浓。

幕僚沉吟道:“贝勒爷所虑极是。不过,眼下皇上正宠着她,我们不宜直接与她冲突。不如……静观其变,暗中留意。公主行事,不可能毫无错漏。只要她稍有差池,便是我们的机会。另外,几位爷(指其他皇子)那边,想必也是同样的心思……”

永珹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不错。老六(永瑢)、老八(永璇,虽年幼,但其母魏璎珞势大)……恐怕都坐不住了。或许……我们可以‘提醒’一下他们,这位公主妹妹,可是我们共同的‘障碍’。”

类似的对话,也在六阿哥永瑢等人的府中进行着。昭华的崛起,无形中打破了皇子之间原有的微妙平衡,迫使他们在警惕昭华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一种针对昭华的、心照不宣的猜忌与敌意,在几位年长皇子及其党羽中悄然蔓延。

就在这山雨欲来的氛围中,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在一个午后,递牌子请求拜访长春宫——来人正是乾隆朝名将、已故大学士傅恒之子,深受乾隆器重、年少封爵的福康安。

福康安此时虽年纪尚轻,但已因军功显赫、家世煊赫而名动京师,是京中勋贵子弟的翘楚,更是许多人心目中未来朝廷的栋梁。他的突然来访,立刻引起了各方瞩目。

消息传到长春宫,昭华也颇感意外。她与福康安并无深交,仅在宫宴上有过数面之缘,印象中是个英气勃勃、略带傲气的少年勋贵。他此时来访,所为何事?

“公主,见还是不见?”小桃问道,脸上带着一丝好奇与警惕。福康安身份特殊,他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代表着部分勋贵集团的风向。

昭华沉吟片刻,道:“福公爷是皇阿玛看重的人,既然递了牌子,没有不见的道理。更衣,在正殿接待。”

片刻后,长春宫正殿。昭华端坐主位,福康安一身石青色常服,身姿挺拔,步履从容地走入殿中。他面容俊朗,眉宇间自带一股武将的英气与勋贵子弟的矜持,但眼神明亮,并无寻常纨绔的浮躁。

“奴才福康安,参见公主殿下。”福康安抱拳行礼,姿态潇洒,并不显得卑微。

“福公爷不必多礼,请坐。”昭华微微颔首,语气温和,“公爷今日怎么有空到本宫这长春宫来了?”

内监奉上香茗。福康安落座,目光快速而不着痕迹地扫过殿内陈设,尤其是在那幅“慧敏端恪”的御笔匾额上停留了一瞬,随即笑道:“听闻公主殿下近日献策赈灾、改良农具,利国利民,奴才心中敬佩不已。今日得空,特来拜会,向公主殿下讨教一二。”

他这话说得漂亮,既表达了敬意,又将拜访缘由归结为“讨教”,显得自然而不突兀。

昭华心中明了,这绝非简单的“讨教”。她微微一笑,谦逊道:“公爷过奖了。本宫不过是偶有所得,蒙皇阿玛不弃,略尽绵力罢了。公爷年少有为,军功卓著,才是国之栋梁,本宫岂敢当‘讨教’二字?”

福康安摇摇头,神色认真了几分:“公主殿下过谦了。奴才在军中,深知后勤粮秣、民心向背之于战事的重要性。公主殿下于江南水患、农事改良之举措,看似远离沙场,实则关乎国本,其功不亚于阵前斩将。奴才近日翻阅兵书,见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更深感公主所为意义重大。”

他这番话,将昭华的政绩与军事联系起来,视角独特,显得颇有见识,也拉近了与昭华的距离。

昭华心中微动,看来福康安并非徒有虚名的纨绔子弟,而是有其见地。她顺着话题道:“公爷所言极是。治国如用兵,需全局考量。不知公爷对如今西北边陲的局势,有何高见?”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福康安熟悉的领域,既是尊重,也是试探。

福康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侃侃而谈起来。他从准噶尔残部的动向,谈到与俄国的边境摩擦,再谈到蒙古各部的态度,分析得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显露出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战略眼光。昭华静静聆听,偶尔插言询问,两人竟如同切磋学问般,交谈甚欢。

交谈中,福康安看似不经意地提道:“……说起蒙古各部,超勇亲王拉旺多尔济确是个人物,治军严明,在草原威望甚高。只是此人野心不小,朝廷对其,还需既用且防才是。”

昭华心中警铃微作,面上却不动声色,淡淡道:“亲王殿下是皇阿玛的贵客,邦交大事,自有皇阿玛与理藩院运筹。本宫身为女子,不敢妄议。”

福康安笑了笑,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道:“公主殿下才识过人,心怀天下,实乃我大清之福。奴才冒昧,日后若在政务兵事上有所疑惑,或许还要再来叨扰公主,请教高见。”

昭华心中了然,福康安今日来访,示好与试探兼而有之。他代表了军中少壮派和部分勋贵势力,他们的态度,对昭华未来至关重要。她自然不会拒绝这份“善意”,便温和应道:“公爷客气了。若本宫所知浅见能对公爷有所助益,自是荣幸。只是军国大事,还需公爷与诸位将军、大臣们多多费心。”

又闲谈片刻,福康安便起身告辞,态度恭敬有礼。昭华亲自送至殿门口。

福康安的这次拜访,时间不长,却意味深长。它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再次搅动了后宫的平静。各方势力都在猜测,福康安为何突然拜访昭华?是代表他个人的好奇与敬佩?还是背后有乾隆的默许或授意?亦或是他所在的勋贵集团,开始向这位权势炙手可热的公主释放结盟的信号?

无论如何,福康安的到访,无疑给那些猜忌昭华的皇子们,又增添了一重压力。而昭华公主,则在这场越来越复杂的棋局中,再次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手中的筹码,正在不断增加。但与之相应的,是愈发沉重的责任与无处不在的危机。

皇子猜忌,福康安访。昭华的逆袭之路,已然与整个前朝后宫的权力格局,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

上一章 第七十章:昭华应对,滴水不漏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七十二章:旧识新交,立场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