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七十九章:庆功宴上,众星捧月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西北大捷的凯旋之音,如同最激昂的乐章,回荡在紫禁城的上空,经久不息。为彰武功、慰将士、庆升平,乾隆皇帝下旨,于乾清宫举行盛大的庆功宴,犒赏有功将士,宴请宗室王公、文武百官。这场盛宴,不仅是军事胜利的庆典,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政治仪式,而在这场仪式中,最耀眼夺目的,并非凯旋的将军,而是深居宫闱的昭华公主。

乾清宫内,灯火辉煌,笙箫鼎沸。蟠龙金柱下,御座高悬,乾隆身着明黄色龙袍,容光焕发,威仪万千。御阶之下,按品级设宴,宗室勋贵、文武大员、蒙古王公以及此次立功受赏的兆惠、阿桂等将领依次列坐,人人脸上洋溢着喜庆与荣耀。

然而,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或明或暗地,投向御座左下手,那个本应属于皇子或贵妃的位置——此刻,端坐着身着杏黄缂丝凤穿牡丹吉服、头戴七凤珠冠、仪态万方的昭华公主。她的座位,被特意安排在如此显赫的位置,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这是乾隆皇帝在用最直接的方式,向所有人宣告这位公主在他心中无可替代的地位!

宴会伊始,乾隆举杯,朗声致辞,盛赞前方将士忠勇,宣告边疆安宁。然而,在褒奖完兆惠、阿桂等将领后,他的话锋,自然而然地转向了昭华。

“此次西北大捷,将士用命,固然首功。然,”乾隆目光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昭华身上,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骄傲,“运筹帷幄,亦需奇谋。朕之皇女昭华,虽深处宫闱,然心系社稷,聪慧敏睿,于军务偶有所得,献‘奇正相合’之策,助我军把握战机,扭转乾坤,其功亦不可没!”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随即爆发出更加热烈的附和与赞叹之声。无数道目光,如同聚光灯般,瞬间聚焦在昭华身上。有惊叹,有敬佩,有羡慕,有嫉妒,更有深深的震撼。

昭华在万千瞩目之下,缓缓起身,步履从容地走到御阶中央,盈盈拜倒,声音清越而沉稳,没有丝毫骄矜:“儿臣谢皇阿玛隆恩!皇阿玛谬赞,儿臣愧不敢当!边疆大捷,全赖皇阿玛圣心独运,决断英明,前方将士浴血奋战,方有今日之功。儿臣不过偶阅典籍,拾人牙慧,略尽人子本分,实不敢言功。此乃天佑大清,皇阿玛洪福齐天!”

她姿态谦卑至极,将功劳完全归于乾隆和将士,言辞恳切,情真意切,既全了礼数,又彰显了德行,令人挑不出丝毫错处。

乾隆龙颜大悦,亲手虚扶:“平身!朕的女儿,不必过谦!有功当赏,有过当罚,此乃朕一贯之准则!今日庆功,你当坐于此位,受百官一贺!”

昭华再次叩谢,才优雅地回到座位。她神色平静,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注目礼,举止得体,既不显得局促,也不露半分得意,那份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气度,令在座许多久经官场的老臣都暗自点头。

接下来,便是敬酒与叙功环节。兆惠、阿桂等将领,依次上前向乾隆敬酒谢恩。轮到阿桂时,这位年轻的悍将,在向乾隆敬酒后,竟特意转向昭华的方向,躬身抱拳,声音洪亮道:“末将阿桂,敬公主殿下!殿下奇谋,令末将茅塞顿开,方能率奇兵出奇制胜!末将佩服之至!”

这一举动,再次将昭华推到了风口浪尖。一位刚刚立下赫赫战功的实权将军,当众向一位公主表示敬佩,这在大清开国以来,几乎是闻所未闻之事!

昭华心中微震,但面上不露声色,端起面前的酒杯(以茶代酒),微微颔首,温言道:“将军英勇善战,为国建功,本宫敬佩。此杯,敬将军及所有边疆将士!”

她应对得体,既接受了敬意,又将荣誉归于全体将士,丝毫不显倨傲。

随后,福康安也起身敬酒,他言辞更为得体,既赞皇上英明,贺将士之功,也 subtly 地表达了对昭华“慧眼识机”的钦佩,其结交之意,昭然若揭。连一些素来与昭华并无交集的宗室王公、部院大臣,也纷纷借敬酒之机,向昭华示好,言语间极尽奉承。

拉旺多尔济作为蒙古亲王,自然也出席了宴会。他端着酒杯,远远地看着被众人环绕、如同明月当空的昭华,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难明的光芒。有欣赏,有灼热,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志在必得。他并未急于上前,只是遥遥举杯,向昭华示意,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昭华感受到他的目光,亦举杯回敬,目光平静无波,仿佛只是寻常礼节。

整个宴会,俨然成了昭华公主的“加冕礼”。她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所有人的注意力。昔日那些或明或暗的轻视、排挤、非议,在此刻绝对的荣耀与圣眷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即便是心中最嫉恨的继后乌拉那拉氏(按制出席,但座位次于昭华),也只能强颜欢笑,说着言不由衷的祝贺之词,手中的帕子几乎要被绞碎。几位年长的皇子,如永珹、永瑢,面色复杂,在不得不向妹妹道贺时,笑容也显得有些僵硬。他们心中那份因昭华崛起而产生的危机感,在此刻达到了顶点。

宴会进行到高潮,乾隆兴致高昂,竟命人取来笔墨,当场挥毫,写下“巾帼奇英,社稷柱石”八个大字,赐予昭华!这八个字,评价之高,几乎将昭华抬到了与国家栋梁等同的位置!群臣再次山呼万岁,庆贺之声震耳欲聋。

昭华跪接御笔,心中波澜起伏。她知道,这至高的荣耀,也是至险的峰顶。她再次叩首,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哽咽:“儿臣……何德何能,蒙皇阿玛如此厚爱!唯有竭尽驽钝,忠君爱国,以报天恩于万一!”

庆功宴直至深夜方散。昭华在宫人的簇拥下,返回长春宫。沿途所遇太监宫女,无不跪地行礼,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崇拜。

回到宫中,屏退左右,只留小桃、柳絮在身边。昭华卸下繁重的头冠吉服,换上常衣,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镜中自己依旧平静的面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公主,今日您可是风头无两了!”小桃一边为她梳理长发,一边兴奋地说,“奴婢看那些王爷大臣,对您都恭敬得不得了!”

柳絮却更为冷静,低声道:“公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今日之盛况,恐已招来更多嫉恨。继后娘娘和几位阿哥的脸色,可都不太好。”

昭华轻轻抚摸着乾隆亲笔所题的卷轴,目光幽深:“你们说得都对。今日是众星捧月,他日便可能是众矢之的。这‘巾帼奇英’的匾额,是荣耀,更是千斤重担。从今往后,我们更需谨言慎行,如履薄冰。”

她沉吟片刻,吩咐道:“柳絮,明日以我的名义,将皇阿玛今日所赐的金银绸缎,分出大半,一部分赏给今日宴席上伺候的宫人,一部分……送到京中几处善堂和普济堂慈幼局去。就说是皇恩浩荡,与民同乐。”

“公主,这……”小桃有些不解。

昭华淡淡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皇阿玛赏我,是恩典。我将恩典分出去,是德行。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昭华得此殊荣,并非为了自身享乐,而是心系皇恩,惠及下人。”

柳絮眼中露出敬佩之色:“公主思虑周全,奴婢明白了。”

昭华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反而充满了警醒。庆功宴上的众星捧月,将她推向了声望的顶峰,但也将她置于了更明亮的聚光灯下,一丝一毫的差错,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未来的路,注定更加艰难。

然而,经过这一次次的考验与磨砺,她的心志已坚如磐石。她知道,自己必须利用这来之不易的声望和权力,更快地布局,更稳地前行,直到再也没有人能够轻易撼动她的地位。

众星捧月,月华如水。但这月光下的紫禁城,暗流依旧汹涌。昭华公主的逆袭之路,在达到一个辉煌的高点后,将迎来更加复杂的挑战。

上一章 第七十八章:捷报传来,昭华之名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十章:暗箭难防,毒酒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