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旺多尔济提供的关于“永春堂”药铺的线索,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昭华公主追查毒酒事件的方向。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京中药铺,竟可能与宫中大珰有姻亲关系,无疑为那难以追查的禁药来源,撕开了一道关键的口子。昭华立刻意识到,必须抓住这条线索,穷追猛打,直捣黄龙。
长春宫内,气氛凝重而肃杀。昭华连夜召见柳絮,下达了最严厉的指令:“柳絮,动用一切能动用的宫外力量,不惜金银,也要在最短时间内,查清‘永春堂’的底细!东家是谁?与宫中哪位大太监有亲?近三个月有无异常交易?特别是关于‘相思子’、‘醉仙桃’这类药材的进出记录!记住,要绝对隐秘,绝不能打草惊蛇!”
“奴婢明白!这就去安排!”柳絮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立刻领命而去。她手下的情报网络,如同最精密的蛛网,迅速向宫外延伸。
与此同时,对咸安宫那个弃毒嬷嬷的监视也丝毫没有放松。正如昭华所料,在得知“内务府严查御河丢弃物”的“流言”后,那嬷嬷如同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她再次试图与那个佛堂附近出现的斗篷人联系,但对方似乎察觉到了危险,并未现身。这种反常的沉寂,反而更加印证了背后主使的身份非同小可。
就在这紧张的对峙中,宫外传来了突破性的消息!
柳絮带着一份密报,匆匆赶回长春宫,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公主,查到了!‘永春堂’的东家姓李,其妹正是坤宁宫首领太监王忠的填房!而且,就在一个月前,‘永春堂’曾通过隐秘渠道,购入了一批来自南洋的药材,其中就包括少量极其罕见的‘相思子’!药铺账房记录显示,这批药材的货款,并非现银结算,而是由一家与内务府采买有往来的绸缎庄代为支付,而那绸缎庄的背后东家……与继后娘娘的母家乌拉那拉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条清晰的链条,终于浮出水面!禁药来源(永春堂)——宫中渠道(王忠)——资金支持(乌拉那拉氏关联商号)!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嬷嬷或一个太妃所能操控的范围!
“坤宁宫……王忠……乌拉那拉家……”昭华缓缓重复着这几个名字,眼中寒光迸射,“果然是她!好一个母仪天下的中宫皇后!竟用如此阴毒的手段,残害皇女!”
然而,兴奋之余,昭华迅速冷静下来。这些证据,虽然指向性明确,但大多属于间接证据和情报推断,缺乏能在御前直接指证一国之母的铁证!王忠完全可以推脱不知情,乌拉那拉家更可以声称是商业往来与己无关。仅凭这些,想要扳倒继后,无异于痴人说梦。
“还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昭华沉吟道,“要么是人证,要么是物证,必须能直接证明,是继后或其心腹,下达了投毒的命令!”
就在这时,监视咸安宫的眼线传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那个弃毒的嬷嬷,在极度恐慌和孤立无援之下,竟然病倒了,而且病势汹汹,咸安宫似乎并未全力延医诊治,反而有些任其自生自灭的意味。
“杀人灭口!”昭华立刻意识到对方的意图!“他们见事情可能败露,要弃车保帅!绝不能让她死了!”
“杜仲!”昭华立刻唤来杜仲,“你立刻以会诊的名义,去一趟咸安宫,想办法见到那个病倒的嬷嬷,务必保住她的性命!必要时,可向太医院申请,就说疑似疫症,需隔离诊治!”
“微臣遵命!”杜仲领命,他知道这是争取人证的关键。
杜仲凭借其医术和昭华的影响力,成功介入了对嬷嬷的诊治。他诊断出嬷嬷是中了慢性毒药(显然是灭口所致),但剂量不大,尚有救回的希望。经过几日精心治疗和暗中保护,嬷嬷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在杜仲巧妙的心理攻势和暗示(告知她已被当作弃子)下,精神濒临崩溃的嬷嬷,终于松口,吐露了一些碎片信息:毒药是一个坤宁宫的掌事嬷嬷交给她的,指令是让其在琼苑家宴上,设法将药下在昭华公主的御酒中,事成之后必有重赏,并威胁若失败或泄密,全家不保。但她并未亲眼见过继后,也无法指认具体是哪位掌事嬷嬷。
虽然依旧无法直接指证继后,但这已是至关重要的人证口供!证明了投毒指令确实来自坤宁宫高层!
几乎与此同时,柳絮那边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她通过重金收买了一个曾在“永春堂”做过学徒、因故被辞退的伙计,得知了一个关键细节:约莫半月前,曾有一个气度不凡、操着官话的太监模样的人,深夜到访药铺后堂,与东家密谈许久,次日,东家便吩咐处理掉了一批特殊的药材废料。根据伙计的描述,那太监的容貌特征,与坤宁宫首领太监王忠有七八分相似!
人证、物证链逐渐完善,所有的矛头,都清晰地指向了坤宁宫,指向了继后乌拉那拉氏及其核心党羽!
昭华看着手中汇集的所有线索和证词,心中已然明了。真相大白,幕后黑手就是继后!动机也很明确:自己协理宫务、献计立功、声望日隆,严重威胁到了继后及其所出皇子(如果有的话)的地位,她必须除之而后快!
然而,如何将这份“真相”呈到乾隆面前,并让他相信,进而采取行动,却是一个极其棘手的问题。直接弹劾皇后?证据链仍不够完美,极易被反咬诬陷。通过魏璎珞或他人转达?风险同样巨大。
昭华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一种更迂回、也更安全的方式。她让文竹将所有的线索、证词(包括嬷嬷的口供、永春堂的调查结果、伙计的指认等),整理成一份条理清晰、证据确凿的密报,但不署名,也不做任何结论性指控,只是客观陈述事实。
然后,她选择了一个恰当的时机——乾隆在批阅完西北军务奏折,心情较为舒畅时,前去请安。在例行问安后,她并未立刻离去,而是面露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
乾隆察觉,问道:“昭华,可是还有何事?”
昭华犹豫片刻,从袖中取出那份密报,跪倒在地,双手呈上:“皇阿玛,儿臣……儿臣近日整理宫务旧档,偶然发现一些……一些涉及宫中用度及人员往来的蹊跷之处,心中不安,不知是否当奏。此乃儿臣私下查访所得,未经核实,恐有疏漏,但觉事关宫闱安宁,不敢隐瞒……请皇阿玛圣鉴。”
她将这份足以掀起滔天巨浪的调查报告,说成是“整理旧档偶然发现”、“私下查访未经核实”,姿态低到了极点,完全是一副为君父分忧、又怕担责任的忠臣孝女模样。
乾隆有些疑惑地接过密报,起初只是随意翻阅,但越看脸色越是凝重,眉头紧紧锁起。当他看到“永春堂”、“王忠”、“乌拉那拉氏”、“琼苑家宴”、“毒药”等关键词串联起来的事实经过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握着纸张的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深吸一口气,目光锐利地看向昭华:“昭华,这份东西……你是从何得来?”
昭华叩首道:“回皇阿玛,部分来自内务府存档核对,部分……是儿臣宫中一些老人在闲谈中提及的只言片语,儿臣觉得可疑,便让手下人稍作探查,并未惊动任何人。儿臣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绝不敢妄加揣测,故原封不动呈报皇阿玛,请皇阿玛明察!”
她再次强调了自己只是“探查”和“呈报”,将裁决权完全交给乾隆。
乾隆沉默良久,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他当然知道这份密报意味着什么!这几乎是在指控当朝皇后谋害皇女!这是滔天大罪!但昭华呈上的证据链,虽然有些环节还需核实,但逻辑清晰,指向明确,绝非空穴来风!联想到琼苑家宴上昭华的“失手”和“不适”,乾隆心中的疑云彻底被点燃了!
“朕……知道了。”乾隆的声音低沉而冰冷,“此事,朕会彻查。你……先回去吧。今日之事,不得对任何人提起。”
“儿臣遵旨!儿臣告退!”昭华知道,种子已经种下,以乾隆的多疑和对皇权的维护,他绝不会容忍身边有如此恶毒的存在。剩下的,就是等待乾隆自己的调查和决断了。
退出养心殿,昭华知道,最凶险的时刻即将到来。继后党羽,已然浮出水面。一场席卷整个后宫乃至前朝的风暴,即将因她这份看似谦卑的密报,而猛烈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