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八十四章:布局收网,剪除羽翼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

昭华公主那份看似谦卑、实则字字千钧的密报,如同一把淬毒的钥匙,插入了乾隆心中那扇名为“猜忌”的锈锁。养心殿内,在昭华退下后,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许久。乾隆独自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份密报的纸张边缘,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不是昏君,更非庸主,昭华呈上的线索,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绝非空穴来风。联想到琼苑家宴上昭华的“意外”失手和事后“不适”,再想到继后乌拉那拉氏近年来因皇子渐长而愈发不安分的种种迹象,一股冰冷的怒意,夹杂着帝王被冒犯的震怒,在他胸中翻腾。

然而,他并未立刻发作。废后乃惊天动地的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乌拉那拉氏背后是盘根错节的满洲勋贵集团,其父兄在朝在军皆有势力。若无铁证,贸然动手,必将引起朝局动荡,甚至动摇国本。他需要时间,需要更确凿的证据,更需要一个……既能剪除威胁、又能最大程度稳住局面的周密计划。

乾隆眼中精光一闪,帝王心术在此刻运转到了极致。他并未召见任何大臣,也未惊动后宫,而是将那份密报锁入一个只有他自己和吴书来知道的密匣中。随后,他开始了不动声色的布局。

第一步,稳住坤宁宫,麻痹对手。乾隆非但没有疏远继后,反而在接下来几日,连续宿在坤宁宫,对乌拉那拉氏温言抚慰,甚至提及几位年幼皇子的学业,言语间颇有倚重之意。此举让原本因昭华密报而心惊肉跳、准备应对风暴的继后及其党羽,误以为乾隆并未起疑,或者即便有疑,也因顾忌其家族势力而选择隐忍。他们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销毁证据、串通口供的行动也放缓下来,这为乾隆的暗中调查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第二步,秘密调查,锁定核心。乾隆密旨召见了绝对心腹、领侍卫内大臣兆惠(已从西北凯旋,深受信任)和粘杆处(雍正帝设立的特务机构,乾隆朝依旧秘密存在)的首领。他并未出示昭华的密报,而是以“近日宫中流言纷扰,有损天家清誉,需暗中彻查,以正视听”为由,命兆惠利用其在军中的威望和人脉,秘密核查“永春堂”药铺及其与内务府、乌拉那拉家族关联商号的资金往来;命粘杆处精锐,严密监视坤宁宫首领太监王忠、以及与咸安宫嬷嬷接触过的那个“斗篷人”的一举一动,并设法拿到确凿的物证或口供。

兆惠与粘杆处首领心领神会,知道此事关乎国本,立刻领命而去,动用最隐秘的力量展开调查。他们的行动效率极高,且完全绕开了常规的司法和官僚系统,神不知鬼不觉。

第三步,敲山震虎,分化瓦解。乾隆在处理日常政务时,开始有意识地调整人事。他将几个与乌拉那拉家族关系密切、但职位不算核心的官员,以“才力不及”、“需历练”等不痛不痒的理由,调任闲职或外放。同时,提拔了几位与继后集团素无瓜葛、或与魏璎珞母子较为亲近的官员。这些举动看似寻常的人事调动,却像一颗颗石子投入湖中,在敏感的官场引起了阵阵涟漪。一些依附于继后的墙头草开始观望,部分外围党羽心生惶恐。

与此同时,乾隆还做了一件极其关键的事:他单独召见了在太医院救治咸安宫嬷嬷的杜仲。在屏退左右后,乾隆并未威逼,而是温和询问嬷嬷的病情以及她可能说过的“胡话”。杜仲在昭华事先的叮嘱下,早已做好准备,他谨记“忠于皇上、如实禀报”的原则,将嬷嬷在病中精神恍惚时,断断续续提及的“坤宁宫嬷嬷交药”、“事成有赏”、“失败灭口”等关键信息,一五一十地禀报,但绝口不提昭华公主曾介入此事,只说是自己医者本能,细心观察所得。乾隆听罢,心中已然明了,对杜仲的“忠谨”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也为杜仲日后在太医院的晋升埋下了伏笔。

就在乾隆暗中布局的同时,昭华公主在长春宫,也并未闲着。她通过柳絮的渠道,敏锐地察觉到了乾隆一系列举措背后的深意。她知道,乾隆已经动手了,只是方式更为老辣和隐蔽。她必须配合父皇的行动,同时也要趁机巩固自己的势力,清除身边的隐患。

她授意柳絮,将之前搜集到的、关于内务府和宫中一些与继后党羽过往甚密、但罪证不显的中低层管事太监、嬷嬷的劣迹(如克扣份例、以权谋私等),通过隐秘渠道,“不经意”地泄露给粘杆处或兆惠将军派出的调查人员。这既是为乾隆的调查提供“弹药”,也是借刀杀人,清除宫中的敌对势力。

此外,昭华还做了一件极其大胆的事。她通过福安在宫外的关系,找到那个曾被“永春堂”辞退的伙计,许以重金和安排出路,让他在兆惠的人找上门时,“主动”且“详细”地提供关于太监模样的人深夜到访药铺的证词,并暗示可能与宫中大珰有关。这一手,确保了关键人证能够被乾隆的心腹顺利掌握。

经过近半个月的暗中较量,乾隆手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铁证:兆惠查清了“永春堂”通过乌拉那拉家关联商号洗钱的路径;粘杆处拿到了王忠与咸安宫嬷嬷秘密联络的信物(一块带有坤宁宫标记的玉佩),并监听到王忠心腹企图灭口咸安宫嬷嬷的对话(被粘杆处暗中救下);杜仲的证词与嬷嬷逐渐清醒后的部分供述相互印证;加上昭华“提供”的那些宫内蛀鱼的罪证……一张针对继后党羽的大网,已然织就,收网的时机到了。

这一日,乾隆突然下旨,以“核查西北军费账目”为由,召户部、内务府相关官员及几位涉及钱粮调拨的勋贵大臣至养心殿议事。会议进行到一半,乾隆忽然脸色一沉,将一叠账册摔在御案上,厉声质问其中一位与乌拉那拉家关系密切的内务府郎中,关于“永春堂”药材款项异常支付之事。那郎中猝不及防,支支吾吾,漏洞百出。

紧接着,早已埋伏在殿外的侍卫一拥而入,当场拿下了那名郎中以及另外两名涉案官员。乾隆随即宣布,此案牵涉宫闱,交由领侍卫内大臣兆惠会同粘杆处严查,无关人等不得干预!

这一记闷棍,打得继后集团措手不及!他们原以为乾隆的目标只是几个小官,却不知这是直捣黄龙的开始!

随后数日,紫禁城内风声鹤唳。坤宁宫首领太监王忠,在一天深夜被粘杆处秘密带走,从此消失。咸安宫那位老太妃,被乾隆以“静养”为名,变相软禁,其宫中得力人手被清洗一空。内务府、御茶膳房等处,数十名与继后党羽有牵连的太监、嬷嬷被革职、杖毙或流放。京中“永春堂”被查封,东家下狱。一系列动作如雷霆万钧,却又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并未公开牵扯到继后本人,但明眼人都知道,坤宁宫的根基已被动摇,继后的左膀右臂被彻底剪除!

在这场风暴中,昭华公主始终深居长春宫,低调异常,仿佛一切与她无关。但只有最核心的心腹知道,公主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起到了何等关键的作用。她不仅成功自保,更借乾隆之手,清除了大量潜在敌人,大大巩固了自身地位。

乾隆在处理完这些党羽后,曾单独召见昭华一次。他并未明言此事,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她,说了一句:“昭华,你受委屈了。朕……不会让忠心做事的人寒心。”

昭华跪拜谢恩,心中明白,这是乾隆对她的肯定,也是一种警告——他知晓她的手段,欣赏她的能力,但绝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最终权威。

布局收网,剪除羽翼。乾隆以帝王手段,干净利落地化解了一场宫闱危机,沉重打击了继后势力。而昭华公主,则在这场最高级别的权力博弈中,展现了超凡的智慧与定力,不仅化险为夷,更悄然将自己的根系,扎得更深,更稳。紫禁城的天空,似乎暂时恢复了平静,但平静之下,新的暗流,已在悄然涌动。失去了羽翼的继后,绝不会坐以待毙,而她与昭华之间,注定还有一场更加惊心动魄的较量。

上一章 第八十三章:继后党羽,浮出水面 昭华惊鸿:清宫权谋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证据确凿,御前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