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文坐在北京家中的书桌前,指尖悬在手机屏幕上方,迟迟没按下发送键。对话框里还停留在左奇函今早发来的消息——“湖南的朝霞像草莓酱,你那边的天是什么颜色?”,而他刚编辑好的“北京有云,没看到星星”,在看到公司新发来的通知后,又被逐字删掉。
手机屏幕顶端弹出的工作群消息格外刺眼,红色的“@全体成员”后面跟着冰冷的文字:“鉴于备考期间舆情风险,即日起严禁成员间私下互动,包括但不限于私信、评论、共享文件,所有联系需通过工作人员中转,违规将影响后续安排。”末尾还特意标注了“重点关注跨户籍地成员”,像一根细针,扎破了他昨晚和左奇函约定“每天报平安”的小小心愿。
他下意识摸向抽屉里的草莓木观测本,封面的星图纹路被指尖反复摩挲得发烫。昨天在重庆巷口分别时,左奇函塞给他的“星芒索引01”书签还夹在“6月15日星轨交汇”那页,书签边缘的银色反光,让他想起两人在图书馆拼齐三个书签时,绣线投射出的微光。可现在,连分享一句“我看到书签反光了”都成了奢望。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他以为是左奇函的消息,慌忙点开,却看到工作人员发来的单独通知:“已将你的备考资料转发至湖南对接人,后续左奇函相关事宜无需直接联系,有问题我会同步。”附带的文件里,甚至包含了一份“禁止提及内容清单”,第一条就是“避免在公开场合(含社交平台)提及‘草莓星’‘观测本’等私人关联话题”。
杨博文靠在椅背上,目光落在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他想起昨天左奇函在嘉陵江畔说的“6月15号一起看草莓星”,现在却连确认对方是否记得这个日子,都成了不能说的事。他打开云盘,看着左奇函传给他的奶奶观测本扫描件,密码是他的生日,每一页都标注着“给博文参考”的小字,可现在这些温暖的标注,却成了不能触碰的秘密。
就在这时,书桌的抽屉突然轻轻响了一声——是奶奶送他的那个木盒子,里面装着红绸布手记。他打开盒子,手记上“每颗草莓成熟时,都会记录下星光的温度”这句话,在台灯下泛着柔和的银光。他突然想起奶奶说的“守护秘密不是切断联系,是等着合适的时机再重逢”,手指慢慢握紧了盒子:或许现在的“避嫌”,只是暂时的星光暂停,等中考结束,等三枚徽章聚齐,所有的约定都会重新亮起
他拿起笔,在新的笔记本上写下“6月15日,北京,待观测草莓星”,又画了一个小小的草莓符号,旁边标注“对应湖南”。写完后,他把笔记本放进观测本的夹层,和“星芒索引01”书签放在一起。虽然不能发消息,但他想,等见面的时候,要把这本写满“待分享”的笔记,亲手交给左奇函。
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爸爸敲门的声音:“该去上备考课了,资料都收拾好了吗?”杨博文把观测本放进书包最底层,拉上拉链时,听到书签和笔记本碰撞的轻微响声,像在和远方的“星芒索引02”打招呼。他深吸一口气,推开门,心里悄悄想着:左奇函应该也在某个地方,对着“星芒索引02”书签,记着同样的约定吧。
走廊的灯光落在书包上,草莓挂饰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条连接北京和湖南的细线。虽然现在不能触碰,但只要这条线还在,等星光再次交汇的时候,他们一定能在老草莓园的葡萄架下,重新拼齐所有的线索,让暂停的星芒,重新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