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正式以混双组合身份出征的国际赛事,是一场级别不算太高的公开赛。但对于王钦钦和孙一莎而言,其意义和压力,丝毫不亚于任何一场大赛。
候场区里,气氛凝重。王钦钦一遍遍地检查着球拍胶皮,动作机械,试图用这种方式压下内心的紧张。孙一莎也不再像往常那样活跃,她安静地坐在长凳上,双腿不自觉地轻轻晃动着,眼神盯着地面,嘴里无声地念念有词,像是在复盘战术要点。
陈教练最后叮嘱道:“记住训练的要求!别想着一下子打出多漂亮的球,先把基本的轮转跑顺,减少无谓失误!把你们单打的能力,融入到配合里,而不是被配合束缚住!放开打!”
“加油!”孙一莎突然抬起头,看向王钦钦,伸出手,脸上努力挤出一个带着紧张的笑容。
王钦钦看着伸到面前的手,犹豫了一瞬,还是伸出手,轻轻击了一下掌。触感一瞬即分,但那种共同承担压力的感觉,却微妙地传递开来。“加油。”他低声回应。
踏上赛场,聚光灯打在身上,观众的目光和嘈杂的议论声扑面而来。他们第一次以“Wang/Sun”的组合名称出现在计分牌上。王钦钦深吸一口气,感觉心跳快得厉害。孙一莎则用力踩了踩地胶,像是要把紧张踩进地里。
比赛开始。
最初的几个球,紧张感显而易见。王钦钦一个原本十拿九稳的正手拉球,因为步伐稍显僵硬而失误下网。孙一莎一个抢攻,因为太想发力,球直接飞出界外。两人的跑位也显得有些犹豫,出现了两次让球和一次轻微的碰撞。
“稳住!别急!”场边,陈教练的声音传来。
交换场地时,两人短暂地对视了一眼。孙一莎的眼神里带着询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王钦钦则用力抿了抿嘴,眼神传递出“冷静”的信号。
渐渐地,随着比赛的进行,身体的肌肉记忆开始取代紧张的思维。他们开始更多地用简短的喊声沟通。
“我来!”
“擦网!小心!”
“好球!”
虽然配合依旧生涩,远谈不上行云流水,但那种各自为战的混乱感在慢慢减少。王钦钦开始有意识地用自己厚重的弧圈为孙一莎创造上前搏杀的机会;孙一莎也努力控制着节奏,不再是盲目猛冲,而是寻找更合理的出手时机。
有一分球打得尤为精彩。对方男选手一板重扣,王钦钦在远台极限防守,将球高高吊回。孙一莎心领神会,迅速侧身,几乎在球弹起的瞬间,一记漂亮的快带直线,打得对手措手不及。
“飒!”得分后的孙一莎兴奋地挥了下拳头,下意识地看向王钦钦。
王钦钦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朝她微微点了点头。
这一个回合,像一道光,穿透了磨合期的迷雾。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默契配合带来的力量感,远胜过个人的单打独斗。
最终,他们并非一帆风顺地,而是经过一番苦战,赢得了这场混双首秀的胜利。
当最后一个球落地,两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汗水已经浸透了衣衫。他们走到网前,与对手握手致意,然后一起走向场边的陈教练。
“打得不错,”陈教练的脸上露出了些许赞许,“问题还很多,但开头还算稳住了。看到了吧?只要信任彼此,就能打出东西来。”
王钦钦和孙一莎互相看了一眼。首秀的考验,他们算是勉强过关。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公开赛胜利,它更像是一颗定心丸,证明了他们这条混双之路,虽然艰难,但方向是对的,是值得坚持下去的。
回到休息区,孙一莎又恢复了活力,开始叽叽喳喳地复盘刚才的几个好球。王钦钦依旧话少,但神情明显轻松了许多,认真地听着,偶尔补充一句。
首秀的默契考验,让他们经历了从生疏慌乱到初步建立信任的过程。前路依然漫长,挑战会接踵而至,但这一次并肩作战的经历,已经为他们未来的配合,打下了一块虽不完美却足够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