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知了聒噪地宣告着夏日的黏腻,但严浩翔的指尖触碰到那个深蓝色丝绒盒子时,周遭的一切喧嚣便瞬间褪去,世界安静得只剩下他微沉的呼吸。
盒子打开,里面并非什么名贵珠宝,而是整齐排列的、有些甚至已经微微泛黄褪色的票根。每一张,都承载着一片特定的时光,一个特定的身影——张真源。
最新的一张,是上个月的话剧《浮光掠影》首演。票根上印着剧名和那个他熟悉到闭眼都能勾勒出的名字。他用指腹轻轻摩挲过凹凸的印刷字体,脑海里便自动浮现出那晚舞台上,张真源饰演的那个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求索的年轻画家。
聚光灯下,张真源穿着沾满油彩的旧画衫,在演绎一段关于理想破灭的独白时,眼眶泛红,泪水将落未落,嘴角却倔强地绷紧,那是一种极致的“破碎感”。不是嚎啕大哭的崩溃,而是内里已然支离破碎,却仍要用最后的力气维持体面的坚韧。就是这种矛盾而富有张力的表演,在三年前那个偶然的下午,将偶然走进小剧场的严浩翔牢牢钉在了座位上,从此再也没能移开目光。
金融系的同学很难理解,为什么理性至上、逻辑缜密的严浩翔,会如此痴迷一个话剧演员。他们觉得追星是感性的、冲动的,与严浩翔的气质格格不入。但严浩翔自己知道,这并非简单的“追星”。他从不参与粉丝间的掐架,也极少在社交媒体上狂热留言。他更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一个虔诚的鉴赏家。
他欣赏的,是张真源在舞台上燃烧生命般投入的艺术灵魂,是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停顿背后精准的设计与纯粹的情感迸发。这是一种极致的、难以复制的“业务能力”,对追求最优解和投入产出比的严浩翔来说,具有别样的吸引力。他是张真源的“生命粉”——不在乎他是否站在流量之巅,只希望他能一直健康、快乐地在舞台上发光,用作品与观众对话。
手机屏幕亮起,特别关注的后援会账号推送了一条新消息,像一块石子投入他平静的心湖,漾开层层涟漪。
【重磅惊喜!张真源将受邀参演下周六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仲夏夜之梦”慈善音乐会!据悉,真源将首次尝试跨界,演绎一首经典艺术歌曲!票务将于明早十点准时开抢!数量有限!】
心脏猛地一跳。
国家大剧院,“仲夏夜之梦”,慈善音乐会……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意味着这将是一场高规格、低曝光、观众素质极高的演出。而张真源,要在这样的场合尝试全新的艺术歌曲?
严浩翔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他立刻打开票务APP,将演出页面添加到收藏夹,设定好明天九点半的闹钟。
理性思维开始高速运转:分析各个价位座位的视野优劣,评估网络环境和手速的稳定性,制定备选方案。他眼神专注,嘴角微抿,那架势不像是在抢一张娱乐活动的门票,倒像是在策划一场不容有失的商业并购案。
对他来说,这确实是一场重要的“投资”。投资的不是金钱回报,而是一次近距离感受那颗艺术灵魂在全新领域探索的机会,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能量的汲取。
终于,在确认了所有前置工作都已万无一失后,他稍稍松了口气,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再次落回那盒票根上,眼神变得柔和而深邃。
窗外,夕阳西下,天际被染成一片暖橙。城市的霓虹还未完全亮起,但严浩翔觉得,有一轮独属于他的月亮,即将在不久后的那个夜晚,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洒下清辉。
他小心翼翼地将丝绒盒子合上,放回抽屉的最深处,那里珍藏着他无人知晓的浪漫与热忱。而一场因这轮月亮而起的、意想不到的相遇,也正在时间的轨道上,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