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维初夏,草木葱茏,本该是京城最宜人的时节,但过去的半个月,长安城却笼罩在一片微妙的紧绷之中。
皇帝一如既往地显得优柔寡断,对于朝堂政事多是依循旧例或交由内阁与宦官处置。这份天子的“宽仁”与软弱,给了皇后及其家族极大的操作空间。
半月以来,皇后一党气焰更炽。其弟赵赫愈发跋扈,门下清客、投效官员数量明显增多,更有人见其车驾而避道。吏部考核、部分官职的任免背后,也开始隐约可见皇后一系的影子。诸多言官虽有微词,但前次赵赫之事被轻易揭过,加之边境战事不明,陛下似乎也无心深究,使得许多人选择了暂时沉默,静观其变。
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悄然弥漫在长安城的朱门高墙之内。
然而,这所有的暗流涌动,都被一道八百里加急传来的边境捷报骤然打破!
“大捷!峪北关大捷!靖王殿下率军全歼戎狄主力,王庭远遁,百年不敢再犯!”
快马信使的嘶吼声由远及近,踏破了长安街道的沉寂,也将这个爆炸性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城。
捷报传入宫中,原本因皇后势力扩张而有些沉闷的朝堂顿时一片欢腾。即便是平日里对靖王心存忌惮的官员,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桩足以载入史册的不世之功。边境安宁,关乎国本,无人能否认靖王萧煜的赫赫战功。
皇帝龙颜大悦,多日来的阴郁一扫而空,连声道:“好!好!皇叔不愧是我朝柱石!速传旨意,犒赏三军,恭迎靖王凯旋!”
皇后的笑容在听到捷报的瞬间僵硬了片刻,但很快便恢复如常,甚至表现得比旁人更加欣喜,向皇帝连连道贺。只是那笑意,并未真正抵达眼底。萧煜的胜利,来得太快太彻底,彻底打乱了她刚刚开始舒展的布局。
皇帝沉浸在喜悦之中,当即颁下恩旨:为贺靖王凯旋,特许京城解除宵禁半月,百姓同乐!
旨意一下,整个长安城仿佛瞬间被点燃了。
官道上开始净水洒扫,各家各户纷纷悬挂彩灯,商铺伙计们忙着将最时新的货物摆上门口。朝廷有司更是忙碌起来,筹备盛大的凯旋仪式。不过两三日功夫,长安城已是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热闹程度竟堪比上元佳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欢庆气氛,人们暂时忘却了朝堂的暗斗,沉浸在边境安定的喜悦和对英雄归来的期盼中。
林府内,林薇月听着窗外隐约传来的喧闹声,手中针线停顿了片刻。
他……要回来了。
而且是以如此耀眼的胜利者姿态归来。
这半个月,她在皇后的“关怀”下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胆战。皇后的拉拢越来越明显,试探也愈发直接,她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既要显得感恩戴德,又不能真正做出任何承诺,还要小心翼翼地不泄露任何可能对靖王不利的情绪。
如今,他凯旋的消息传来,皇后那边的热情似乎微妙地降温了些许,召她入宫的频率也减少了。但林薇月的心并未因此放松,反而提得更高。
因为她知道,真正的风暴,或许现在才要开始。
靖王萧煜人还未至,其威势与影响已如同实质般笼罩了整个长安。皇帝的厚赏、百姓的欢呼、解除宵禁的殊荣……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宣告着这位皇叔无可撼动的地位与力量。
皇后这半个月的经营,在这煌煌战功面前,似乎一下子显得有些局促和可笑起来。
林薇月走到窗边,望向皇宫的方向。那里此刻必定也是灯火通明,筹备着盛大的迎接典礼吧?
只是不知,那深宫之中,皇后娘娘此刻的笑容里,又藏着几分真心,几分忌惮,几分重新燃起的杀意?
而那个即将归来的男人,他又会如何对待京城这半月来的变化?如何对待皇后伸出的触角?以及……她这个被他亲手投入漩涡中心,如今似乎已被打上“皇后赏识”标记的棋子?
长安城的夜因取消宵禁而格外明亮喧嚣,但林薇月却感到一股更深沉的寒意和不确定性。
他回来了。这盘棋,执棋者即将归来,棋局恐怕要风云突变了。
她轻轻吐出一口气,指尖微微发凉。
山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