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幕展示了宣太后芈月的一生后,大旻王朝的君臣百姓尚未完全从那种夹杂着震惊、不耻与些许隐秘钦佩的复杂情绪中走出,天际的光幕再次流转起来。
星辰变幻,那恢弘沉稳的声音如同命运的判官,再次响彻每一个角落。
【华夏·风云录·次篇。吕雉·汉高皇后。】
光幕上浮现出新的篆文,随即景象展开。不再是战国时期的粗犷,而是秦汉之交的乱世烽烟。
【吕雉,本为富家女,其父吕公因避仇迁居沛县。一次宴席,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谎称献礼“贺钱万”而空手赴宴,吕公却因其相貌不凡,执意将女儿吕雉嫁予这位年长她许多、且已有非婚生子的底层小吏。】
画面中,年轻的吕雉遵从父命,嫁给了当时还一事无成的刘邦。
紧接着,是吕雉早年生活的场景:她辛勤操持家务,下地耕种,孝顺公婆,养育子女,甚至在刘邦因罪逃亡后,她仍长途跋涉,为丈夫送去衣物食品。
这展现了一个与后来铁血形象截然不同的、任劳任怨的贤妻良母形象。
“哦?此番倒是与那宣太后不同,出身尚可,早年亦是恪守妇道。”丞相苏文晏捻须低语,似乎想从这“正常”的开端里找到一丝安慰。
然而,光幕中的画面陡然一变。
楚汉争霸的硝烟弥漫,吕雉与刘邦父亲被项羽俘虏,沦为阶下囚,备受折磨和凌辱。而在她受难之时,刘邦身边却有了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戚夫人。
当吕雉历经艰险回到刘邦身边时,面对的是早已物是人非的处境和得宠的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的威胁。
“这便是为人妻、为人母的艰难了……”长公主凌华喃喃道,她虽未经历战乱,但守寡后支撑门户的艰辛,让她对吕雉早期的遭遇更能感同身受。同时,一种寒意也从心底升起:即便是结发夫妻,在权力和美色面前,情谊也是如此脆弱。
苏清荷紧紧盯着光幕,她看到吕雉从贤惠到隐忍的转变。
当戚夫人恃宠而骄,甚至企图让刘邦废黜吕雉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时,光幕中的吕雉,眼神逐渐变得冰冷而锐利。
【吕雉的政治才能在其后逐渐显现。她协助刘邦,镇压叛乱、打击割据势力。曾与萧何合谋,诱杀功臣韩信;又劝刘邦诛杀另一功臣彭越。】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此乃帝王权术,这吕后,竟是深谙此道。”镇北侯陆擎渊心情复杂。他自身功高,看到功臣下场,不免有物伤其类之感。
而吕雉在此过程中展现的果决与狠辣,已初露锋芒。
皇帝凌弘盛的目光则更加深邃。他看到的是一個在逆境中挣扎求生,并最终凭借权谋和狠厉手段掌控自身命运的女人。
这种对威胁的清除,在他看来,是维护统治的必要之恶,尽管吕雉的方式更为酷烈。
【刘邦去世,刘盈即位为汉惠帝,吕雉被尊为皇太后。她随即囚禁戚夫人,施以酷刑,断其手足,挖眼熏聋,弃于厕中,称为“人彘”。更召儿子汉惠帝观之,惠帝受惊大病,从此不理朝政,大权尽落吕雉之手。】
光幕上并未直接展示那血腥场面,但通过文字描述和人物反应,其残酷程度已让大旻王朝上下为之窒息。
祭坛下,不少女眷当场呕吐起来,文官们面色惨白,武将们也纷纷侧目。
“毒妇!妖后!此等行径,天人共戮!”道德批判的声音再次达到顶峰。吕雉的形象,此刻在许多人心中,已与“魔鬼”无异。
然而,天幕的讲述并未停止。
【汉惠帝早逝,吕雉立幼子为帝,自己临朝称制,直接行使皇帝权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她执政期间,大封吕氏家族为王侯,极力压制刘氏宗室。】
外戚专权,牝鸡司晨!这是比宣太后时期更为赤裸的家族垄断。丞相苏文晏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宫城方向,心中警铃大作。
吕氏的结局,他几乎可以预见。
但紧接着,天幕又展示了吕雉执政的另一面。
【吕雉统治期间,延续汉初“无为而治”政策,废除秦朝部分严刑苛法,鼓励农耕,减轻赋税。太史公在《史记》中评价其统治时期:“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景象变换,民间百姓在相对宽松的政策下休养生息,社会生产逐渐恢复。这与之前宫廷斗争的残酷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面如此残暴,一面又能使天下安定?”大皇子凌惟谦露出思索的神色。他自幼接受的儒家教育强调“仁政”,而吕雉的统治显然复杂得多,其手段与结果间的巨大反差,冲击着他的认知。
长公主凌华则想得更深。
吕雉对戚夫人的酷刑,并非单单只是一个女人的嫉妒;对朝政的掌控,却是对权力欲望;而对天下的治理,却又显示出政治家的眼光和手腕。
这个女人,将个人的情仇与家国天下如此扭曲而又深刻地交织在一起。
她对吕雉的残忍感到心悸,却又无法忽视其执政带来的稳定与繁荣。
“或许,评判一个掌权者,本就不能单以私德论?”这个念头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
【吕雉死后,诸吕集团迅速被刘姓宗室与周勃、陈平等老臣联合诛灭,吕氏家族遭遇灭顶之灾。】
光幕的最后,是吕氏家族的覆灭和汉文帝的即位。一个依靠强权女性维系的时代骤然落幕,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天空的光幕再次缓缓暗下,留给大旻王朝的,是比上一次更为剧烈、更为矛盾的思想风暴。
宣太后至少是为了秦国,行事虽匪夷所思,但目标明确。
而吕雉,她的一生充满了公私的极端纠缠:她可以是为了儿子不惜一切的残忍母亲,也可以是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她可以动用极刑发泄私愤,又能以怀柔政策治理天下;她提拔外戚权倾朝野,最终却导致全族覆灭。
紫宸殿内,比上次更加沉寂。
皇帝凌弘盛久久不语。
吕雉的故事,像是一面更加扭曲的镜子,照出了权力顶峰的孤独、猜忌、残酷以及其背后深深的恐惧。
他晚年又何尝不是对权臣、对儿子们充满猜疑?他挥了挥手,让众人退下,只觉身心俱疲。
这一次,连丞相苏文晏和镇北侯陆擎渊都一时不知该如何谏言。吕雉的复杂性,超出了简单的好坏评判。
如何引导舆论,成了一个极大的难题。
长公主凌华回到府中,屏退众人,独自沉思。
吕雉的结局像一盆冷水,浇熄了她因宣太后而燃起的部分狂热。
女子掌权,纵然一时风光,但身后事呢?那“诸吕之乱”的下场,触目惊心。
然而,那份对权力的渴望,却也在吕雉的故事里被喂养得更加具体、更加强烈。
苏清荷在闺房中,将吕雉和宣太后反复比较。
一个更直接,一个更曲折;一个目标纯粹于国,一个公私恩怨纠缠。但她们都突破了时代的束缚,走到了权力的中心。
“若想掌握自己的命运,究竟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她看着镜中的自己,第一次觉得,那条看似既定的联姻之路之外,或许有更凶险,但也更广阔的天空,只是那天空下,也必然伴随着吕雉般的风暴。
天幕再次沉寂,但大旻王朝的人心,已被这第二位女性的故事,彻底搅动了。
变革的暗流,正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加速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