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的阳光斜斜扫进苏玥的出租屋,书桌上摊着三张纸——左边是星熠传媒近三年的艺人合约摘要(她前一晚翻遍了行业数据库,甚至找学法律的朋友划了重点),中间是自己列的“核心需求清单”,右边是昨晚没画完的《洛神赋》舞蹈分镜,笔尖还停在水袖翻转的弧度上。
手机震了下,是林薇的消息:“苏玥,上午十点,公司楼下的‘漫咖啡’见?不用紧张,就是聊聊合约细节。”
苏玥回了个“好的”,随手把桌上的资料收进帆布包——没背名牌包,穿了件浅灰色连帽卫衣,牛仔裤,小白鞋,看起来还是个没毕业的学生,只有手里那本记满批注的笔记本,藏着和“新人”身份不符的缜密。
咖啡馆里人不多,林薇早到了,面前放着一份打印好的合约。见苏玥进来,她笑着招手:“刚想给你发消息,怕你找不到。”
苏玥在对面坐下,没急着接合约,先叫了杯美式——和她甜妹的脸反差极大,林薇多看了两眼,心里暗笑:昨天舞台上仙气飘飘的姑娘,私下倒像个冷静的大学生。
“林老师,合约我大概看了行业里的模板,”苏玥没绕弯子,把自己的笔记本推过去,第一页就写着三条加粗的字,“我有几个小想法,想先跟您沟通,不耽误您时间。”
林薇愣了下——一般新人接到星熠的合约,要么直接签,要么只敢问“待遇能不能再高些”,还没人像苏玥这样,提前列好“想法”来谈。她拿起笔记本,越看眉头越挑:
第一条:“每年主演剧集不超过2部,客串/配角不限,但需提前确认角色适配度——理由:保证每部作品的创作时间,避免轧戏影响质量,长远看对艺人及公司口碑更有利。”
第二条:“个人艺术创作(绘画、作词作曲、摄像作品)版权归本人所有,若用于公司项目(如影视剧配乐、海报设计),需单独签订授权协议——理由:保留私人创作空间,也避免后续版权纠纷。”
第三条:“对公司投资的影视项目,享有‘项目信息知情权’及‘优先参与权’(含参演、投资)——理由:我对影视行业产业链感兴趣,也希望能参与到优质项目中,无论是演戏还是其他形式。”
林薇放下笔记本,端起咖啡喝了口,压下惊讶:“苏玥,你这些条件……一般是行业里有三五年经验的艺人,才会跟公司谈的。”
“我知道,”苏玥没慌,指尖轻轻点在第一条上,“林老师昨天说,星熠不签只会流量的艺人,想让我慢慢磨作品——那‘不轧戏’其实是跟公司的理念一致的。您看星熠去年签的那位话剧演员,也是一年一部戏,口碑反而比轧戏的流量好得多。”
她顿了顿,语气坦诚又不卑不亢:“至于版权和项目知情权,不是我要搞特殊。我画分镜、写旋律是从小的习惯,昨天汇演前还在画动作站位——这些东西要是不小心用到角色里,说不清版权反而麻烦。项目方面,我就是好奇,想多学,要是有合适的,说不定能帮公司省点选角成本,比如您昨天说的陈导的戏,我要是能行,不就不用再找别人了?”
这话把林薇逗笑了——既点出了对公司的好处,又没摆架子,只说“好奇”“想学”,比那些一上来就喊“要资源”的新人讨喜多了。她再看苏玥,姑娘坐得笔直,眼神亮却不飘,不像在谈条件,倒像在跟同学讨论作业,冷静得过分。
“你查过公司的艺人规划?”林薇忽然问——那条“话剧演员”的例子,是星熠去年的重点案例,没对外大肆宣传,一般新人根本不知道。
苏玥点头,没隐瞒:“昨晚找朋友要了点行业报告,也看了星熠官网的艺人介绍——您旗下的艺人,大多是‘作品大于流量’,我觉得跟我想走的路合得来,才敢跟您提这些。”
她没说的是,昨晚她花了半小时,把星熠近五年投资失败的项目、重点捧的艺人类型全捋了一遍——知道公司最近在往“精品剧”转型,缺的是有功底、能扛戏的演员,不是只会刷脸的花瓶。她的条件,看似“提要求”,其实是在证明“我能匹配你们的规划”。
林薇沉默了两分钟,拿起笔在合约上划了几笔,抬头时眼里多了点欣赏:“第一条,我能答应——但得加个‘若遇公司重点项目,可协商增加一部’。第二条,版权归你,授权协议按行业标准来,没问题。第三条,‘知情权’可以给你,但‘优先参与权’得看你能力——比如陈导的戏,你试镜过了,才有资格谈后续。”
“成交。”苏玥立刻点头,没犹豫——她要的不是特权,是保障和机会,林薇的让步已经超出了她的预期。
林薇把修改后的合约推过去:“你再看看,其他条款有没有要改的?比如片酬,新人价,但后续会按作品热度涨。”
苏玥快速翻完,停在“商业活动”那页:“这条——‘公司有权安排艺人参与商业活动’,能不能加个‘需与艺人发展方向一致,且提前一周沟通’?我不想去那种纯站台、没意义的活动。”
“可以。”林薇干脆地添上,心里彻底认可了这个姑娘——不是没野心,是野心藏在“清晰规划”里,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怎么跟公司共赢,比那些急功近利的新人稳多了。
签完字,林薇把合约副本递给苏玥,笑着说:“星熠签过不少北舞的学生,你是第一个跟我谈‘项目知情权’的——以后有什么想法,直接找我,不用绕弯子。”
苏玥接过合约,小心折好放进帆布包,笑出两个梨涡:“谢谢林老师,我不会给您添麻烦的。”
走出咖啡馆时,阳光刚好变烈,苏玥掏出手机给白鹿打视频——电话刚通,白鹿的大脸就凑了过来:“签了?你没被欺负吧?星熠会不会逼你跑综艺啊?”
“放心,”苏玥靠在路边的梧桐树上,语气轻松,“我跟她们谈好了,一年最多两部戏,不轧,也不逼我跑没用的活动。”
“我靠?你怎么谈的?”白鹿惊得叫出声,“我姐们儿签公司的时候,连提都不敢提,生怕被拒了!”
苏玥挑了挑眉,语气带点小调皮:“不然你以为我摔仨月‘点翻’是白摔的?练动作的时候,脑子也没闲着啊。”——她没说查资料、列条款的事,只轻描淡写带过,像在说件平常事。
挂了电话,苏玥点开林薇刚发的消息——是陈默导演那部年代剧的剧本片段,女二号叫“沈清漪”,是个民国时期的戏曲名角,外柔内刚,最后为了保护家人放弃了戏台。附件里还有一段京剧《霸王别姬》的选段视频,备注“角色需会基本台步和水袖”。
苏玥走到公交站,一边等车一边看剧本——阳光落在手机屏幕上,她的指尖划过“沈清漪第一次登台”的段落,脑子里已经开始冒画面:台步要稳,水袖要柔,眼神得有怯意但藏着劲,像极了她第一次在北舞大剧场跳独舞的样子。
她掏出帆布包里的速写本,随手翻到空白页,快速勾了个穿戏服的姑娘——眉眼像她,却多了几分民国的温婉,裙摆的褶皱画得细致,连水袖垂落的弧度都和剧本里写的“轻如鸿毛,重若千斤”对上了。
公交来了,苏玥收起本子,踏上台阶时回头看了眼星熠传媒的大楼——玻璃幕墙反光,像江湖里的风浪,看着晃眼,却没让她慌。
她不是来“闯”江湖的,是来“走”江湖的——每一步,都早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