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的雨季,绵长而忧郁。
陈望舒撑着黑色的长柄伞,站在上野公园的樱花道上。花期已过,繁花落尽,只剩下湿漉漉的深绿色树叶在雨中沙沙作响。作为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他来日本已经三个月,却依然无法习惯这种无处不在的潮湿感——像是某种无形的东西,正缓慢地渗透进他的骨髓。
他来公园本是为了寻找写作灵感。作为在国内小有名气的网络作家,编辑已经催了他两个月的稿子,可他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异国的孤独感像藤蔓一样缠绕着他,让他笔下那些曾经鲜活的人物都失去了色彩。
雨越下越大。
陈望舒决定找个地方避雨。他记得公园附近有一家很小的私人图书馆,据说收藏了不少珍本小说。
“青空文库”的招牌在雨幕中若隐若现。那是一栋老式的二层木造建筑,门前的风铃在风雨中发出零星的脆响。
推开沉重的木门,室内的温暖瞬间包裹了他。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墨水和时间混合的特殊气味,让他想起故乡外公的书房。
图书馆内部比外面看起来更宽敞,高高的书架直抵天花板,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各种书籍。光线从毛玻璃窗透进来,柔和地洒在深色的木地板上。
就在靠窗的位置,他看见了她。
一个穿着淡紫色连衣裙的女孩,正踮着脚尖,试图取下沉甸甸的《追忆似水年华》日文版。她的身形纤细,手臂举得有些吃力。
“需要帮忙吗?”陈望舒用还不太流利的日语问道。
女孩闻声回头。那一瞬间,陈望舒感觉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她有一张极为清秀的脸,皮肤白皙得近乎透明,黑色的直发如瀑布般垂至腰际。最特别的是她的眼睛——大而黑,像是浸在清水里的黑曜石,清澈见底,却又深不可测。
她看着他,微微歪了头,然后露出一个歉意的笑容,指了指自己的喉咙,轻轻摇了摇头。
陈望舒愣了一秒,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
“抱歉,”他改用英语,“我是想帮你拿书。”
女孩眼睛亮了起来,点点头,退后一步,给他让出空间。
陈望舒轻松地取下了那本厚厚的小说,递给她。她双手接过,微微鞠躬表示感谢,然后从随身的小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和一支笔,快速写下一行字:
「谢谢您。我是这里的图书管理员,月岛琉璃。请问需要什么帮助吗?」
字迹清秀工整,如同她的人一样,带着一种安静的美感。
“月岛...琉璃,”陈望舒念出她的名字,感觉音节在舌尖轻柔地滚动,“好美的名字。”
琉璃的脸微微泛红,低头又写:「您过奖了。您是中国人吗?」
“是的,我叫陈望舒,是早稻田大学的留学生。”他顿了顿,补充道,“也是个写故事的人。”
琉璃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像是夜空中突然点亮的星辰。她快速翻开新的一页,写道:
「我也喜欢写作!虽然我不能说话,但文字就是我的声音。」
就这样,一场无声的对话在图书馆的窗前开始了。
琉璃的笔迹流畅而快速,她的思维敏捷得惊人。他们从普鲁斯特聊到村上春树,从唐诗谈到日本俳句。陈望舒惊讶地发现,这个不能说话的女孩对文学的理解远超常人,她的见解独特而深刻,常常一语中的。
「陈先生的作品叫什么名字?我想拜读。」琉璃写道。
“《山海之外》,是一本关于远方和寻找的故事。”陈望舒有些不好意思,“不过最近写不下去了,感觉失去了方向。”
琉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写道:「也许您需要一面镜子。」
“镜子?”
「嗯,」她继续写,「有时候我们看不清自己,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如果您不介意,我可以做您的第一位日本读者。」
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云层缝隙洒下来,在琉璃身上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她整个人像是会发光一样,柔和而温暖。
陈望舒看着眼前这个用文字与他畅谈的女孩,心中某个堵塞已久的地方,突然松动了一下。
“那么,月岛小姐,我明天可以再来吗?”他听见自己说,“带上我的稿子。”
琉璃微笑着点头,在纸上写下:
「我很期待。这里下午三点后通常很安静,靠窗的位置我会为您留着。」
离开图书馆时,陈望舒回头看了一眼。琉璃正站在书架前整理书籍,阳光透过窗户,将她的轮廓勾勒得格外柔和。她似乎感觉到他的目光,回过头来,对他微微一笑,挥了挥手。
那一刻,陈望舒忽然觉得,东京的雨季,也许并不那么令人讨厌。
走在回公寓的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刚才的画面——那个不能说话的女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那些流淌在纸上的思想。
他想起琉璃说的“镜子”。
也许,他一直在寻找的灵感,就藏在那双清澈的黑眸中。
回到狭小的公寓,陈望舒打开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停留片刻,然后敲下了一行字:
“在东京的雨季,我遇见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女孩。她的沉默,却是我听过最动人的声音。”
他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月岛琉璃也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
「今天遇见了一个来自中国的作家。他的眼睛很特别,像是装着整个星空。当他念出我的名字时,我的心跳突然变得好快。希望明天快点到来。」
窗外,雨又开始下了。但这个雨季,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