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老人从怀里取出一个同样古旧的笔记本,纸页已经脆化,用透明薄膜精心保护着。
"这是当年的航行日志。"他翻开一页,指着上面的记录,"1936年12月7日,在琉球海域救起落难学者月岛宗一郎。"
月岛宗一郎的手指抚过日志上的字迹,眼神恍惚:"那场风暴...我以为我要死在那里了..."
"家祖父在日志里写道:"陈望舒轻声念出他早已熟记的段落,"'今日救起日本学者月岛君,虽语言不通,然其眼中求知之光,令我想起年少时的自己。'"
月岛夫人第一次露出动容的神色。她默默起身,从壁龛的暗格里取出一本相册。翻开第一页,是月岛宗一郎年轻时在中国拍的照片。
"父亲年轻时是东大的中国文学研究生。"月岛夫人的声音柔和了些,"他常说,唐朝的文化是日本的老师。"
月岛宗一郎长叹一声,开始用缓慢的中文讲述:"明远兄带我游览南京,看秦淮河,登紫金山。我们约定,要一起写一本中日文化交流的书。"
他的目光望向窗外,仿佛穿越时空:"卢沟桥事变前夜,我写下这封信。我想告诉明远兄,无论发生什么,我们的友谊不变。"
"但战争改变了一切。"中村老人接话,"宗一郎被紧急召回日本,信件没能寄出。"
陈望舒从包里取出《东海遗珠》,翻到做了标记的一页:"家祖父在书里写道:'与月岛君一别,不知何时再会。但愿战火早日平息,能再与君把酒言欢。'"
琉璃适时地递上准备好的文房四宝。月岛宗一郎沉思片刻,提笔蘸墨,在纸上缓缓写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字迹虽然颤抖,却依然能看出深厚的书法功底。他放下笔,对陈望舒说:
"你祖父...他走的时候..."
"很安详。"陈望舒轻声说,"他经常说起月岛先生,说您是他见过最博学的日本朋友。他临终前还说,希望两家的友谊能够延续。"
月岛宗一郎终于老泪纵横。他向陈望舒深深鞠躬:"请原谅我这个固执的老人的无礼。"
陈望舒急忙回礼:"您言重了。"
这时,月岛夫人悄悄退出茶室,回来时端着一个古朴的木盒。她打开盒盖,里面是一套精美的中国紫砂茶具。
"这是父亲最珍爱的藏品。"她说,"每年他都会拿出来擦拭,但从来不舍得用。"
月岛宗一郎抚摸着茶壶,眼神温柔:"这是明远兄送我的离别礼物。他说,希望有一天能用这个茶壶一起品茶。"
"今天就是这个日子。"中村老人笑着说。
琉璃重新点茶,这次用的是这套珍贵的紫砂茶具。当初升的月光照进茶室时,五位不同世代、不同国籍的人举杯共饮。
这一刻,隔阂在茶香中消散,友谊跨越时空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