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朝残梦:范府少年志(十三)
苏州的秋意来得猝不及防,一场冷雨过后,城郊学堂的梧桐叶落了满地。
范宇蹲在院子里,正帮孩子们修补破旧的课桌椅,指尖沾着木屑,耳边还响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人人生而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这是他从法国《人权宣言》里摘选的句子,教孩子们用汉文念出来,稚嫩的声音穿透雨雾,像一束微弱却执着的光。
“范哥哥,列奥先生派人送消息来了。”
阿萝撑着油纸伞快步走进来,伞沿滴着水珠,手里攥着一张折叠的字条,脸色比外面的天色还要沉。
“朝廷震怒,说我们‘勾结洋人、煽动百姓、意图谋反’,已经派了江宁将军勒保,带着三万大军往苏州来了。”
范宇手里的锤子顿了顿,木屑落在衣襟上。
他站起身,接过字条,指尖抚过上面潦草的字迹。
列奥在字条里说,法国进步组织已向清廷递交抗议书,却被清廷驳回,还被斥为“干涉内政”,如今勒保的大军已过无锡,不出三日就会抵达苏州。
“三万大军……”学堂里的读书声渐渐低了下去,负责教书的“启民社”成员陈先生走过来,声音发颤。
“我们手里只有几千百姓,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怎么跟朝廷的正规军抗衡啊?”
周围的百姓也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惶恐。
有个老农攥着锄头,声音带着哭腔:“范先生,我们是不是要完了?要是朝廷把我们都杀了,家里的孩子怎么办啊?”
范宇看着眼前的百姓,看着他们手里的锄头、镰刀,看着孩子们害怕却依旧攥紧课本的模样,深吸一口气,声音异常坚定。
大家别怕。三万大军是多,但我们有百姓的支持,有团结的信念,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就未必没有胜算。”
他立刻召集“启民社”核心成员、乡绅领袖和织工头领,在学堂的密室里开会。
桌上摊着一张苏州城郊的地图,范宇用炭笔在上面圈出几个点:“勒保的大军要到苏州,必经三条路——一是沿运河走水路,二是走陆路经枫桥,三是走山路经天平山。我们兵力不足,不能硬拼,只能用‘伏击’和‘拖延’的办法。”
他指着地图上的运河段:“这里水流湍急,两岸都是芦苇荡,我们可以让水性好的织工,带着煤油和火把,藏在芦苇荡里,等朝廷的运粮船过来,就放火烧船。没有粮食,大军就撑不了多久。”
接着,他又指向枫桥:“枫桥是陆路必经之地,桥面狭窄,我们可以提前拆了桥面的石板,在下面挖陷阱,铺上稻草伪装,再让百姓拿着滚木和石头,藏在桥两边的树林里,等大军过桥时,就推下滚木石头,堵住他们的去路。”
最后,他指向天平山:“天平山山路陡峭,我们可以让乡绅们捐出家里的鞭炮,改成简易的‘炸药’,埋在山路的转弯处,等大军经过时引爆,既能造成混乱,又能拖延他们的时间。”
“可就算我们能拖延几天,大军还是会攻进苏州啊。”阿萝看着地图,眉头紧锁,“而且我们的人,大多是没打过仗的百姓,真要是面对面厮杀,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范宇沉默了片刻,从怀里掏出一封早已写好的信,递给阿萝:“这是我给列奥的信,里面写了我们的计划。如果三天后我们还没消息,你就带着这封信,从秘密水道离开苏州,去找列奥。他会想办法联系国际舆论,让全世界都知道清廷的暴行。”
“那你呢?”阿萝接过信,指尖发抖,“我不跟你分开,我要跟你一起守苏州。”
“阿萝,”范宇看着她,眼神里满是不舍,却依旧坚定,“你不能留下。
我们需要有人出去,把青朝百姓的苦难告诉全世界,需要有人为‘启民社’保留希望。你必须走。”
罗本浩也开口:“阿萝,听宇儿的话。我们老了,就算死在这里也值了,但你还年轻,你要带着‘启民社’的火种,继续走下去。”
阿萝咬着嘴唇,眼泪终于掉了下来,却还是用力点头:“好,我走。但范哥哥,你一定要活着,我会在外面等你,等我们一起重建‘启民社’,等我们一起看到青朝的黎明。”
接下来的两天,苏州城郊一片忙碌。百姓们自发地行动起来。
织工们背着煤油桶,钻进运河两岸的芦苇荡;乡绅们打开粮仓,拿出粮食分给百姓,还捐出家里的铁器,让铁匠们打造成简易的兵器。
农民们扛着锄头,去枫桥拆石板、挖陷阱;孩子们也没闲着,帮着大人搬运稻草和石头,脸上满是认真。
范宇则每天都骑着马,往返于三个伏击点之间,检查准备情况。
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嘴唇干裂,却依旧精神矍铄。
他知道,这是一场赌上所有人希望的战斗,他不能有丝毫松懈。
第三天清晨,勒保的大军终于到了。
先是运河上传来消息,织工们成功烧毁了三艘运粮船,浓烟滚滚,连苏州城里都能看见。
可没过多久,坏消息就传来。
勒保识破了他们的计谋,派了大批士兵围剿芦苇荡,不少织工牺牲了,剩下的也只能被迫撤退。
紧接着,枫桥也传来消息。朝廷的大军没有走枫桥,而是绕了远路,从另一条陆路过来了。
范宇的伏击计划,落空了一半。
“范先生,怎么办啊?运粮船只烧了三艘,大军的粮食还够,而且他们绕开了枫桥,很快就要到苏州城了!”陈先生跑过来,声音里满是绝望。
范宇握紧了手里的刀,这是他从法国带回的一把短刀,如今成了他唯一的武器。
他看着远处尘土飞扬的方向,知道大军已经离得不远了。“通知所有人,退守苏州城。”
他声音低沉,“我们守不住城郊,就守城门,就算是拼到最后一个人,也要让朝廷知道,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百姓们跟着范宇,退到了苏州的西门。
城门紧闭,百姓们拿着武器,站在城墙上,眼神坚定。
阿萝站在范宇身边,手里握着一把短剑,是范宇刚给她的:“范哥哥,我不走了。我要跟你一起守城门,就算死,我们也要死在一起。”
范宇看着她,心里一阵刺痛,却还是点了点头。
他知道,现在再让阿萝走,已经来不及了。
很快,勒保的大军就到了苏州西门。
黑压压的士兵围在城楼下,旗帜飘扬,刀枪林立,一眼望不到头。
勒保骑着马,站在大军前面,对着城楼上的范宇大喊:“范宇!你这个逆党,勾结洋人,煽动百姓,还不快快打开城门投降!若是投降,本将军还能饶你不死,若是顽抗,定让你和城里的百姓,都死无葬身之地!”
范宇站在城楼上,对着勒保大喊:“勒保!你口口声声说我是逆党,可你看看,城里的百姓,哪个不是被朝廷逼得走投无路?官府克扣赈灾粮,地主兼并土地,百姓们连饭都吃不饱,你们却还要派兵镇压!真正的逆党,是你们这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
勒保被骂得脸色铁青,大喊一声:“给我攻城!拿下苏州城,屠城三日!”
随着勒保的一声令下,朝廷的大军开始攻城。
弓箭像雨点一样射向城楼,士兵们推着云梯,朝着城墙爬来。百姓们奋力抵抗,用石头砸,用滚木推,用刀砍,可朝廷的士兵太多了,一波倒下,又一波冲上来。
城楼上的百姓越来越少,鲜血染红了城墙。范宇拿着短刀,不停地砍杀爬上城楼的士兵,手臂被砍伤了,鲜血顺着刀刃流下来,他却浑然不觉。阿萝在他身边,用短剑刺向士兵,脸上溅满了血,却依旧眼神坚定。
“范哥哥,我们快撑不住了!”阿萝大喊,她的肩膀被弓箭射中,疼得几乎站不住。
范宇扶住她,刚要说话,就看见一大群士兵冲破了城门,朝着城楼冲过来。“阿萝,你快从秘密通道走!”范宇推着她,“记住,一定要找到列奥,一定要把‘启民社’的火种传下去!”
“我不走!”阿萝抓住他的手,“我要跟你一起!”
“听话!”范宇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为了我,为了‘启民社’,你必须走!”他用力推开阿萝,转身朝着冲上来的士兵砍去。
阿萝看着范宇的背影,眼泪模糊了双眼。
她知道,自己不能辜负范宇的期望,她咬着牙,转身跑进了城楼后的秘密通道。
通道里漆黑一片,她一边跑,一边哭,心里默念着:“范哥哥,你一定要活着,一定要等着我回来。”
城楼上,范宇的力气越来越小。他的身上被砍了好几刀,鲜血浸透了衣服,每走一步都疼得钻心。
可他依旧没有放弃,他看着身边倒下的百姓,看着远处依旧在抵抗的“启民社”成员,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就算死,也要多杀几个贪官污吏,为百姓们报仇。
终于,他的体力耗尽了。一把长枪刺穿了他的胸膛,他踉跄着倒下,手里的短刀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勒保走到他面前,用马鞭指着他,冷笑着说:“范宇,你不是很能煽动百姓吗?你不是很有能耐吗?现在怎么不说话了?”
范宇看着勒保,嘴角流出鲜血,却依旧笑着说:“勒保……你以为……杀了我……就能镇压百姓吗?你错了……百姓的觉醒……是挡不住的……青朝的黑暗……终将过去……黎明……一定会到来……”
说完,他的头歪了下去,再也没有了声音。
勒保看着死去的范宇,脸色阴沉,对着士兵们大喊:“把他的尸体挂在城楼上,让所有百姓都看看,反抗朝廷的下场!”
士兵们把范宇的尸体挂在城楼的旗杆上,风吹过,尸体轻轻摇晃,像一面破碎的旗帜。
城里的百姓看着这一幕,哭声震天,却没有人敢反抗。
朝廷的大军已经占领了苏州城,到处都是烧杀抢掠的士兵,百姓们只能躲在家里,瑟瑟发抖。
而阿萝,在秘密通道里跑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逃出了苏州城。
她不敢回头,只能朝着远方跑去,手里紧紧攥着范宇写给列奥的信。
她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是范宇的希望,是“启民社”的未来,是青朝百姓的黎明。
与此同时,清廷在苏州的暴行,很快就传遍了全国。“启民社”的其他成员,得知范宇牺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却没有放弃。
他们按照范宇的计划,分散在全国各地,继续组织百姓,反抗朝廷的统治。
而清廷,为了镇压越来越多的反抗,竟然做出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向全世界宣战。
他们认为,范宇的反抗,是受了洋人的挑唆,只要打败了洋人,就能彻底镇压百姓的反抗。
清廷的宣战书,送到了各国驻华使馆。
各国列强得知后,纷纷派兵进驻中国,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降临在青朝百姓的头上。
在法国巴黎,列奥和索菲收到了阿萝送来的信。他们看着信上的内容,看着阿萝哭红的眼睛,心里满是悲痛。
列奥握紧拳头,声音坚定:“我们不能让范白白牺牲。我们要联合全世界的进步组织,向清廷施压,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清廷的暴行,要为青朝的百姓,为范,讨回公道!”
索菲也点头,眼里满是坚定:“对,我们还要帮助阿萝,重建‘启民社’,让范的理想,继续传承下去。我们要让青朝的百姓知道,他们不是孤军奋战,全世界的进步力量,都会支持他们。”
阿萝看着列奥和索菲,擦干眼泪,声音带着坚定:“列奥先生,索菲小姐,谢谢你们。我会和你们一起,继续范哥哥未完成的事业。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推翻清廷的统治,让青朝的百姓,过上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让范哥哥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巴黎的街头,阳光正好。列奥、索菲和阿萝站在一起,望着东方的方向。
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会更加艰难,清廷的宣战,会带来更多的战火和苦难。但他们也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只要不放弃希望,范宇用生命换来的觉醒,终会变成改变青朝命运的力量,青朝的黎明,终会在风雨之后,缓缓到来。
而那面曾经挂着范宇尸体的苏州城楼旗杆,在多年以后,被百姓们重新立了起来,上面飘扬着一面写着“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
每当有人问起这面旗帜的来历,百姓们都会指着旗帜,讲述那个名叫范宇的少年,如何从法国归来,如何带领百姓反抗朝廷,如何用生命,为青朝的黎明,点燃了第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