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业九年,洛阳紫微宫的牡丹开得泼天富贵。凤章殿外的庭院里,几株“姚黄魏紫”开得雍容华贵,花瓣层层叠叠,沾着晨露,在阳光下泛着绸缎般的光泽。十三岁的杨玥站在花丛前,身着一袭烟霞色绣牡丹的宫装,裙摆逶迤在地,乌黑的长发梳成了少女模样的“飞天髻”,髻上插着一支隋炀帝亲赐的“累丝嵌红宝牡丹簪”,耳坠是成对的东珠,随着她抬手的动作轻轻摇曳。
她已褪去了儿时的稚气,身形渐渐长开,肩若削成,腰如约素,眉眼间的灵秀更甚,只是那双眼睛,因读了些诗书,多了几分沉静的光彩。此刻她正拿着一支银剪,小心翼翼地为母妃萧贵妃修剪花枝,动作轻柔,神情专注。
“玥儿,慢些,别伤了手。”萧贵妃坐在廊下的软榻上,手里拿着一卷书,目光却落在女儿身上,语气里满是疼爱。她是隋炀帝的嫡妻,多年来深得宠爱,唯一的遗憾便是子嗣单薄,只育有杨玥这一个女儿,自然视若珍宝。
杨玥回头笑了笑,露出一对浅浅的梨涡:“母妃放心,女儿有分寸。这株姚黄开得最好,剪下来插在您的梳妆台上,正好配您今日的衣裳。”
正说着,殿外传来太监高唱的声音:“陛下驾到——”
萧贵妃连忙起身相迎,杨玥也放下银剪,敛衽行礼:“儿臣(臣妾)参见父皇(陛下)。”
隋炀帝杨广身着明黄色龙袍,腰束玉带,面容俊朗,只是眉宇间带着几分帝王的威严与倦怠。他伸手扶起萧贵妃,目光落在杨玥身上,原本略带疲惫的眼神瞬间柔和下来:“朕的明慧长大了,越来越像你母妃年轻时的模样。”
他走上前,仔细打量着女儿,越看越满意,伸手摸了摸她的头:“昨日朕看了你的功课,字写得越发工整,《女诫》《内则》也背得滚瓜烂熟,不错。”
杨玥脸颊微红,轻声道:“都是父皇和母妃教导得好。”
隋炀帝笑着点头,拉着她走到牡丹花丛前,指着开得最盛的一朵姚黄:“这花配朕的玥儿,才不算委屈。朕的女儿,是大隋最珍贵的明珠,将来定要许给天下最好的儿郎。”
萧贵妃在一旁笑道:“陛下说的是。近日朝中不少大臣都在打听公主的婚事,前几日越国公还托人来说,想让他家世子与玥儿议亲呢。”
杨玥闻言,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银剪差点掉在地上。她连忙低下头,手指紧紧攥着裙摆,小声道:“父皇,母妃,女儿还小,不想议亲。”
隋炀帝看出她的局促,不禁失笑:“怎么,朕的明珠有心上人了?”
杨玥的脸瞬间红透,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她想起远在太原的李世民——自三年前他随李渊去了太原,两人便只能靠书信往来。李世民的信里,写太原的风沙,写他练箭的进展,写他对洛阳的思念,每一封信,她都读了一遍又一遍,藏在枕下,连睡觉时都觉得安心。
她不敢对父皇说实话,只能小声辩解:“女儿只是觉得,婚姻大事应当由父皇和母妃做主,只是女儿如今只想陪在父皇母妃身边,不想离开凤章殿。”
隋炀帝见她这般模样,哪里还不明白。他沉吟片刻,没有追问,只是笑道:“好,朕的玥儿不想议亲,那便不议。朕的女儿,就算留到十八岁,也有的是人求娶。”
杨玥松了口气,抬头看向隋炀帝,眼里满是感激。萧贵妃看着女儿的模样,心里也猜了七八分,只是没有点破——她知道女儿心里的人是谁,是唐国公的次子李世民。那少年她见过几次,英武沉稳,是个好苗子,只是……身处帝王家,儿女情长总要让位于家国天下,她只盼女儿将来能得个好归宿。
几日后,李渊奉诏入朝,李世民也一同来了洛阳。刚到驿馆安顿好,李世民就借着入宫谢恩的机会,悄悄绕到了凤章殿外的牡丹园。
杨玥正在园子里看书,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猛地抬头,就见李世民身着藏青色锦袍,身姿挺拔,比三年前又高了许多,眉宇间的英气更盛,只是看向她时,眼神依旧温柔。
“世民哥哥!”杨玥惊喜地站起身,手里的书都掉在了地上。
李世民快步走到她面前,仔细看着她,笑道:“玥儿长变了,越来越好看了。”
杨玥脸颊微红,捡起地上的书,小声道:“你也变了,比以前更高了,也更……英气了。”
两人走到廊下坐下,画春早已识趣地退了下去。杨玥看着李世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世民哥哥,你这次来洛阳,能待多久?”
“大概能待半个月。”李世民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玉佩,递给她,“这是我在太原买的和田玉,雕了只小兔子,像不像你?”
玉佩是暖白色的,雕工精致,小兔子栩栩如生。杨玥接过玉佩,紧紧握在手里,心里又甜又酸:“你走了之后,我每天都读你的信,读了好多遍。”
李世民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里一紧,伸手想摸她的头,却又克制地收回了手——她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随意揉头发的小丫头了。他轻声道:“我也想你,每次写信,都想把太原的一切都告诉你。”
杨玥抬头看向他,眼神认真:“世民哥哥,父皇近日在为我议亲,可我不想嫁别人。”
李世民心里一动,猛地看向她,声音有些发紧:“玥儿,你……”
“我非你不嫁。”杨玥打断他的话,语气坚定,“三年前你说过,要娶我,我一直记着。”
李世民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心里又暖又急。他知道自己如今的身份,只是唐国公的次子,虽得父亲器重,却未必能配得上大隋的嫡公主。可他看着眼前的姑娘,想起三年前御花园的约定,终究还是重重点头,声音带着少年人的郑重:“玥儿,等我。等我有能力给你十里红妆,定来凤章殿接你,此生绝不负你。”
牡丹花开得正艳,风吹过花丛,落下几片花瓣,落在两人的衣摆上。杨玥看着李世民坚定的眼神,用力点头,将玉佩紧紧贴在胸口——她信他,信这个少年会兑现承诺,信他们终会有并肩看牡丹的那一天。
只是她不知道,此时的大隋,早已风雨飘摇。山东长白山的王薄揭竿而起,“无向辽东浪死歌”传遍天下,各地起义军蜂拥而起,大隋的江山,已如风中残烛。而她心心念念的少年,他的父亲李渊,正站在太原的土地上,望着洛阳的方向,眼底藏着颠覆天下的野心。这场她以为的“青梅竹马”,终将在乱世的洪流里,变成一场身不由己的“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