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隋宫月,唐宫恨
本书标签: 古代  历史向  古代宫廷     

东宫之争,暗流涌动

隋宫月,唐宫恨

春寒渐消,秦王府的庭院已染上新绿,却掩不住府中日益浓重的沉郁气息。李建成被册封为太子后,东宫与秦王府的嫌隙愈发明显,明里暗里的较量如同细密的蛛网,悄然笼罩着整个长安。

杨玥居于西跨院,虽刻意避世,却也能清晰感受到府中的紧绷。这几日,李世民回府的时辰愈发不定,有时深夜归来,衣上还带着未散的酒气与隐约的戾气;有时则整日闭门不出,与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密谈,连长孙氏也难得见他一面。

画春端着刚温好的姜汤进屋,见杨玥正临窗而立,望着院外抽芽的柳枝出神,轻声道:“公主,天还凉,喝碗姜汤暖暖身子吧。”

杨玥转过身,接过青瓷碗,指尖触到碗壁的暖意,却驱不散心底的寒凉。她轻轻抿了一口,目光落在窗外往来匆匆的仆役身上,低声道:“近来府中动静不小,你可听闻了什么?”

画春脸上闪过一丝犹豫,还是如实说道:“前几日听厨房的张妈说,东宫的人送来些点心,却在里面掺了不该有的东西,被李将军身边的尉迟将军查了出来,当场就摔了盘子。还有人说,太子殿下在朝堂上弹劾秦王府的属官,说他们行事张扬,僭越礼制。”

杨玥端着碗的手微微一顿,眼底掠过一丝冷笑。她早便知晓,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迟早会有这么一天。一个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一个是功高震主的秦王,皇权之下,兄弟情分本就薄如蝉翼。

“不过是些鸡毛蒜皮的争斗,不必放在心上。”杨玥淡淡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我们只需守好自己的院子,莫要卷入便是。”

话虽如此,她心中却清楚,身处秦王府,这场争斗注定避无可避。她是亡国公主,是李世民强留在身边的人,一旦李世民失势,她与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只会落得万劫不复的下场。

正思忖间,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侍从的通传:“王妃娘娘驾到。”

杨玥心中一动,放下姜汤,起身相迎。长孙氏身着一身月白色襦裙,神色略显憔悴,却依旧保持着端庄得体。她进门后,目光在杨玥脸上停留片刻,轻声道:“妹妹近日身子可好?太医说你胎象渐稳,我便放心了。”

“劳王妃挂心,一切安好。”杨玥微微颔首,语气疏离却不失礼数。

长孙氏在桌旁坐下,屏退了左右侍从,只留下绿萼在一旁伺候。她端起桌上的茶,却并未饮用,而是沉吟片刻,缓缓道:“妹妹,如今府中局势微妙,东宫与秦王府的矛盾日渐公开,我知道你不愿掺和,但有些事,恐怕由不得我们。”

杨玥抬眸看向她,只见长孙氏眼底带着一丝疲惫与担忧:“殿下近日心绪不宁,朝中反对他的声音越来越多,东宫那边步步紧逼,连陛下也渐渐有了猜忌。我虽能为他打理府中事务,却无法为他分忧朝堂之事。”

“王妃今日前来,是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杨玥直言不讳,“我不过是个亡国之人,无权无势,既不能为秦王出谋划策,也不能为他拉拢朝臣。”

长孙氏轻轻摇头,目光诚恳:“我并非要你做什么。只是想告诉你,如今我们同坐一条船,秦王的安危,便是我们所有人的安危。我知道你心中对殿下有怨,但看在腹中孩子的份上,也盼着府中能安稳度日。”

杨玥沉默不语。长孙氏的话句句在理,她心中纵然有千般恨意,也不得不为孩子考虑。若是李世民败了,李建成绝不会容下她这个隋室遗孤,更不会放过她的孩子。

“我明白王妃的意思。”良久,杨玥缓缓开口,“我会守好本分,绝不添乱。但也请王妃记住,我与秦王之间,除了孩子,再无其他。”

长孙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释然,轻轻点了点头:“如此便好。妹妹放心,只要有我在,定会护你与孩子周全。”

送走长孙氏后,杨玥独自坐在窗前,直至暮色四合。院外传来李世民归来的声响,脚步声沉重,带着显而易见的烦躁。她没有起身相迎,只是静静坐着,听着他的身影从院外经过,最终走进了长孙氏的院落。

画春轻声道:“公主,王爷回来了,要不要让人通报一声?”

“不必了。”杨玥闭上眼,语气冷淡,“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忙,我们不必去打扰。”

夜深人静,秦王府的灯火大多已熄灭,唯有李世民的书房依旧亮着烛火。杨玥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耳边仿佛能听到朝堂上的唇枪舌剑,看到东宫与秦王府的明争暗斗。

她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她与孩子,早已身处风暴中心。无论她愿不愿意,都只能随着这艘船,在权力的漩涡中浮沉。而李世民,这个她又爱又恨的男人,将会是这场风暴的核心,也是决定她命运的关键。

恨意仍在,家国之仇刻骨铭心。但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中,杨玥不得不暂时收起锋芒,选择隐忍蛰伏。她看向自己隆起的小腹,心中默默道:孩子,娘定会护你周全,哪怕要与仇人并肩,哪怕要舍弃所有骄傲。

窗外,月光如水,洒在秦王府的琉璃瓦上,映出一片清冷的光辉。东宫之争,才刚刚开始,而她的命运,也将在这场争斗中,被彻底改写。

上一章 深春晴暖,秦府花繁 隋宫月,唐宫恨最新章节 下一章 长孙贤助,帝心渐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