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隋宫月,唐宫恨
本书标签: 古代  历史向  古代宫廷     

春庭闲步,旧忆牵情

隋宫月,唐宫恨

深春的秦王府,花木葱茏得正好。杨玥扶着画春的手,在院中的石榴树下慢走,新抽的枝叶绿得鲜亮,映得她烟霞色的襦裙也添了几分暖意。腹中胎儿安稳,连日来的沉郁稍减,她难得卸下几分防备,目光落在枝头跳跃的雀鸟上,神色平和。

“公主,慢点走,前面有石凳,咱们歇会儿。”画春小心翼翼地扶着她坐下,递上温好的蜜水,“这几日将军回府都早,还总来瞧您,倒是少见。”

杨玥抿了口蜜水,没应声。确实,这几日李世民褪去了往日的焦躁,处理完公务便会来西跨院,有时陪她坐一会儿,有时只是并肩走几步,话不多,却也没有了往日的剑拔弩张。他会说些城外的春景,或是朝堂上无关紧要的琐事,绝口不提东宫之争,也不碰家国旧事。

正说着,便见李世民的身影从月亮门外走来,身后跟着长孙氏。两人低声说着话,长孙氏脸上带着温婉的笑意,时不时点头应和,语气轻柔得像春风。

“你也别太焦心,东宫那边虽步步紧逼,但殿下功高盖世,朝臣心中自有公论。”长孙氏的声音隔着花木传来,清晰而温和,“府中之事有我打理,你只管安心应对朝堂,莫要累坏了身子。”

李世民嗯了一声,眉头微蹙:“我倒不怕他们明着来,就怕暗中使绊子。玄龄他们虽有谋划,可父皇的态度始终暧昧,难办。”

“陛下自有考量,殿下只需做好分内之事,恪守本分,时间久了,陛下自然明白。”长孙氏停下脚步,抬手轻轻抚平他眉间的褶皱,“再说,你身边有房杜二位先生,还有尉迟、秦琼几位将军,都是忠心耿耿之人,何愁大事不成?”

李世民看着她,神色渐渐柔和:“倒是多亏了你,总能让我静下心来。”

“夫妻本是一体,殿下的事,便是我的事。”长孙氏浅浅一笑,目光扫过不远处的杨玥,眼中并无波澜,只对李世民道,“我先回正院了,让厨房炖了莲子羹,稍后让下人送来。”

李世民点头,看着她转身离去,才迈步走向杨玥。

“身子乏了?”他在她身旁坐下,目光落在她隆起的小腹上,带着自然的关切。

“还好。”杨玥淡淡应道,收回了看向长孙氏背影的目光。

两人一时无话,只听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远处传来的几声鸟鸣。画春识趣地退到一旁,留两人相对。

“方才听你与王妃说话,似是为东宫之事烦忧?”杨玥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

李世民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些许琐事,让你见笑了。”

“殿下身居高位,自然烦心事多。”杨玥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王妃温婉贤淑,又有见识,能为你分忧,是你的福气。”

李世民转头看她,她垂着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片浅影,看不出情绪。他心中微动,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沉默片刻,只道:“她确实很好,只是……”

只是有些心绪,终究是旁人无法懂的。这话他没说出口,也不能说。

正说着,府外传来通报,说是杜如晦来访。李世民起身道:“我去前厅一趟,晚些再来看你。”

杨玥没应声,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李世民与杜如晦在前厅坐下,下人奉上茶来。杜如晦开门见山,谈及东宫最新的动作,两人商议了半晌,气氛渐渐凝重。

待议事完毕,杜如晦见李世民神色郁郁,忍不住道:“殿下,何必为这些事太过烦忧?当年我们征战沙场,何等艰难都过来了,如今这点风波,不算什么。”

李世民端着茶杯,指尖摩挲着杯壁,目光飘向窗外,像是透过重重花木,看到了多年前的景象。

“你还记得吗?长安破城那日。”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悠远,“隋宫大乱,父皇入城后,见杨玥孤苦无依,又念及她是隋室公主,怕留着惹麻烦,便想将她赐给陇西李氏的一个远房子弟,让她远离长安。”

杜如晦一怔,随即点头:“记得,当时殿下得知后,连夜去找陛下,据理力争,说什么也不肯。陛下起初不许,殿下僵持了三日,甚至以‘不领兵权’相胁,陛下才松了口。”

“是啊,僵持了三日。”李世民自嘲地笑了笑,“那日在残破的隋宫,我找到她时,她穿着一身素衣,抱着父皇的灵位,眼神空洞得像没有魂魄。我知道,我们李氏是她的仇人,她恨我们,可我就是不能让她嫁给别人。”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年少时在洛水畔许下的诺言,或许她早已忘了,可我没忘。我知道强留她在身边,是委屈了她,是趁人之危,可我控制不住。我怕一松手,就再也找不到她了。”

杜如晦沉默着,他知道李世民对杨玥的心思,多年来从未变过,只是这份心思,夹杂了太多家国恩怨、权力纠葛,早已不复当年的纯粹。

“殿下对杨妃的情意,属下明白。”杜如晦缓缓道,“只是如今局势复杂,杨妃身份特殊,殿下还是要多些斟酌。”

李世民叹了口气,收回目光,杯中茶水已凉:“我知道。只是有些事,明知不可为,却还是想试一试。我只想护她周全,哪怕她恨我一辈子。”

前厅的谈话,杨玥自然不知。她在院中坐到日落,画春扶着她回屋时,见她神色依旧平和,只是眼底深处,似乎藏着一丝无人能懂的怅惘。

这几日的安稳,像是偷来的时光。李世民的陪伴,长孙氏的温婉,都让这秦王府添了几分烟火气。可杨玥心里清楚,这些都只是表象。家国之恨如同深埋的种子,只要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再次疯长。

她轻轻抚上小腹,心中默念:孩子,娘只愿你能平安降生,至于这世间的恩怨情仇,娘会替你挡着。

窗外,夕阳渐渐落下,余晖将秦王府的琉璃瓦染成了金红色。简单的日子,终究只是短暂的喘息,一场更大的风暴,还在前方等待着他们。

上一章 长孙贤助,帝心渐倾 隋宫月,唐宫恨最新章节 下一章 诞下李恪,母凭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