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照刚坐下未久,偏殿的门便被“吱呀”一声推开。
一个身着翠色宫装的少女倚在门框上,手中把玩着一支珠钗,眼神带着几分审视打量着她。
“哟,这不是我们新晋的武才人吗?刚从御书房回来,就这般无精打采,莫不是惹陛下生气了?”少女声音清脆,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讽。
武元照抬头,见是表姐刘熙,心中微微一沉。
自她入宫封为才人后,刘熙便时常这般冷言冷语,显然是对她得到姨母杨舒妃的偏爱心存嫉妒。
她强打起精神,起身行礼:“表姐来了,快请坐。”
刘熙冷哼一声,径直走到桌前坐下,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小口,又嫌恶地放下:“这等粗劣点心,也配给才人享用?看来妹妹在宫中的日子,也并非如外人想象般风光。”
青禾在一旁听得气愤,却碍于身份不敢多言。武元照按住青禾的手,轻声道:“表姐说笑了,能在宫中安稳度日,已是臣女的福气。”
正说着,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武才人,杨舒妃娘娘请您过去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武元照心中疑惑,杨舒妃方才在寝宫已见过面,为何又要传召?她不敢耽搁,连忙跟着太监前往杨舒妃的寝宫。
来到寝宫,只见杨舒妃正坐在窗边,神色忧虑。
见她进来,杨舒妃招手让她到身边,轻声道:“元照,方才陛下召集群臣议事,晋王与魏王在朝堂上因西北战事起了争执。”
“晋王与魏王?”武元照心中一动,这两位皇子她早有耳闻,晋王是文臣派的核心,温和儒雅,而魏王则是武将派的代表,心机深沉,两人素来不和。
杨舒妃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晋王认为西北战事不宜扩大,应采取安抚之策;而魏王则主张主动出击,一举平定叛乱。陛下对此犹豫不决,看来这场纷争,还得持续一段时间。”
武元照低头沉思,晋王与魏王的争斗,无疑会让宫廷局势更加复杂。
她一个小小的才人,夹在中间,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姨母,那我们该如何应对?”武元照问道。
杨舒妃叹了口气:“如今局势不明,我们只能静观其变。不过,你要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能轻易站队。”
但这话虽说的关切语气确实有着莫名的点拨之意,武元照不动声色。
正说着,一个宫女匆匆进来禀报:“娘娘,高扬公主来了。”
武元照心中好奇,高扬公主是皇帝的掌上明珠,性格坚韧,据说与宫中的礼治关系密切。她来此处,不知有何要事。
片刻后,高扬公主身着一袭粉色宫装,英姿飒爽地走了进来。
她见到武元照,微微一愣,随即笑道:“这位便是姨母常提起的武才人吧?果然是个美人胚子。”
武元照连忙行礼:“臣女参见公主殿下。”
高扬公主扶起她,笑着对杨舒妃说:“姨母,我今日来,是想向您打听一个人。”
“哦?公主想打听谁?”杨舒妃问道。
高扬公主眼神闪烁了一下,轻声道:“我想打听一下礼治的情况。近日宫中流言四起,说他与一些权臣有所往来,我担心他会卷入是非之中。”
武元照心中一震,礼治曾与她有过几面之缘,为人正直,没想到竟也被卷入了宫廷纷争。
杨舒妃闻言,脸色微变:“公主,礼治之事涉及宫中权臣,此事非同小可。你可知,如今宫中最有权势的权臣当属称心,他手握重权,连陛下都要让他三分。若是礼治真的与他有所牵连,恐怕会有危险。”
高扬公主脸色一白,焦急地说:“那可怎么办?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陷入险境。”
武元照看着高扬公主焦急的模样,心中涌起一丝同情。
她知道,高扬公主对礼治用情至深,若是礼治出事,她定然会悲痛欲绝。
此时,杨舒妃看向武元照,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元照,你在宫中虽职位不高,但心思细腻。或许,你能帮上公主这个忙。”
武元照心中一惊,杨舒妃这是要让她卷入礼治与称心的纷争之中?
她犹豫了一下,看着高扬公主期盼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臣女愿为公主效力。”
高扬公主闻言,大喜过望:“多谢武才人!若是你能帮我查清此事,我定有重谢。”
武元照连忙道:“公主言重了,这是臣女应该做的。”
离开杨舒妃的寝宫,武元照心中五味杂陈。
她没想到,自己刚从御书房的危机中脱身,又要卷入新的纷争之中。
而这一次,她要面对的,是手握重权的权臣称心,还有身份尊贵的高扬公主和礼治。
前路漫漫,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平安度过这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