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一笑客栈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小说  古言   

糖画老人与井底的铜铃

一笑客栈

春深似海,慈安庙的井口长出了嫩绿的苔藓,像一圈无声的年轮。那把油纸伞仍静静立在井边,伞面被风掀动,发出“簌簌”的轻响,仿佛在等一个不会撑它的人。苏小蛮蹲在井沿,指尖轻轻抚过伞骨上那道细微的裂痕——那是她前日才发现的,裂痕深处,嵌着一粒极小的铜屑,泛着幽青的光。

“像是铃铛碎的。”她喃喃。

身后传来脚步声,沈知笑提着一盏灯笼走来,光晕照亮了他眉间那道浅浅的褶皱。他看了眼伞,又看了眼井,低声道:“我爹说过,慈安庙的井,不能深挖。三十年前那场火后,他亲自封了井口三层砖。”

“可井口是开着的。”苏小蛮抬头,“谁封的?”

“不知道。”他蹲下身,用灯笼照向井底,“但每年三月十七,他都会来这儿,放一盏河灯。”

“三月十七……”苏小蛮心头一动,“那不是你爹记账的日子吗?‘收苏氏银镯一对,作押’。”

沈知笑目光微闪,没说话,只是将灯笼递给她:“你先上去。我再看看。”

她接过灯笼,却没走,反而盯着他:“沈知笑,你有没有觉得,这庙里的一切,都像被谁刻意摆过?香炉的位置,井边的伞,还有那张图……太整齐了,不像荒废二十年的地方。”

他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越来越像我爹了——他总说,‘整齐的东西,最怕不整齐’。”

正说着,老酒鬼的声音从巷口传来:“哎哟!糖画老人又来了!这回他画了只猫,和‘小福’一模一样!”

三人回头,只见老酒鬼手里举着一只糖猫,金黄透亮,眼睛用黑糖点得炯炯有神。那猫的模样,竟真和蹲在庙顶的“小福”如出一辙。

“他在哪儿?”沈知笑问。

“在巷口支摊呢。”老酒鬼啃了口糖猫尾巴,“说今天要画‘故人之形’,不收钱,只换故事。”

“换故事?”苏小蛮眼睛一亮,“我去!”

慈安庙外的小巷,已聚了三五孩童。糖画老人坐在小马扎上,铜勺在手,糖浆如线,流淌成画。他左手小指果然缺了一截,断口整齐,像被什么利器削去。他专注作画,脸上无悲无喜,唯有炉火映得他眼窝深陷。

苏小蛮走近,轻声说:“我换一个故事。”

老人抬眼,看了她片刻,忽然道:“你母亲,可曾提过慈安庙?”

她一怔:“你……认识我母亲?”

老人不答,只将铜勺一转,糖浆落下,竟画出一只银镯,镯上梅花清晰可见,内圈还用糖浆写了个“素”字。

“你母亲的镯子。”他低声道,“当年她押在这儿,换了一碗药,救了你爹的命。”

苏小蛮手心发凉:“那后来呢?”

“后来?”老人笑了,笑得苍凉,“后来她死了,你爹疯了,镯子被埋进井底,而我……成了庙祝,守着这口井,守着一句诺言。”

“什么诺言?”

“等一个姓苏的姑娘,回来取镯子。”他缓缓抬头,目光如刀,“而今天,你来了。”

巷外忽然起风,吹得糖画摊的纸旗猎猎作响。沈知笑站在人群后,默默望着老人,忽然道:“你不是庙祝。”

“哦?”

“庙祝不会画糖画。”他走近,“也不会在三十年后,准确叫出一个陌生姑娘的母亲名字。”

老人不语,只将糖勺轻轻搁下,从怀中摸出一块褪色的红布条,系在糖画架上。那布条与井边锈锁上的,一模一样。

“有些事,”他轻声道,“比命重要。比如,守约。”

当晚,一笑客栈的灶间灯火通明。阿福在熬药,药香混着米粥味,在空气中缠绕。老酒鬼坐在角落,用狗尾巴草编一只小猫,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小调。

苏小蛮坐在桌边,手里攥着那块红布条,问:“沈知笑,你说,我母亲和你爹,到底是什么关系?”

沈知笑正在拨弄算盘,闻言手一顿,珠子发出一声清响。

“我不知道。”他低声道,“但我知道,那口井底下,埋着的不只是镯子。”

“还有什么?”

“一把钥匙。”他抬眼,“开后院梧桐树下木匣的钥匙。”

“你怎么知道?”

他没答,只从袖中取出一张泛黄的纸——正是那日从账本中发现的图纸。他用手指轻轻点在井的位置,道:“我爹的笔迹,从不画虚线。可这井,画了三层圈,像在提醒什么。”

苏小蛮忽然想起什么:“那糖画老人……他左手小指……”

“是被我爹砍的。”沈知笑声音极轻,“三十年前,他想从井里捞东西,被我爹发现,一斧劈断了手指。”

“东西?”

“不知道。”他摇头,“但从那以后,我爹每年三月十七来放灯,而他,每年这天来画糖画。”

“所以……他们在等同一个日子?”

“或许。”沈知笑望着窗外夜色,“等一个能听懂故事的人。”

而此时,屋顶传来“喵”的一声轻叫。那只叫“小福”的三花猫蹲在瓦上,嘴里叼着半截断指的模型——是糖画老人白日丢弃的糖指,被它捡了回来。

它跃下屋檐,将糖指轻轻放在苏小蛮窗台,又用脑袋蹭了蹭油纸伞,才悄然消失在夜色中。

上一章 庙会、糖画与偷伞的猫 一笑客栈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三月十七,旧日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