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后的第一名
高三开学第一次月考的红榜贴出来那天,空气里已经有了霜降的凉意。陈天润站在公告栏前,指尖无意识地攥紧了书包带——榜首的位置空了整整两年,第一次填上了陌生的名字:邓佳鑫。
他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半分钟,身后传来同学压低的议论声:“就是那个总请假的邓佳鑫?听说以前一直在家里养病,怎么一回来就拿第一了?”“会不会是……”后面的话没说完,但陈天润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他从小就是年级第一,试卷上的每一道题都像自己的老朋友,怎么会突然被一个几乎没在学校露过面的人超越?一定是作弊。
第二天早读课,陈天润终于见到了邓佳鑫。对方背着洗得有些发白的帆布包,身形比同龄人瘦一圈,脸色是长期不见阳光的浅白,走进教室时脚步很轻,像一片随时会飘走的羽毛。他径直走到靠窗的空位坐下,从书包里拿出课本,指尖纤细,翻书的动作都比别人慢半拍。陈天润坐在斜后方,盯着他的背影,心里的不屑又多了几分——这样弱不禁风的样子,哪像能考第一的人?
接下来的日子,陈天润成了“盯梢者”。数学课上,老师出了道超纲的函数题,全班没人举手,陈天润还在草稿纸上演算,就看见邓佳鑫举起了手。他声音很轻,却把解题步骤说得条理清晰,连老师都忍不住点头。陈天润皱着眉,把草稿纸揉成一团——说不定是提前看过题。
物理实验课需要两人一组,课代表分配搭档时,把邓佳鑫分到了陈天润旁边。陈天润没说话,自顾自地搭实验装置,故意把最重要的电阻箱放在离邓佳鑫最远的地方。可邓佳鑫没抱怨,只是慢慢绕到另一边,手指捏着电阻箱的旋钮,精准地调到指定数值。“这里接线柱没拧紧,会接触不良。”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点沙哑,指了指陈天润没接好的导线。陈天润愣了一下,低头一看,果然有根导线松了。他没理邓佳鑫,重新接好线,心里却有点发慌——刚才的细节,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
真正让陈天润改观的,是期中考试前的那个周末。他留在学校图书馆复习,傍晚时突然下起大雨,他没带伞,正打算冒雨跑回宿舍,就看见邓佳鑫站在图书馆门口,手里拿着一把黑色的伞。“一起走?”邓佳鑫先开了口,雨水打湿了他的刘海,贴在额头上,脸色更白了。陈天润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并肩走在雨里,伞倾向陈天润这边,邓佳鑫的肩膀很快湿了一片。“你为什么总盯着我?”邓佳鑫突然问,声音被雨声盖得有点模糊。陈天润攥紧了伞柄,没说话。“我知道你觉得我作弊。”邓佳鑫笑了笑,脚步慢了些,“以前生病的时候,我每天只能学两个小时,妈妈会把老师的课件录下来,我反复看,一道题能做十遍。”
陈天润猛地停下脚步,看向邓佳鑫。对方抬起头,眼底没有委屈,只有平静:“我知道自己基础差,所以每天五点起床背单词,晚上学到一点。这次考第一,我也很意外,但我没作弊。”雨水顺着邓佳鑫的脸颊往下流,他却没擦,只是看着陈天润,眼神清澈得像雨后的天空。
那天之后,陈天润不再盯着邓佳鑫,而是开始观察他的学习习惯。他发现邓佳鑫的课本上写满了批注,错题本整理得比谁都细致;每天午休时,别人在睡觉,邓佳鑫却在教室里做题,阳光落在他的课本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咳嗽时,他会赶紧捂住嘴,怕打扰到别人,然后继续低头写题。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那天,陈天润故意比平时晚去了十分钟。红榜上,邓佳鑫还是第一,他的名字紧随其后。他正想转身,就看见邓佳鑫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一张草稿纸。“这道数学题,我觉得你的解法比我的更简单。”邓佳鑫把草稿纸递过来,上面写着陈天润考试时的解题思路,旁边还有补充的步骤,“我想了很久,还是没你快。”
陈天润接过草稿纸,指尖碰到邓佳鑫的手指,对方的手很凉。“你才是真的厉害。”他抬起头,第一次对邓佳鑫笑了笑,“以后……我们可以一起讨论题吗?”
邓佳鑫的眼睛亮了起来,像落了星星:“好啊。”
那天的阳光很好,透过公告栏的玻璃,把两个人的影子叠在一起。陈天润忽然觉得,比起独自站在榜首,有个能一起进步的对手,好像更有意思。后来他才知道,邓佳鑫为了赶上进度,每天只睡五个小时,生病时也抱着课本不肯放;而自己之前的不甘心,不过是不愿意承认,有人比自己更努力,也更有天赋。
高三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忙碌,教室里的倒计时牌一天天减少。陈天润和邓佳鑫成了最好的搭档,他们一起在早读课背单词,一起在晚自习讨论难题,一起在操场跑步——邓佳鑫的身体慢慢好了些,偶尔能跟上陈天润的脚步。每次考试后,他们会一起看红榜,然后笑着说“下次继续加油”。
高考结束那天,邓佳鑫送给陈天润一本笔记本,里面写满了这一年来的解题技巧和笔记。“以后去了大学,也要记得每天做题。”邓佳鑫说,脸上带着浅浅的笑。陈天润接过笔记本,心里暖暖的:“你也是,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后来他们去了不同的城市,却还保持着联系。每次视频时,邓佳鑫会分享大学里的课程,陈天润会告诉他自己参加的竞赛。他们偶尔还会讨论数学题,就像高三时那样。
陈天润常常想起高三那年的霜降,想起第一次见到邓佳鑫的样子,想起雨里那把倾向自己的伞。他很庆幸,自己没有一直被不甘心蒙蔽,而是看到了那个在角落里默默努力的少年,也看到了比“第一”更重要的东西——承认别人的优秀,然后和他一起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