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六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在通过狄仁杰以“编练新军”为由,对大唐军队进行系统性整合与渗透的同时,雷毅火并未忽视长安城周边的直接武力格局。他知道,皇宫大内的禁军或许暂时难以触及,但拱卫京畿、驻扎在长安城外的野战部队,其控制权至关重要。这些部队一旦完全忠于李世民个人,任何形式的变革都将面临巨大的军事风险。

他的目光,投向了那些目前仍由李世民铁杆心腹将领直接指挥的城外驻军。直接撤换这些将领?目标太大,必然引起李世民的警觉。他需要一种更隐蔽、更釜底抽薪的方式。

他想起了永宁公主李长歌的一段往事。在她尚未放下与李世民的恩怨,意图积蓄力量反叛时,曾与一位前隋旧臣——朔州刺史公孙恒有过密切交往,并曾给予其不少帮助。公孙恒此人,原是隋朝朔州守将,隋亡后归顺唐朝,但朔州天高皇帝远,在其治理下,俨然拥有极高的自主权,近乎一个独立的王国。后来突厥来犯,公孙恒壮烈殉国,其麾下部分忠勇的旧部散落各处,其中一些被收编入了其他唐军序列。

这些公孙恒的旧部,他们对李唐的忠诚,更多是对“大唐”这个概念的认同,或者是对其原主公孙恒个人品格的追念,而非对李世民个人的死忠。而且,他们感念李长歌当年对公孙恒及朔州的援助之情。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雷毅火脑中形成。他再次通过秘密渠道联络李长歌和阿诗勒隼,请求他们利用在军中残存的、不为人知的人脉关系(源自李长歌早年布局和公孙恒旧部的关系网),并结合雷毅火通过兵部侍郎狄仁杰所能影响的驻军轮换调度,进行一场精密的操作。

机会很快到来。长安城外几支关键部队按例进行驻防轮换和中级军官(如校尉、都尉)的调整。在狄仁杰看来,这只是正常的军队轮戍和人事变动,是为了打破军中可能形成的山头主义,符合兵部管理规范。

然而,在这看似正常的流程之下,雷毅火与李长歌的暗中运作开始了:

· 李长歌通过旧关系,秘密联系上了那些散布在各军中的公孙恒旧部中低级军官,唤起他们对旧主的怀念和对李长歌的香火之情。

· 雷毅火则利用其对兵部文书流程和狄仁杰信任的熟悉,在人事调动的名单和建议上做了极其隐蔽的手脚。他确保在这些由李世民铁杆心腹将领统帅的部队中,那些即将被调离或升迁的关键中层岗位(如掌营、掌队之权的校尉、都尉),由那些对李世民个人忠诚度相对一般、或者能力平平者担任,而将那些被李长歌联络过、能力出众且心向公孙恒旧谊(间接意味着可能对李长歌抱有好感)的军官,“合理”地安排到这些位置上。

· 整个过程分散、渐进,每一次调动都看似合情合理,或是基于“能力”(那些公孙恒旧部很多确实骁勇善战),或是基于“平衡”(避免某位将领麾下全是其亲信),丝毫没有触动高级将领的变更。

就这样,如同温水煮青蛙,在不动声色之间,长安城外几支原本由李世民铁杆心腹统帅的部队,其实际的中层指挥骨架,被悄悄地替换了。士兵们依旧听从直接上级的命令,而这些直接上级的效忠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偏移。他们或许依旧忠于大唐,但在李世民的个人意志与某种“更宏大的大唐利益”(这是雷毅火未来需要灌输的概念)发生冲突时,他们的枪口会朝向哪边,已然成了未知数。

这支驻扎在长安眼皮底下的重要武力,其真正的控制枢纽,在李世民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已经悄然易手。它不再完全是皇帝个人的刀剑,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支可以被雷毅火和李长歌通过复杂关系网络间接影响的“国家军队”。

完成这一步后,雷毅火知道,军事上的准备已经达到了极限。从草原鹰师的的外部威慑,到新军体系对旧军的消化吸收,再到对京畿关键部队的暗中掌控,他已经织就了一张足够严密也足够强大的武力网络。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需要选择一个最恰当的时机,向李世民摊牌,亮出他所有的底牌,推动那场旨在将皇权关进制度笼子的终极变革。这场对话,将决定这个平行宇宙大唐的最终命运,也将检验他这么久以来所有的谋划和努力,是否真的能够战胜千年的帝制传统。

上一章 第二十五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