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七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在完成了对长安城外野战部队的暗中掌控后,雷毅火的视线,最终投向了帝国武力最核心、最敏感的地带——皇宫禁军。

他知道,禁军是皇帝最后的屏障,也是皇权最直接的象征。如果对禁军动手过于明显,无异于直接宣告谋反,必将引发李世民最激烈的反弹,甚至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引发内战。因此,他必须留下一个出口,一个让李世民在心理上和实际上都能接受的“安全区”。

他借鉴了另一个平行时空中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模式——保留一只纯粹、忠诚且只效忠于君主个人的皇家卫队。

于是,在一次与李世民探讨皇宫安保和仪仗制度的非正式场合,雷毅火提出了一个建议:

“陛下,新军改制,旨在强军卫国。然皇宫大内,乃天子居所,象征国体,其护卫不仅需战力强悍,更需绝对的忠诚与传统的威仪。臣以为,可效法古之‘羽林’、‘千牛卫’精髓,组建一支独立的‘御林军’,专司宫禁护卫与陛下仪仗。此军兵员需精中选精,将领必是陛下绝对心腹,装备可部分采用新式火器,但其建制、训练、传统皆独立于新军体系之外,直接向陛下负责。如此,既可保宫禁万无一失,亦可彰显皇家威仪。”

这个提议,完美地迎合了李世民作为帝王对自身安全和皇权尊严的需求。一支完全属于自己、不受外界(包括正在变革的新军体系)影响的精锐卫队,听起来是如此的必要和诱人。李世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欣然同意。

“准!毅火所思,甚合朕意!此事便由你与兵部、殿中省共同筹划,务必尽快建成这支‘御林军’!”

雷毅火领命。他果然严格遵照旨意,协助李世民挑选了最信任的宗室或功勋子弟担任御林军高级将领,兵员也尽选家世清白、对皇帝个人有深厚感情的贵族子弟或老兵。这支御林军装备精良,待遇优厚,但其规模被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仅限于守卫宫城和担任仪仗。

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这支新成立的、光彩夺目的御林军所吸引时,雷毅火与李长歌开始了他们最大胆,也是最隐秘的操作——夺取除御林军外,整个皇宫及京畿地区其余所有禁军的实际控制权。

此时的狄仁杰,已是兵部侍郎,深得李世民信任,对军队事务有着相当的发言权和监督权。然而,雷毅火利用的,正是狄仁杰的“忠诚”和对“程序正义”的坚持。

禁军系统庞大,除了新成立的御林军,还包括原有的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等(名称可能根据唐代实际情况调整),这些部队承担着京城巡逻、宫门守卫、外围警戒等多项任务,人数众多,体系复杂。

雷毅火再次祭出“军队现代化整合”与“优化京畿防务”的大旗。他与狄仁杰商议:

“狄侍郎,御林军已专司宫禁。然其余禁军,职责重叠,装备新旧不一,指挥体系亦显冗杂。既行新军制,何不借此机会,对京畿禁军进行一番彻底梳理整编?统一指挥,更新装备,明晰职责,方能更好地护卫京师与宫阙安全。”

这个理由无懈可击。狄仁杰也认为混乱的禁军体系确实需要整顿以提高效率。他全力支持雷毅火的想法,并亲自参与制定整编方案。

在制定具体的人事和部队调配方案时,雷毅火再次发挥了其高超的“操作”能力。他利用狄仁杰对基层军官具体情况的不熟悉(狄仁杰擅长宏观谋略和断案,但对中下层军官的派系渊源不可能如指掌),以及李长歌提供的、关于其旧日人脉网络的精确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精妙的安排:

· 将那些原本职位不高、但属于李世民铁杆心腹的禁军中层军官,以“升迁”、“调任至更有实权的新军岗位”或“派往地方历练”等光明正大的理由,调离了关键岗位。

· 空出来的位置,则通过“正常”的考核、推荐和审批流程,由那些与李长歌有旧谊、或属于公孙恒旧部系统、或早已被雷毅火新政理念所影响的军官填补。这些军官的能力通常都经过验证,使得调动看起来合情合理。

· 整个过程,所有的文书、流程都符合规定,甚至在狄仁杰看来,这些调动大多是基于能力和实际需要,有利于提升禁军的整体效能。

李长歌则在宫外,利用其早年经营的关系网,暗中与这些新上任的禁军中层将领取得联系。她并不暴露最终目的,而是以“感念旧谊”、“关心长安防务”、“希望将士们能秉持公心,护卫好这大唐的江山社稷”等模糊但能引发共鸣的话语进行笼络和试探,确保在关键时刻,这些将领的立场不会完全倒向李世民个人。

当整编完成时,表面上,禁军体系更加精干高效。但在水面之下,除却那支规模有限的御林军,整个长安城乃至宫苑外围的武装力量,其实际的中层指挥权,已经悄然落入了雷毅火和李长歌所能影响的网络之中。

狄仁杰并非没有察觉到一丝异样,某些人事安排似乎透着些许巧合。但每一次,当他试图深究时,雷毅火总能拿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提升战力、优化结构、打破藩篱),以及确凿的“业绩”(该军官在某次演武或任务中表现出色)来佐证。加之雷毅火一直以来建立的“为国为民”的形象,以及所有举措在表面上带来的积极效果,让狄仁杰的怀疑始终找不到坚实的落脚点,最终只能将其归咎于自己的多虑。

至此,雷毅火完成了所有前置布局。

· 外部: 草原鹰师陈兵边境,以为威慑。

· 内部: 新军体系消化旧军,成为国家武力主干。

· 核心: 京畿禁军(除御林军)中层易主,宫城外围尽在掌握。

· 政治: 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虽不知全貌,但已与改革深度绑定。

· 隐患: 武曌已除,潜在威胁消弭。

他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力量,来确保一场自上而下的制度变革,能够在可控的范围内进行,即便面对最坏的情况——李世民的断然拒绝和武力反抗——他也有了周旋和控制的底气。

现在,是时候与这位天可汗,进行那场决定大唐命运的最终对话了。雷毅火知道,他即将推开一扇沉重无比的历史之门。

上一章 第二十六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