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三十四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理论已备,人心已附,武力已掌。雷毅火知道,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他设计的“大唐特色君主立宪制”对皇权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让步与妥协,尤其是“军委”受议会领导而非宰相个人的设计,让许多观望者(包括军队中的大部分中坚力量)相信,这确实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非某个权臣的私欲。除了那支象征性的御林军,整个帝国的武力已然在思想和组织上倾向于支持变法。

此刻的局面,与另一个平行宇宙中那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何其相似。是时候,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这历史的跨越了。

雷毅火启动了最终计划。他首先拜托了最关键的一环——永宁公主李长歌。利用她与李世民之女乐嫣公主深厚的“闺蜜”情谊,由李长歌出面,恳请乐嫣公主为了大唐的未来,为了避免可能的内战与流血,做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伺机将能够调动全国兵马(除御林军)的兵符,从李世民身边偷取出来。

乐嫣公主内心经历了巨大的挣扎,一边是父皇的绝对权威,一边是长歌姐姐描绘的那个可以避免未来浩劫的崭新未来,以及眼前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最终,对和平变革的渴望压倒了对旧秩序的遵从,她利用一次亲近李世民的机会,成功取得了兵符,并秘密交给了李长歌。

兵符在手,雷毅火与李长歌立刻行动。在立宪法案尚未正式颁布、议会尚未成立的这段权力真空期,他们以兵符持有者和在军中无与伦比的威望,临时代行“首相”之权(一种事实上的、未经任命但被军队默认的权威)。

李长歌亲自持兵符,以“奉密旨整肃军纪、清除潜在不稳因素”为名,调动绝对可靠的部队,迅速而精准地行动:

· 军中那些少数依旧抱有顽固忠君思想、可能誓死效忠李世民个人的高级将领,被突然控制,或解除兵权,或以“调职”、“休养”为名迅速边缘化。

· 整个军队系统,在兵符和雷毅火、李长歌长期经营的双重保障下,几乎兵不血刃地完成了最后的“清洗”与整合,彻底倒向变法派。

与此同时,雷毅火也彻底露出了他为了终极目标而不得不采取的、表面看来确实有些“龌龊”的手段。他深知狄仁杰等坚定保皇派是变法路上最后的障碍,他们忠于李唐,但更忠于现有的皇权秩序本身。

雷毅火联合李长歌,并通过她的导师、名义上仍是百官之首的房玄龄(房玄龄在此刻选择了默许和配合,为了他心中那个可能更好的大唐未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狄仁杰等人采取了行动。

· 他们罗织了一些或真或假、或大或小的“错误”——或许是某次判案的微小瑕疵,或许是某些不经意的言论被曲解,或许仅仅是“工作需要”。

· 然后,以宰相和“临时执政”的名义,下达命令,将狄仁杰这位未来的“中国福尔摩斯”、此时的兵部侍郎,以及少数其他核心保皇派官员,以“调整职务”、“革职查办”的名义,迅速控制起来,隔离在权力核心之外。

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此举,雷毅火从狄仁杰手中,接管了他代皇帝执掌的、最后一部分可能被调动的军事指挥权和京城防务管理权。

一切障碍均已扫清。

此刻,皇宫之内,李世民或许还在批阅奏章,或许还在为近来的某些人事变动感到一丝疑虑,但他绝未想到,一场针对他绝对权力的根本性变革,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前置步骤。

宫门被沉重而有序地推开。

在初升的朝阳或摇曳的宫灯映照下,李世民抬起头,看到了他一生中最难以置信的一幕:

雷毅火与李长歌,身着常服,却带着一身难以言喻的决绝与肃杀之气,并肩走入了大殿。而在他们身后,是全身披挂、眼神坚定、代表着已然“国家化”的新军将士。这些士兵不再是他李家的私兵,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对一种新秩序的认同。

兵符,此刻正静静地躺在李长歌的手中,

雷毅火走到御阶之下,迎着李世民那从惊愕迅速转为震怒、继而化为冰冷审视的目光,深深一揖,然后抬起头,平静而清晰地开口:

“陛下,臣雷毅火,携永宁公主,及大唐将士民意,恳请陛下……为了李唐江山万世不易,为了天下苍生永享太平,御览并批准——《大唐立宪国体草案》。”

没有刀光剑影的厮杀,没有震天的战鼓,但这一刻的压迫感,却远超任何一场血腥的政变。这是一场用制度、人心和武力共同铸就的“逼宫”,目的,是为了将皇权,关进制度的笼子。

大唐的命运,贞观时代的终局,乃至整个华夏历史的走向,都悬于李世民接下来的反应之中。

上一章 第三十三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