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京江湖
本书标签: 轻小说  京剧  冒险     

5章

京江湖

竹屋前的溪水还泛着淡蓝的光,金顺刚往渔鼓上敲了三下,竹屋群落里就涌来一群人——男人们穿着浅蓝短衣裤,腰间系着绣鱼纹的布带,手里举着竹编的渔灯;女人们挎着竹篮,篮里装着刚蒸好的打糕,鬓边别着小银花;几个小孩跑在最前,手里攥着野菊花,看见陆少陵四人,就把花往他们手里塞。

“这是宗里的规矩,迎客人得带‘渔灯花’。”金顺笑着拍了拍陆少陵的肩,渔鼓上的红绳晃了晃,“昨晚收到阿朵的传讯,就知道你们今天会到,连夜把西边的竹屋收拾出来了,又软又暖,正好歇脚。”

一个穿浅粉短衣的女人走过来,手里端着个木盘,盘里放着四碗米茶,茶汤里飘着几粒松子:“我是金顺的媳妇顺姬,快喝口茶解解乏,跑了这么远路,肯定累坏了。”苏玉寒接过茶碗,指尖碰到温热的碗沿,米茶的香气混着松子的味,让她紧绷的肩终于松了些——这是她逃亡以来,第一次喝到热乎的东西。

阿朵拉着顺姬的手,熟络地往竹屋走:“顺姬姐,你们家的打糕还跟去年一样香吧?我可惦记好久了。”顺姬笑着点头,把竹篮递过去:“刚蒸好的,还热着,里面裹了豆沙,你们先垫垫肚子,晚饭给你们做辣白菜炖明太鱼。”

陆少陵被金顺引着往西边的竹屋走,竹屋的门帘是用渔网改的,上面串着小贝壳,风一吹就响。屋里铺着厚厚的稻草垫,上面放着四床浅蓝的棉被,被角绣着鱼形的图案。金顺指着墙角的木架:“上面放了干净的衣裳,是宗里人凑的,你们先换上,湿衣裳我让孩子们拿去晾,渔音水晒过的衣裳,半天就能干。”

赵石头一进竹屋就奔到稻草垫上,盘腿坐下,把黑陶葫芦放在腿边。顺姬端着打糕走进来,递给他一块:“孩子,快吃,看你瘦的,得多补补。”赵石头接过打糕,咬了一口,豆沙的甜混着糯米的香,让他眼眶有点热——这味道像他娘以前做的年糕,自从逃出来,就再也没吃过了。

苏玉寒坐在木架旁,拿起一件浅蓝的短衣,衣料是朝鲜族特有的“苎麻”,摸起来软乎乎的。她刚要换,就看见顺姬端着个木盆进来,盆里放着热水:“先洗把脸,我在水里加了点渔音水,能祛乏,你们路上肯定受了不少冻。”苏玉寒接过毛巾,蘸了点热水擦脸,水的温度顺着脸颊传到心口,净音簪在发间轻轻晃,松石的光也柔和了些。

陆少陵站在竹屋门口,看着外面的族人——几个男人在溪边修补渔网,女人们蹲在屋前腌辣白菜,小孩们举着渔灯追着跑,渔鼓的声音和笑声混在一起,像首软乎乎的歌。他摸了摸怀里的玉佩,“林”字的烫意终于淡了,肩甲上的奔马纹也暗了些,像是在这热闹里松了口气。

“陆兄弟,来看看这个。”金顺拿着个渔鼓走进来,鼓面上画着五十六个小圆圈,“这是‘传讯渔鼓’,每个圆圈对应一个戏宗,敲哪个圈,对应的宗就能收到消息。等你们歇够了,咱们就敲这个,通知其他没遭袭的宗,让他们先护好宗魂。”

阿朵也走过来,手里拿着几双草鞋:“这是宗里编的‘防滑草鞋’,鞋底缝了渔音水浸过的麻线,走山路不滑。还有这个——”她递过来一个小陶罐,“是渔音水装的,能稳宗魂的气,你们路上带着,要是再碰到破音盟的噪音,喝一口就能缓过来。”

赵石头啃完打糕,凑过来看着传讯渔鼓,伸手轻轻敲了敲:“金顺宗主,这鼓真能传到所有宗吗?草原武生宗和雪域梵音宗能收到不?”金顺笑着点头,把鼓递给赵石头:“你试试,敲中间那个圈,是传讯给所有宗的‘全宗令’,轻点儿敲,别太用力。”

赵石头小心翼翼地敲了下,鼓音刚落,外面的溪水突然泛起一圈圈蓝光,竹屋上的贝壳门帘也跟着响,像是在回应。苏玉寒看着这一幕,嘴角终于有了笑意——这是他们逃亡以来,第一次感觉到“有人帮忙”的踏实,不再是孤零零的四个人。

顺姬又端着米茶进来,笑着说:“晚饭快好了,明太鱼炖在锅里,辣白菜也腌好了,你们再歇会儿,等饭好了我来叫你们。”说完就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怕打扰他们休息。

竹屋里静了些,只有外面的渔鼓声和笑声偶尔传进来。陆少陵坐在稻草垫上,摸着怀里的密图,上面的红点好像亮了些;苏玉寒把净音簪放在桌上,和渔音水陶罐放在一起,光纹缠在一起;赵石头拿着防滑草鞋,翻来覆去地看;阿朵靠在门帘旁,听着外面的热闹,预警铃的颤音也轻了。

他们终于在第一个戏宗歇了脚,有热乎的饭,干净的衣裳,还有愿意帮他们的人。虽然破音盟还在追,其他戏宗还等着他们去联络,但此刻,他们能暂时放下紧绷的神经,享受这片刻的安稳——因为他们知道,从走进渔歌丑角宗的这一刻起,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了。

上一章 4章 京江湖最新章节 下一章 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