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空寰的想法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哲学 

3.具体批判:谈严肃的公共讨论

空寰的想法

有这么一个视频,视频内容是如下的:

先引用了某一个博主的一句话,这句话大致是不离《富人在吃苦,穷人在享乐》这篇文章。说出来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时代富人在吃苦,穷人在享乐...”

然后马上戛然而止。随着视频内容突然转为弱水三千的BGM,之后,视频主发表言论:

“不是哥们儿,破解版都玩不明白,那像我这种吃饭都得想办法的人处于困难模式的又该怎么办呢?这还说啥呀,跳了”

再看一看评论区,有类似于这样的评论:

“刚读一个字,列宁/保尔柯察金 同志把我秒成血雾了”

“这还说啥呀,跟一个,兄弟”

后来又想了想自己先前做过的《谈具体批判》,发觉到自己写的那篇文章只是在文本上虽然有提到部分网友的反应,但是具体的事例没有过多的分析,同时,对于严肃的公共讨论也没有给出自己的看法,所以决定要以此分析分析。

首先,视频其内容构造的就非常到位,他选取了最有冲突,张力的一句话,同时也是最容易引起人的情绪煽动的一句话。

“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时代富人在吃苦呢...”

这实质上是一种断章取义,如果对于后面的内容还有个概述,那倒还是好的。至少让人能够看到全部的样貌,能够清晰观点和思想。

但一到断章取义起来,就纯粹的变成了一个空虚的稻草人,之后,一切的情绪就无论的都可以撒在这上面。人们无需听完完整论述就要给他下定论了,这实质上就是不加查杀便全面否定:以碎片刺激情绪,阻碍理性审视。

(同时需注意,并不是说不能有情绪,而是因为刺激出来的情绪所铸就的一些批判甚至是违反批判本意的)

其次,他的BGM搭配的非常好,这一背景音乐在某一程度上的确,将所说的内容具有的矛盾进行一定的扩大,这使得他在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上非常巧妙,能够非常好的调动观众的情绪,甚至让观众感到一种被刻意设计的情绪。

但是需要注意,这种情绪的本身出发点的或许有些是好的(比如有些出发点是从社会公平正义下,是从马克思主义下进行的批判),但是这样导向的结果却往往带了反头。因为如果就此开始批判,那最终还是只是在形式上批判那个稻草人。而这一效果又是显著的,这使得一些不懂相关角度的人反而盲信、盲从,又固然支持了。

还有,视频主的台词也设置的非常巧妙,是一种自嘲式的反驳。他利用生存困境来反讽原文的穷人享乐论,非常有力,但同时也是片面的。

有效性在于,在他自己的角度上,自己对这一句话的理解的反驳的确非常有利,除此之外这一有效是与大众的。大众都有这样的经历,哪怕只是类似一些,也能够理解那一点。

局限性在于,他站在的是自己的角度上批判形式,而没有批判其内容。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他批判过程中是有内容的,但这一内容多数是他自己的角度所延伸出来的内容,并不是原本的内容。而这一局限性导致的结果也是明显的,那就是会过于简化批判的系统性,同时对于真正要批判的对象,反而不够具体。

(它的本质是以个案对抗个案,未上升到系统性批判)

还有就是到评论的集体上。用历史人物(保尔柯察金虽是虚构的,但实质上也可以反映无产阶级革命者群体)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斗争相关的人物,进行对富人吃苦这样资本主义的叙事进行否定。这一出发点本在是非常好的,反驳的也非常有利,这并没有什么好否认的。

但问题在于,多数评论甚至是一字不改,一模一样,这便体现出网络批判的惰性他们在用现成的意识形态符号,来代替独立思考。

并不是不支持利用这样的语言去描述出来,但是最希望的应当是独立思考,真正的自己说出来。否则只是站队正确的随波逐流而已。

如果我们总结起来又联系到原文的话,我只能说原文最大问题是论述过于直白,片面,同时也有一定程度的以偏概全。而视频和视频多数评论应对的是:

用更片面的情绪来反击片面

所以,我觉得于应当严肃的公共讨论而言,做到的应当是具体批判。当然,这并不是限制公民的言论自由,而是提醒。既然作为社会的公民,作为国家的一员,至少对于应当严肃的公共讨论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去发掘,去分析,去批判;而非娱乐,感性地消解严肃的本性,构造异化的内容。

2025年8月13日

上一章 2.具体批判:谈具体批判 空寰的想法最新章节 下一章 4.具体批判:谈具体批判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