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空寰的想法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哲学 

7.具体批判:谈具体批判 其四

空寰的想法

前言:

具体批判能够写到其四。主要不离两个原因:

1.广大读者对于作者文章的进一步批评指正,包括作者朋友甚至AI等都给作者给以了大的启发,给作者以进一步的思考。

2.作者本人上了高中,在现实中却不断观察,发现了很多可以具体批判的素材。并且又觉得具体批判的必要,所以决心要一直写下去。

作者本人写的文章多数是学术随笔,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是还有许多地方可以进一步商榷和细化...这一点确实是作者能力尚浅,不能胜任,所以还请读者也能以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作者本人的文章。

这里我们要谈及具体批判的重要部分,甚至可能是极为核心的部分了。

那就是:自我批判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简单的,但如果真正操作起来,其实也并不是特别容易。

如果只是单一个人的视角,个人的主观去写一些文章,写一些评论往往会有其主观的局限。就算是尝试以别人的视角来看,却又可能脱离不了别人视角的主观。

所以,谈及到自我批判便是重要的了,甚至是(具体批判)核心的部分。

P1:

自我批判,从字面上讲,就是自我的批判。他的批判主体是显然的,就是自我。

但是,他的行为又如何具体操作呢?这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自我批判的本质其实是顺应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而否定之否定规律所顺应的事物发展一种便是螺旋上升的。

这似乎有点抽象,所以要解释的具体些,其实就是随着世界(这个范畴实际上还可以更加具体,比如现代数学,应用物理学,理论物理学等)的发展,一些原有的系统或方法论可能将不适应这个阶段的内容,所以需要不断的去依靠某些方式,去进一步发展原有的系统或方法论。这一点的具体实例是很多的,无论是哲学界、科学界亦或者是文学界等,都是一概的不离。

当然,抽象也是需要一些的。实质上,是因为事物是在普遍的发展与变化的,所以随之的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就会往往是原先对于旧事物的一些系统或方法论低效乃至无效。

不过,尤其重要的也是要说明具体批判以及具体批判的一些沿用的方法论也是一样的。同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需要进行不断的发展与进一步完善。这样的原则是我们始终要坚定而不可动摇的。

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虽然具体批判,往往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法论等去批判。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可能会过于宏观、过于理论化,而可能偏离其具体实际。所以此时,就要有自我批判的意识所在。

[附言P1:

(这里的附言更多的只是给予读者思考,并不强求读者看懂,更具体的部分往往在于P2与P3)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可能存在的疑问:一直坚持这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原则,可他本身不就已经是静止不动的吗?这难道不矛盾吗?

其实不然,我们来讨论一些情况:

1.一些方法论与系统可能本身就是过于过于宏观或者过于理论,导致无法完全具体概括一些细节和内容。所以,才需要在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之中逐渐完善。

遵循的原则也是一样的,它本身已经涵盖了一个广泛的部分,只是实质上可能发展到某一阶段就不再具体了,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将其完善。

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一些原则和一些系统与方法论并非完全不可取。遵循一些原则和一些系统方法论进行持续的完善,也并非与原来的原则与方法论矛盾。

2.原先的一些根本遵循,系统,方法论等之所以失效甚至无效,可能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正确与错误,往往复杂的,是随事物发展而导致的内容的失效。

不过这一失效往往在人类的能力下可以进行某一操作而进行发展与完善的。

(比如:对于事物的一些界定,往往会随着人类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不断的外延,而有些根本类的,抽象的界定,本身也有可能只是在一个范畴内适应,但到另一范畴可能就缺失其界定了,所以导致无效。

但我们去也可以发现,这一无效,却又往往是人类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过程进行进一步界定的。所以,这一无效又或者是失效,是可以被改变的。)

其实一些情况还会更加复杂,分类也有可能更多。不过,同理2.中的一些假定与推理,或许能够解决其他的一些...当然,也不排除不同理的可能,这确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不过作者目前所遇到的,也就只有这两种大类了。以后如果在发展中,比如遇到的更多,或许还会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下去。

注:正面上直接来论证其实可以看出是比较困难的。不过,顺着一个正难则反的思路,其实我们可以对于一些具体原则,系统,方法论等进行某些对于自身的自指,就会发现他在严谨的形式,逻辑上产生矛盾。(罗素悖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这里我们实质上,可以从形式逻辑的一些本质性质上来看:

形式逻辑其本身,便具有其阶段性和封闭性,他所进行的研究与操作往往是静态化截取。

所以一旦进行自我指涉,只有自我发展性质的类似行为,就往往难以解释甚至无法解释。类似的这一点,似乎也可以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去诠释,又似乎也能论证出事物的复杂性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的性质,

所以作者有个推测,原有系统或方法论是一范畴到另一范畴中缺失对另一范畴的界定而导致的矛盾状态可能便是形式逻辑悖论产生的主要成因之一。不过这似乎有些太过武断了...

甚至似乎在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下进行解释又有共性所在...不过限于篇幅,以及作者思考的仓促,我们并不过多谈及。]

P2:我们接下来就来分享一个具体批判的详细流程和方法论操作:

批判者们应该是比较困难,能够找到一个实时反应,并且理智客观的朋友的。所以,其实不妨可以利用AI进行自检

当你完成一个具体批判的文章后:

1.先自我检查,再使用AI以最严谨的态度进行检查

2.并根据他提出的改进的要求,进行认真考虑,言之有理则进行改进

3.重复上述行为,直到没有颠覆性的,根本性的错误

4.换个平台AI进行进一步评析,同时也可以跨平台AI反复检测与使用。

不过正常来说,修改过五六次左右后,文章本身在逻辑严密度和思想深度,照理来说应该足够了。

需要严谨讨论的是,AI只是作为辅助的作用,真正重要的部分还是在主体审查。毕竟目前一些AI提出的建议仅供参考可能会存在扭曲文本解读的部分,这需要批判者进行慎重考虑,紧密结合本身文本和自己的批判内容进行判别。

除此之外,也可以让同学,或者亲人,亦或者朋友。来读你具体批判的文章,让他们来看看文章的思想深度,批判内容和逻辑严密度。

于是,这样子操作下来,一篇具体批判的内容就可以发表出去。

P3:我们对于P2.这个“操作”,似乎还停留在朴素的模糊的一个概念,这个操作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窥探到它的性质了,那就是这个性质是具体的可实施的...稍微联想一些,其实“最佳人选”无疑便是实践了。

于是,进一步,自我批判的一个核心的操作,甚至是核心方法论的一部分,便是进行实践。

(P2中利用AI进行自检,寻找亲友进行批判...实质上,就是思想的实践,更具体的,在现实中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学实验,社会实践来去尝试自我批判)

无论是提出的理论,亦或者是批判的内容也好。这样在实践中前进,在实践中认识,在实践中,在再践,再认识...如果说要论证实践的重要性,那在这篇文章中,其实又太长了。所以只能建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尝试了解《实践论》,这样,或许对于自我批判的核心操作是实践,便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P4:之前我们在《浅谈深度思考》给出过并论证了深度思考的一个界定:

深度思考:主体对事物或事件之认知,由(事物或事件的)特殊性而向普遍性飞跃的一个必要行为。

同样的,我们结合这篇文章,实质上也可以得出自我批判的界定:

自我批判:主体(批判者)于发展下,自发将原系统或方法论以深度思考,再以实践不断拟合,使之实现于质上的飞跃。

不过作者可能在语言方面还是有点不太到位,所以在不改变其本身内涵的情况下,请教了几下Deepseek界定的修辞,修改后得到了最终的界定:

自我批判:指批判主体在发展进程中,通过深度思考引导实践,使原有系统或方法论在不断拟合现实的过程中,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2025年10月1日

上一章 9.个人拙见:个人认为不错的自编题目 空寰的想法最新章节 下一章 10.个人拙见:两题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