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渊中萤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 

第12章:立威

渊中萤

宗正在宋听禾这里碰了一鼻子灰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王府各个角落。

原本一些持观望态度、或心存轻视的管事、嬷嬷,态度肉眼可见地收敛了许多。递到宋听禾面前的日常事务汇报,条理愈发清晰,请示也愈发勤谨。连厨房送来的点心,都似乎比往日更精巧了几分。

那枚玄青戒指的威慑力,在谢凛离京后,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因宋听禾那次不卑不亢的应对,真正立了起来。

然而,真正的考验接踵而至。

三日后,宫中贵妃娘娘派人送来帖子,邀王府女眷三日后入宫赏菊。名义上是赏菊,实则是探听谢凛离京后王府动向,以及……亲眼看看这位被谢凛留下“看家”的宋姑娘,究竟是何方神圣。

帖子送到宋听禾面前时,她正对着一本《刑案汇编》蹙眉。宫中邀约,避无可避。

“姑娘,贵妃娘娘是太尉之女,在宫中风头正盛,此次邀约,恐来者不善。”常嬷嬷低声提醒,“王爷离京,姑娘若称病不去,亦在情理之中。”

宋听禾摩挲着帖子光滑的缎面,摇了摇头。称病躲得了一时,却会坐实她怯懦无能、不堪重任的印象,更会让人看轻了摄政王府。

“备车吧。”她轻声道,“也该出去走走了。”

三日后,宋听禾穿着一身素雅却不失身份的湖蓝色锦裙,外罩月白绣竹叶暗纹的斗篷,发间只簪一支简单的白玉簪,由常嬷嬷陪着,乘着王府的马车入了宫。

赏菊宴设在御花园的澄瑞亭。珠环翠绕,衣香鬓影。宋听禾的出现,引来了无数道或明或暗的打量目光。她身份尴尬,既非王妃,又非侍妾,却代表着摄政王府前来,本身就是一个极引人瞩目的存在。

贵妃坐在上首,雍容华贵,目光落在宋听禾身上,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这位便是宋姑娘吧?果然生得一副好模样,难怪能得摄政王青眼。”贵妃语气含笑,话里的意味却耐人寻味。

立刻便有依附贵妃的夫人接口笑道:“听闻宋姑娘身子骨弱,今日瞧着气色倒还好。只是这宫里规矩大,姑娘初次来,可还习惯?”

这话听着是关心,实则暗讽她出身低微,不懂规矩。

宋听禾起身,依着常嬷嬷事先紧急教导的礼仪,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声音不高不低,带着恰到好处的柔弱与恭谨:“劳贵妃娘娘和各位夫人挂心,听禾一切安好。王府规矩严谨,不敢或忘,入宫前常嬷嬷亦多有提点,不敢失仪。”

她将“王府规矩”抬出来,既回应了对方的暗讽,又不露痕迹地表明了自家门风。

贵妃眼底闪过一丝意外,笑了笑,示意她坐下。

赏菊过半,话题不知怎的,引到了北境战事上。一位兵部侍郎的夫人忧心忡忡道:“听闻北狄凶悍,此次来势汹汹,也不知王爷此行是否顺利……”

另一位夫人立刻接话:“王爷用兵如神,自然无虞。只是这战事一起,粮草辎重耗费巨大,听说户部那边已是捉襟见肘,唉……”

这话隐隐有将战事拖延的责任引向谢凛耗费过甚的倾向。

亭内气氛微凝,众人的目光若有若无地飘向宋听禾。谁都想知道,这位“看家”的宋姑娘,会如何应对这等敏感话题。

宋听禾放下手中的茶盏,抬起眼,目光清正,声音依旧柔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镇定:“王爷离京前曾言,北境将士为国戍边,抛头颅洒热血,后方供给乃重中之重,不容有失。至于户部之事,听禾深居内宅,不敢妄议。只知王爷行事,向来以国事为先,想必朝廷诸公,亦如是。”

她先将谢凛抬出来,表明王府态度——支持前线,绝无二话。接着以“不敢妄议”撇清自己,最后一句“朝廷诸公,亦如是”,更是绵里藏针,将问题轻巧地推了回去,暗示若供给不力,责任在朝堂诸公,而非谢凛。

一番话滴水不漏,既维护了谢凛和王府的立场,又未授人以柄。

贵妃盯着她看了片刻,忽然笑道:“宋姑娘果然伶俐,难怪摄政王放心将王府交予你。”

这话听着是夸奖,实则将她架得更高。

宋听禾微微垂首:“娘娘谬赞。王爷仁厚,怜我无所依傍,暂予栖身之所。看顾门户,不过是尽本分罢了。”

她始终将自己放在一个卑微、感恩的位置,不居功,不自傲,让人抓不到丝毫错处。

一场赏菊宴,在看似和谐,实则暗藏机锋的氛围中结束。

回府的马车上,常嬷嬷看着宋听禾略显疲惫却依旧挺直的脊背,低声道:“姑娘今日,做得很好。”

宋听禾靠在车壁上,闭上眼,轻轻“嗯”了一声。

她知道,自己今日不过是凭借急智和谨慎,勉强过关。宫中、朝堂,那些真正的风刀霜剑,远比今日凶险百倍。

谢凛留给她的,不仅仅是一个王府,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漩涡。

她睁开眼,看着窗外流逝的街景。指间的玄青戒指冰凉依旧,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尽快真正地强大起来,才能在这漩涡中,为他,也为自己,守住这一方立足之地。

北境的风雪,京城的暗涌,她与他,仿佛被无形的线牵引着,共同面对着各自的战场。

上一章 第11章:暗涌 渊中萤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3章:沉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