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凤印染
本书标签: 古代  权谋 

第四章·不一样

凤印染

沈语一愣,握着姜汤碗的手紧了紧,那个在湖边扶着她、亲自给她披披风的皇帝,好像比她想的,要更在意这件“百花宴上的小事”。而她和这位皇帝的交集,恐怕也才刚刚开始。

丫鬟的话音刚落,院门外就传来沉稳的脚步声,跟着是管事嬷嬷略显恭敬的通传:“三小姐,太医院的张院判到了。”

沈语赶紧放下姜汤碗,拢了拢身上的厚毯,虽说是在自己院里,可面对宫里来的人,总不能失了礼数。刚坐直身子,就见一位须发皆白、穿着深蓝色补子官服的老者走进来,身后跟着个拎着药箱的小医官,两人进门先躬身行礼:“臣张仲,见过三小姐。”

“张院判不必多礼,快请坐。”沈语声音还带着点落水后的轻哑,指了指桌边的椅子,又让丫鬟倒了杯温茶,“劳烦院判跑一趟,实在过意不去。”

张院判摆摆手,目光先在她脸上扫了一圈,又伸手搭在她腕上的脉枕上——指尖温热,力道轻缓,指腹按在寸关尺三脉上,眼神渐渐凝起来。

沈语被他看得有点发紧,下意识想起从前带孩子去医院体检,小家伙们攥着她衣角、大气不敢喘的模样,自己倒也跟着有点紧张,忍不住轻声问:“院判,我这身子……没大碍吧?”

“小姐莫慌。”张院判收回手,语气平和,“只是落水受了寒,气血稍滞,倒无大碍——只是小姐先前怕是也亏着些底子,不然这点寒气,倒不至于让脸色这么差。”他转头对小医官吩咐,“记着,党参三钱、黄芪两钱、生姜三片,再加两颗红枣,熬成温补的汤,每日早晚各一碗,连喝三日,寒气便散了。”

小医官赶紧低头记在纸上,沈语听着药方,心里松了口气——都是些温和的药材,倒不苦口,比幼儿园孩子喝的止咳糖浆好多了。正想着,就见张院判从药箱里取出个小巧的白瓷瓶,递过来:“这是宫里的驱寒膏,晚上睡前抹在手心,搓热了捂在腰腹上,暖得快,也免得夜里着凉。”

沈语双手接过瓷瓶,指尖触到瓶身的温润,忽然想起什么,轻声问:“张院判,陛下……怎么会特意让您来?不过是点小风寒,实在不必惊动太医院。”

张院判闻言,脸上露出点浅淡的笑意,语气却恭敬:“三小姐救了荣安郡主,陛下本就记挂着。方才回府的路上,陛下还特意问了内务府,说怕小姐落水后调理不当落下病根,特意让臣过来看看——陛下还吩咐了,若是小姐脉相弱,就从太医院的药库挑些好药材送来,不必拘着规矩。”

这话让沈语握着瓷瓶的手紧了紧,心里像被温茶烫了一下,她原以为燕绥之那句“日后再听你说”只是随口一提,却没料到,他竟真的记着她的身子,连诊脉、送药膏这种小事都考虑到了。

尤其是“燕绥之”这三个字,念在心里总让她发怔,眉眼间那抹清冽,说话时微垂的眼睫,连指尖搭在她腕上的温度,都和穿越前她偷偷暗恋了三年的学长一模一样。

正想着,守在门外的小丫鬟轻手轻脚走进来,凑到沈语耳边低声说:“小姐,方才听嬷嬷说,陛下赏的那些药材和补品,已经抬进府了,有上好的人参、阿胶,还有两匹暖乎乎的狐裘呢。”

沈语愣了愣,还没说话,张院判就笑着起身:“既然诊完了脉,臣就不叨扰小姐休息了——药方能管三日,三日后若是还有些虚,臣再过来复诊。”他躬身行礼,又补充了句,“小姐放宽心休养便是,陛下说了,不必急着谢恩,养好身子才是要紧的。”

送走张院判,沈语坐在桌边,看着手里的白瓷瓶,又瞧着窗外堆在廊下的赏赐箱子,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

一旁的贴身丫鬟春桃端着刚温好的药汤过来,见她这模样,忍不住开口:“小姐,您怎么了?是药汤太苦,还是身子不舒服?”

沈语接过药汤,小口啜着,温温的,带着点红枣的甜,一点都不苦。她摇摇头,看向春桃,笑着问:“春桃,你说……陛下是个什么样的人啊?”

春桃愣了愣,挠了挠头,小声说:“奴婢也没见过陛下几次,只听府里老人说,陛下年轻,却厉害得很,把朝堂管得稳稳的;只是……也冷得很,除了对太后和荣安郡主好些,对其他贵女,都淡淡的,连后宫都空着呢。”她说着,又凑近些,语气里带点好奇,“可小姐,今日陛下对您不一样呀,亲自披披风,赏东西,还让张院判来诊脉,比对荣安郡主还细心呢!”

沈语听着,嘴角忍不住弯了弯,是啊,不一样。那个在湖边扶着她、眼神里带着惊讶和好奇的皇帝,那个记着她“教人防欺负”的皇帝,好像和春桃说的“冷淡”,一点都不一样。

她想起方才和陆明薇对峙时,心里那点慌,就是靠着想起燕绥之的话才压下去的;现在握着这瓶宫里的驱寒膏,又听着那些赏赐,心里竟没了先前的不安,反倒有点踏实。

上一章 第三章·陆明薇的刁难2 凤印染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寿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