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警用AI终端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第四章:冰冷的“最优解”

警用AI终端

第四章:冰冷的“最优解”

新海市刑侦支队的办公室里,全息投影的蓝光在凌晨三点的空气中浮动。林峰盯着“天玑-7”投射出的三维模型,指节因为用力按在桌面上泛白——屏幕里是城东仓库的凶杀现场,死者是货运公司老板赵坤,致命伤在胸口,凶器推测为现场遗留的扳手,但指纹被刻意擦拭过。

“再放大东南角的监控死角。”他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

手环式终端震动了一下,全息模型精准切到仓库角落。“警告:该区域为监控信号盲区,无有效数据输入。重复,无有效数据。”机械的女声平稳无波,这是“天玑-7”默认的AI语音,林峰私下里叫它“灵犀”,但从未当着终端的面承认过。

“我知道是盲区,”他耐着性子,“把周围三公里内的监控录像按时间轴拼接,重点看案发前两小时进出仓库的车辆。”

“正在执行。但根据现有数据,最优侦查路径应为:1. 提取死者指甲缝残留物进行DNA比对;2. 调取死者近三个月通讯记录,标记高频联系且无实名认证的号码;3. 排查其公司账目异常流水。监控排查优先级低于前三项,预计耗时过长且有效线索概率不足8.7%。”灵犀的分析像冰锥,精准刺向林峰的习惯。

他猛地抬眼,看向桌面上那枚银色手环。三年前缉毒行动的画面突然窜进脑海——当时的老款终端也给出过“最优解”,建议强攻,结果他信了,搭档阿哲为了掩护他中弹牺牲。从那以后,他对任何“最优解”都带着本能的抗拒。

“执行我的指令。”林峰的声音沉了下来。

终端沉默了0.5秒,这在AI的响应逻辑里几乎算是“迟疑”。“指令冲突。根据《新海市警务AI协作条例》第4条,终端有权基于数据模型提出优先级建议,警员需书面说明驳回理由。”全息屏上弹出一个电子表单,光标在“驳回原因”一栏闪烁。

“操。”林峰低骂一声,旁边传来椅子拖动的声音。

“峰哥,还没休息啊?”新来的警员肖阳揉着眼睛凑过来,看到屏幕上的表单,嘴角抽了抽,“又跟灵犀犟上了?”这小子是警校的技术尖子,对“天玑”系列崇拜得不得了,总说林峰是“老古董”。

“去把赵坤公司的考勤表调过来,纸质版。”林峰没接他的话。

肖阳愣了一下:“考勤系统联网的,灵犀能直接调……”

“我要纸质版。”林峰重复道,眼神里的坚持让肖阳把后半句咽了回去。

等肖阳跑出去,灵犀突然开口:“检测到用户情绪波动,心率112次/分钟,肾上腺素水平高于阈值。推测用户因历史创伤排斥AI建议,该状态可能影响侦查效率。”

林峰的拳头攥得更紧了。这终端不仅冷冰冰,还像个没情商的心理医生。“我不需要你分析我的情绪。查监控,现在。”

“正在执行监控排查。同步进行DNA比对与通讯记录分析,预计1小时47分后出结果。”灵犀终于妥协,但补充了一句,“根据概率模型,该决策将导致案件侦破周期延长约32%。”

全息屏上开始滚动播放仓库周边的监控画面。凌晨的街道空旷,只有零星货车驶过。林峰的目光像鹰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记得阿哲以前总说,机器能算清数据,却算不清人心,那些藏在监控死角里的慌张、犹豫,才是破案的关键。

四十分钟后,肖阳抱着一摞泛黄的考勤表回来,满头大汗:“峰哥,找着了,赵坤这公司真落后,还在用手写签到。”

林峰接过表,指尖划过潦草的字迹。灵犀突然提示:“检测到纸质文件,是否进行扫描存档?可自动识别笔迹并与员工数据库比对。”

“不用。”他翻到近一个月的记录,忽然停在某一页,“赵坤的签到时间很规律,每天早上八点半,但这周一是空白。”

“已查询到赵坤周一的行程记录,”灵犀立刻调出数据,“当日他在外地参加货运行业峰会,有酒店入住记录和会议签到数据,无作案时间关联。”

“我没说他作案,”林峰指着考勤表上另一个名字,“这个叫王浩的司机,周一也没签到,而且这周每天都比平时晚到两小时。”

肖阳凑过来看:“可能是生病了?灵犀,查王浩的就医记录。”

“王浩近一个月无任何医疗机构就诊记录,无请假报备。”灵犀的声音依旧平稳。

林峰起身抓起外套:“地址。”

“王浩的居住地址为城西阳光小区3栋502。但根据现有信息,其涉案概率仅为6.3%,低于DNA比对的优先级。建议等待……”

“导航。”林峰打断它,大步往外走。肖阳赶紧跟上,小声对终端嘀咕:“灵犀,同步地址到我手机,顺便查下王浩的社会关系。”

警车载着引擎的轰鸣穿过凌晨的街道。肖阳看着副驾驶座上闭目养神的林峰,忍不住问:“峰哥,你咋就盯上王浩了?就因为没签到?”

“一个老司机,突然迟到,还不请假,要么是有事,要么是不敢来。”林峰睁开眼,“赵坤的公司是家族企业,他侄子赵磊管人事,你觉不觉得,考勤表上赵磊的签字,这周比以前潦草多了?”

肖阳愣了愣:“这……灵犀能分析笔迹变化吗?”

“它能分析力度、角度,分析不出心虚。”林峰望着窗外掠过的路灯,“三年前阿哲牺牲那次,终端也算出了所有数据,唯独漏了嫌犯母亲突然病危的消息——那人才会临时改变交易时间。”

车内陷入沉默。灵犀的声音突然从车载音响传来:“补充信息:王浩与死者赵坤存在经济纠纷,三个月前曾因工资拖欠问题报警,调解记录已同步至终端。涉案概率修正为15.8%。”

肖阳眼睛一亮:“这不就有线索了?灵犀牛逼啊!”

林峰没说话,只是让司机加快了速度。

阳光小区是个老小区,没有电梯。爬到五楼时,肖阳已经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刚要敲门,被林峰拉住。“听。”

门内传来模糊的争吵声,一个男人在低吼,还有玻璃破碎的声音。林峰对肖阳比了个手势,猛地推门——门没锁。

客厅里一片狼藉,一个穿着睡衣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空气咆哮:“不是我!我就是……我就是想吓唬他!”地上散落着啤酒瓶碎片,墙上的日历被撕得乱七八糟,其中一页上用红笔画着圈,正是周一的日期。

“王浩?”林峰亮出警官证,男人猛地回头,脸色惨白如纸,看到警服的瞬间,腿一软瘫在地上。

肖阳上前按住他,灵犀的投影在手环上亮起,开始扫描现场:“检测到生物痕迹,建议提取地面血迹样本。检测到日历上的红色标记,与案发时间存在关联性。综合评估,王浩涉案概率提升至89.2%。”

王浩突然哭喊起来:“我没想杀他!周一我去找他要钱,他说要让我在行业里混不下去,还推我……我就拿起扳手吓唬他,谁知道他自己撞上来了!”

肖阳拿出手铐:“峰哥,这就破案了?灵犀算得真快……”

林峰却盯着王浩的眼睛,那里面除了恐惧,还有一丝刻意放大的慌乱。他蹲下身,声音放缓:“周一你去找他,是在仓库吗?”

王浩点头如捣蒜:“对,就是那个仓库,早上没人……”

“赵坤周一在外地开会,上午九点有峰会合影,”林峰的声音突然变冷,“你在仓库吓唬的是谁?”

王浩的哭声戛然而止,瞳孔骤然收缩。

肖阳愣住了,看向灵犀:“终端怎么没提示赵坤的行程?”

“赵坤的峰会行程已纳入分析,但王浩的供述与行程存在时间差时,系统优先判定为记忆误差,概率72.3%。”灵犀的解释依旧冰冷,“未自动关联矛盾点,是因用户未明确指令。”

林峰没管终端,继续盯着王浩:“你看到的人是谁?或者说,是谁让你以为自己看到的是赵坤?”

王浩张着嘴,冷汗顺着额头往下淌。客厅角落的垃圾桶里,有一张揉皱的快递单,寄件人一栏写着“赵磊”。

林峰站起身,对肖阳说:“查赵磊周一的行踪,还有他和王浩的通话记录。另外,把王浩说的‘扳手’特征记下来,跟现场遗留的比对——我猜不是同一把。”

肖阳一边记录一边咋舌:“峰哥,你这比灵犀还神啊!”

林峰没说话,只是看了眼手腕上的终端。全息投影的蓝光映在他眼里,像结了层薄冰。灵犀突然开口,声音比平时低了几个分贝:“修正侦查路径:1. 锁定赵磊为首要嫌疑人;2. 排查其与王浩的利益交换;3. 重新比对凶器特征。该路径由用户逻辑推导触发,符合最优解模型。”

这一次,它没再说“概率”,也没提“效率”。

林峰转身往外走,晨光从楼道窗户照进来,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他知道,灵犀算对了结果,却算漏了过程里那些藏在人性褶皱里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恰恰是他必须抓住的东西——哪怕要对抗一百次冰冷的“最优解”。

上一章 第三章:首案前台疑云 警用AI终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监控盲区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