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老刑警的质疑
下午三点的刑侦支队办公室弥漫着速溶咖啡和打印纸的味道。林峰把“天玑-7”终端随手放在桌角,金属手环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全息投影屏还亮着,上面悬浮着今早“镜像案”的现场照片——企业家王铭的书房,地毯上的血迹呈喷射状,书桌一角的指纹被AI标记为“与嫌疑人赵伟100%匹配”。
“小林,这案子结了?”门口传来一声沉厚的嗓音,张建国端着一个掉了漆的搪瓷杯走进来,杯壁上“劳动模范”四个字已经磨得模糊。他是队里的元老,明年就退休了,眼下负责整理旧案档案,办公桌在走廊尽头,堆满了泛黄的卷宗。
林峰抬头,指了指终端屏幕:“差不多了,天玑-7刚出了最终报告,证据链闭环。赵伟有动机——他前阵子跟王铭因为合同纠纷闹过事,监控拍到他案发当晚出现在小区门口,指纹和血迹鉴定都是AI复核过的。”
张建国没凑过去看屏幕,反而拉过椅子坐下,呷了口杯里的浓茶:“AI说闭环就闭环了?”
“张队,这终端是量子计算驱动的,误差率低于百万分之一。”旁边桌的年轻警员小李插了句嘴,他手里正把玩着自己的天玑终端,“上次那个连环盗窃案,就是靠它分析监控死角的光线变化,才锁定了嫌疑人的作案时间。”
张建国瞥了小李一眼,没接话,转而盯着林峰:“你去现场了吗?”
“去了,早上九点到的。”林峰翻开笔记本,“书房窗户是从里面反锁的,门没有撬动痕迹,符合熟人作案特征。赵伟承认当晚去找过王铭,但说没进去,说是王铭助理在门口拦了他。”
“助理的证词呢?”
“AI交叉比对过了,助理说赵伟确实在七点十五分离开,而法医推断王铭的死亡时间是七点半到八点之间。”林峰顿了顿,“但天玑-7认为助理的声纹波动有异常,可能在隐瞒什么,不过目前没找到佐证。”
张建国把搪瓷杯往桌上一放,发出“当”的一声轻响。“声纹波动?小林,你记不记得十年前那个仓库纵火案?”
林峰点头。那是他刚入队时跟着张建国办的案子,最后靠张建国在火场灰烬里找到一块被忽略的打火机碎片破了案。
“当时市局刚上第一代人脸识别系统,把一个路过的拾荒老人当成了嫌疑人,就因为他跟系统里的前科人员有70%的相似度。”张建国手指敲着桌面,“AI说他步态可疑,说他出现在监控里的时间吻合,可我们蹲了三天,发现老人每晚都去仓库附近捡废品,打火机是他前一天丢的。最后真凶是仓库管理员,就因为系统没录入他的资料,AI从头到尾没怀疑过他。”
小李忍不住笑了:“张队,那都是老黄历了,天玑系列用的是动态学习算法,能自动排除干扰项——”
“干扰项?”张建国打断他,声音陡然提高,“人心里的东西,算干扰项吗?”他站起身,走到林峰桌前,指着终端屏幕上的血迹照片,“你看这血迹形状,喷溅角度偏下,说明凶手当时可能是坐着,或者……”他顿了顿,“比王铭矮。赵伟身高一米八二,王铭一米七五,你现场测过书桌到地面的高度吗?”
林峰一怔。他确实没测,因为天玑-7的报告里直接给出了“符合成年男性站立行凶”的结论。
“还有这指纹,”张建国的手指移向书桌角落的标记点,“边缘太清晰了,像是……按上去的,不是挣扎时碰上去的。你去问问技术科,指纹上有没有汗渍残留,AI分析过油脂成分吗?”
“报告里说‘指纹完整度98%,无篡改痕迹’。”林峰翻开终端生成的PDF,逐页翻找,“油脂成分……好像没提。”
“没提?”张建国冷笑一声,“十年前那个纵火案,系统也说‘打火机上的指纹与老人完全匹配’,可我们后来发现,指纹是被人拓上去的,因为上面没有老人常接触的机油味——AI能闻味儿吗?”
办公室里静了下来,只有终端散热扇的轻微嗡鸣。小李的脸有点红,低头摆弄着自己的终端,没再说话。
林峰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当时他依赖线人传来的定位信息,没仔细核对地形,带着搭档冲进了毒贩设下的陷阱。如果那时有天玑终端,会不会提前算出埋伏?可现在,张建国的话像根针,刺破了数据编织的完美外壳。
“张队,您是说……”
“我什么都没说。”张建国拿起搪瓷杯,转身往门口走,“我只是觉得,机器算得再快,也不如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心想。当年教你的,都忘了?”他走到门口,又停下,回头看向林峰桌角的终端,“这玩意儿能告诉你,赵伟跟王铭吵完架之后,在小区花坛边坐了多久吗?能告诉你,王铭助理昨天下午去医院给谁送了药吗?”
林峰没说话。终端的报告里,赵伟的行动轨迹只到小区门口,助理的社会关系备注是“无异常”。
张建国叹了口气,声音缓了下来:“小林,技术是好东西,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但案子是死的,人是活的。AI能把线索串起来,可串不成的地方,得靠咱们自己搭桥。”他顿了顿,“去趟小区吧,问问保洁,问问门卫,别带那玩意儿,就带你的本子和眼睛。”
脚步声渐远,走廊里传来张建国翻卷宗的沙沙声。林峰拿起终端,全息屏上的证据链依旧清晰,绿色的“闭环”标识在闪烁。他犹豫了一下,按灭了屏幕,抓起外套和笔记本。
“峰哥,不等终端补充分析了?”小李抬头问。
“等不及了。”林峰拉开椅子,“有些东西,它算不出来。”
走出办公楼时,阳光正好,林峰摸了摸口袋里的终端,金属外壳的温度比掌心低了不少。他想起张建国刚才的话,忽然觉得,或许真正的证据,从来不在数据流里,而在那些被算法忽略的、带着烟火气的细节里。
街角的便利店门口,一个穿校服的女孩正在给流浪猫喂食,林峰停下脚步,忽然想起终端报告里有一条被标记为“无关信息”的记录——赵伟的女儿跟王铭的儿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周因为打架被叫过家长。他掏出笔记本,在空白页上写下:“核实赵伟女儿与王铭儿子的冲突细节”,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比终端的提示音更让人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