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被篡改的指纹
凌晨三点,新海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的办公区还亮着大半灯光。林峰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指尖在“天玑-7”终端的全息投影屏上划过,调出的是城南“金茂府”入室盗窃案的现场照片。
客厅落地窗被专业工具切开一个规整的圆形,玻璃碎片散落得极有规律——显然是惯犯所为。但最让他在意的,是玄关柜上那枚清晰的指纹。
“灵犀,重复指纹比对结果。”他声音带着熬夜的沙哑。
手环式终端微微震动,清冷的电子合成音在空气中响起:“指纹特征点与数据库中‘赵坤’完全匹配。赵坤,男,38岁,曾因盗窃罪三次入狱,最后一次释放时间为三个月前,居住地距离案发地3.2公里,符合作案地理侧写。”
投影屏上弹出赵坤的档案照片,一张带着戾气的脸,眉骨处有块明显的疤痕。林峰盯着照片,又看了看现场指纹的放大图,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不对。”他忽然开口。
“质疑依据?”灵犀的声音没有起伏,“指纹比对吻合度99.87%,超过司法认定标准0.37个百分点,误差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我不是质疑技术,”林峰起身,抓起椅背上的外套,“是质疑逻辑。赵坤前三次作案,都是破坏门锁或窗户插销,从没用过玻璃切割器这种专业工具。而且他左手食指第二节有个旧伤,指纹应该有缺损,但这枚现场指纹……太完整了。”
“犯罪手法可能升级,旧伤疤痕在指纹成像中可能因按压角度产生误差。”灵犀立刻调出赵坤的入狱体检报告,“根据2022年档案,其左手食指疤痕长度约0.8厘米,本次现场指纹对应位置存在0.1毫米级模糊区,符合‘角度误差’推测。”
林峰没再反驳,抓起车钥匙往外走:“去赵坤家。”
“目标人物赵坤的活动轨迹显示,其昨晚10点至凌晨2点处于家中,有小区监控佐证。根据盗窃罪量刑标准及嫌疑人家中监控覆盖率,建议优先申请搜查令,而非直接接触。”灵犀的提示在耳边响起。
“我去看看就知道了。”林峰拉开警车车门,引擎发动时,他补充道,“调出赵坤最近一个月的消费记录,特别是五金店、工具类的。”
“正在检索……未发现相关消费记录。”
“这就更有意思了。”林峰踩下油门,警车汇入凌晨空旷的街道。
赵坤住的老旧居民楼没有电梯,楼道里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林峰在三楼找到那扇斑驳的防盗门,敲了三下。
里面传来含糊的应答,过了好一会儿,门才开了条缝,赵坤顶着乱糟糟的头发,警惕地盯着他:“林警官?这大半夜的……”
“有点事问你。”林峰侧身挤进门,客厅里堆满杂物,空气中飘着泡面和劣质烟草的味道。他扫了一眼四周,没看到任何类似玻璃切割器的工具。
“昨晚十点到凌晨两点,你在哪?”
“在家啊,”赵坤挠挠头,眼神有些闪烁,“看电视,然后就睡了。楼下王大妈应该能看见我没出门。”
林峰注意到他左手食指缠着创可贴,边缘还渗出点血迹。“手怎么了?”
赵坤下意识地把左手往后缩了缩:“哦,昨天切水果不小心划了,小伤。”
“能看看吗?”
赵坤脸色僵了一下,磨磨蹭蹭地揭开创可贴——食指第二节果然有道新鲜伤口,大约半厘米长,边缘还红肿着。
林峰心里咯噔一下。如果现场指纹是赵坤留下的,这道新伤必然会在指纹上留下痕迹,但灵犀提供的放大图里,那个位置只有模糊区,没有新鲜伤口的特征。
“灵犀,比对赵坤左手食指当前状态与现场指纹的时间关联性。”他在心里默念。
“现场指纹形成时间推测为昨晚11点至12点之间,赵坤伤口愈合程度显示为受伤时间不超过6小时,即今日凌晨之后。两者时间线无交集。”灵犀的分析同步出现在林峰的视网膜投影上。
“昨晚你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吗?比如,有人借过你的手机,或者让你按过什么手印?”林峰放缓了语气。
赵坤皱起眉,仔细回想:“没有啊……哦对了,下午去社区服务中心领低保,签了个字,按了手印。当时办事的小张还说我手脏,让我洗了好几遍。”
林峰立刻拿出手机:“哪个小张?全名记得吗?”
“好像叫张磊,新来的,戴个眼镜,说话挺客气的。”
离开赵坤家,林峰直接驱车前往社区服务中心。凌晨的街道寂静无声,他却觉得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如果现场指纹不是赵坤留下的,那只能是有人复制了他的指纹,再“贴”到了案发现场。
“灵犀,检索社区服务中心张磊的资料,以及他与金茂府盗窃案的关联。”
“张磊,男,26岁,三个月前入职该社区服务中心,计算机专业毕业,无犯罪记录。其社交网络、通讯记录、消费轨迹中,未发现与金茂府或赵坤的异常关联。”
“查他的电脑操作记录,特别是赵坤签字那天的。”
“权限不足,需要申请网络安全支队协助。”
林峰咬了咬牙:“申请。另外,重新分析现场指纹的材质,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成分?”
“已分析,指纹残留物质为普通汗液成分,未检测到人工合成痕迹。”灵犀的回答依旧精准,却让林峰更不安了。
回到警局时,网安支队的同事已经传来消息:张磊的电脑在三天前被远程入侵过,入侵痕迹被专业手法清除,但恢复的碎片显示,有一个指纹建模程序曾被运行过,而运行时间,正好是赵坤去领低保的那天下午。
“织网者?”林峰猛地看向终端。
“无法确认,但入侵手法与‘镜像案’中深度伪造证据的技术特征存在37%的相似度。”灵犀调出对比图,“另外,金茂府失窃的并非财物,而是业主书房里一台加密服务器,里面存储着某生物科技公司的基因数据库。”
林峰豁然开朗:“所以,盗窃是真的,但嫁祸赵坤是为了拖延时间,让警方把精力放在追查‘惯犯’上,真正的凶手好带着服务器跑路?”
“该推测成立概率为89%。”
这时,重案组的年轻警员小王匆匆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报告:“峰哥,技术科刚传来的,现场指纹的深层纹理分析……有问题!”
他把报告拍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页:“你看这里,正常指纹的汗孔分布是随机的,但这枚指纹的汗孔排列,在高倍显微镜下呈现出规律的点阵——就像……用3D打印技术复刻的!”
林峰拿起报告,指尖微微颤抖。他忽然想起三年前搭档牺牲的案子,当时现场也有一枚“完美”的指纹,指向了一个有前科的惯犯,直到后来才发现是栽赃,可那时已经晚了。
“灵犀,”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严肃,“你有没有可能……被误导?”
终端沉默了两秒,这是它运行以来第一次出现延迟。“理论上,若原始数据被篡改,且篡改手法突破系统防御阈值,终端可能输出错误结论。但‘天玑’系列采用量子加密,防御阈值……”
“我知道理论上不可能,”林峰打断它,“但现在事实摆在眼前。赵坤的手伤、指纹的规律汗孔、张磊被入侵的电脑……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结果:指纹是假的,是有人故意让你‘看’到这枚指纹,让你认定赵坤是凶手。”
投影屏上的数据流忽然卡顿了一下,像是信号不稳。过了一会儿,灵犀的声音再次响起,比平时低了半个音调:“正在启动二级校验程序,重新比对现场指纹与赵坤生物特征库原始数据……发现异常。赵坤2022年入狱时录入的指纹存档中,左手食指第三汗孔区存在一个0.02毫米的先天缺损,现场指纹无此缺损。”
“所以?”
“结论修正:现场指纹与赵坤匹配度不足80%,不符合认定标准。此前比对时,该缺损数据被屏蔽。”
林峰猛地站起身,桌上的咖啡杯被带倒,褐色的液体溅在报告上,晕开一小片污渍。“谁干的?屏蔽数据需要权限,而且得知道这个缺损的存在。”
“权限追踪显示,三小时前,有一个来自外部的临时授权账户访问过赵坤的原始档案,操作记录已被删除,仅残留0.3秒的日志碎片。”灵犀调出一段闪烁的代码,“该账户的IP地址……指向市公安局技术科内部服务器。”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空调的嗡鸣在回荡。林峰看着那段碎片化的代码,忽然觉得后背一阵发凉。织网者不仅能篡改现场证据,还能侵入警方的核心数据库,甚至操控“天玑”终端的判断——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犯罪,而是对整个警务系统的技术渗透。
“通知技术科,封存所有服务器,排查内部授权记录。”他拿起对讲机,声音冷静得像结了冰,“另外,申请全城布控,追查张磊的下落,还有那台被盗的基因服务器。”
“张磊的手机信号在一小时前消失于城东高速路口,推测已离开本市。基因服务器的定位芯片被屏蔽,无法追踪。”灵犀的声音恢复了平稳,却让林峰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逐渐亮起的天际线。城市即将苏醒,而隐藏在晨光下的阴影,比他想象的更深。
“灵犀,”他轻声说,“以后所有的比对结果,都自动启动二级校验,不管概率有多高。”
“收到。二级校验将增加30%的运算时间,可能影响响应速度。”
“我等得起。”林峰望着窗外,眼神锐利如鹰,“我们不能再因为‘完美’的证据,冤枉好人,放过真凶了。”
投影屏上的数据流重新稳定下来,这一次,林峰仿佛看到那些闪烁的光点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慎。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织网者已经亮出了獠牙,而他和他的AI搭档,必须学会在被污染的数据海洋里,找到真正的线索。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峰已经带着队员出发,目标是城东高速路口的监控盲区。这一次,他没有完全依赖灵犀的路线规划,而是在终端提供的电子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几个可能的小路——那些没有监控、AI难以覆盖的地方,或许藏着真相,也藏着危险。
车窗外,城市的轮廓在晨光中逐渐清晰,林峰握紧了方向盘,左手边的“天玑-7”终端微微发烫,像是在同步他的心跳。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和这台冰冷的机器之间,除了命令与执行,多了一层更复杂的东西——怀疑,以及在怀疑之上,不得不建立的、更谨慎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