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警用AI终端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第十一章:林峰的直觉

警用AI终端

第十一章:林峰的直觉

凌晨三点,刑侦支队重案组办公室的荧光灯泛着冷白的光,把林峰眼下的青黑照得格外清晰。桌面上摊着“镜像案”的卷宗,照片里的企业家张明远正对着镜头微笑,而几小时前,这张脸的主人还被“天玑”系统锁定为谋杀案的头号嫌疑人——直到林峰带着队员在废弃工厂的通风管道里,找到了被深度伪造技术替换掉的原始监控硬盘。

“组长,技术科刚发来最新报告。”年轻警员小赵把一叠打印纸放在桌上,语气里带着疲惫后的兴奋,“‘织网者’用的伪造算法比我们预想的更隐蔽,他们修改了监控设备的时间戳,还植入了同步干扰信号,难怪‘天玑’一开始没识别出来。”

林峰没抬头,手指在卷宗上划过张明远的社交关系网。“织网者”在挑衅,用近乎炫技的方式告诉警方:你们依赖的系统,不过是我们手里的提线木偶。他指尖停在一个名字上——李默,张明远的商业竞争对手,两人在半年前因一个新能源项目闹得沸沸扬扬。

“天玑-7,”林峰对着手腕上的终端开口,声音有些沙哑,“调取李默近72小时的行动轨迹,包括交通记录、通讯数据和消费凭证。”

终端的全息投影屏应声亮起,淡蓝色的光流在空气中汇聚成数据流。“正在检索李默相关信息...检索完成。近72小时内,目标无离开本市记录,主要活动范围为其公司及住所,通讯记录中未出现与张明远相关关键词,消费记录显示其于案发当晚在自家餐厅用餐,有十名员工可作证。”机械合成的女声平稳无波,“综合匹配度:李默作案概率低于3.7%,建议排除嫌疑。”

小赵凑过来看投影屏:“才3.7%?那基本可以不用查了吧。”他刚入职一年,对“天玑”的判断几乎盲从,“系统都说是低概率了,会不会是我们想多了?”

林峰没说话,拿起李默的资料页。照片上的男人戴着金丝眼镜,嘴角总是抿成一条直线,眼神里有种刻意压制的锐利。他忽然想起下午在张明远公司走访时,前台小姑娘无意中提的一句话:“李总上周来过,说是要谈合作,可张总没见他,他在会客室坐了快俩小时,临走时把杯子里的水都喝光了——平时他从不碰别人办公室的东西。”

“天玑-7,”林峰又问,“李默上周拜访张明远公司的具体时间,以及他在会客室的停留时长、接触过的物品。”

“检索到记录:李默于上周三下午2点17分进入张明远公司,3点59分离开,停留时长1小时42分钟。接触物品包括会客室沙发、玻璃水杯一只,水杯已由保洁人员清洗,未留存生物信息。”终端顿了顿,补充道,“该行为符合正常商务拜访流程,未发现异常关联点。”

“正常?”林峰把资料页拍在桌上,站起身时椅子腿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一个半年没来往、甚至公开撕破脸的竞争对手,突然上门‘谈合作’,被拒后还坐了一个多小时,临走把别人的水杯喝空了——这叫正常?”

小赵被他陡然提高的声音吓了一跳:“可...可系统说他案发时有不在场证明,员工都能作证啊。”

“员工的证词是‘看到他在餐厅’,但没人能证明他中途没离开过。”林峰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新海市的霓虹在雨雾里晕成一片模糊的光斑,“而且‘织网者’既然能伪造监控,就不能伪造几个证人的证词?或者...李默根本不需要亲自到场。”

手腕上的终端突然闪烁了一下,投影屏上弹出一行提示:“警告:检测到用户结论与数据模型偏差值超过阈值(当前偏差87.3%),建议重新评估逻辑链。”

林峰低头盯着那行字,眉头拧得更紧。三年前,他就是因为无视了系统的“低风险提示”,带着搭档冲进了预设好的陷阱——可这次不一样,不是冲动,是一种爬满脊背的直觉,像当年在缉毒现场闻到的、藏在香料堆里的火药味。

“灵犀,”他换了个称呼,这是他私下给终端起的,很少在别人面前叫,“调出李默公司近一个月的物流记录,特别是涉及精密仪器和化学试剂的。”

终端沉默了半秒,似乎在处理这个不在“常规侦查流程”里的请求。“正在跨权限调取李默公司物流数据...已获取。近一个月内,该公司购入过一批工业级3D打印机、光敏树脂,以及三瓶无水乙醇,用途标注为‘实验室耗材’。”

“3D打印机?”小赵愣了一下,“他是做新能源的,买这东西干嘛?”

“用来做‘模具’。”林峰的声音冷下来,“比如,复制一把和凶案现场遗留痕迹吻合的匕首,再用无水乙醇清理掉所有指纹——这样既能留下凶器,又不会暴露自己。”他转身抓起外套,“小赵,备车,去李默的公司实验室。”

“现在?”小赵看了眼终端,投影屏上还亮着“作案概率3.7%”的字样,“组长,系统还没认可这个方向,要不...等明天技术科再分析一下?”

“等不起。”林峰已经走到门口,手按在门把上时回头看了眼终端,“灵犀,你说李默的作案概率是3.7%,那‘织网者’帮他掩盖痕迹的概率是多少?”

终端的投影屏闪烁了两下,数据流飞速滚动。“织网者介入本案的已知行为为伪造监控,若假设其与李默存在关联,协同作案概率需基于两者社交网络重叠度、资金往来记录等变量计算...当前可用数据不足,无法生成有效概率值。”

“看,你也有算不出来的时候。”林峰扯了扯嘴角,像是在笑,又带着点苦涩,“有时候案子就像下雨,数据能告诉你哪里积水最深,但水底下藏着什么石头,得靠自己伸手摸。”

车开在空旷的街道上,雨刷器有节奏地左右摆动。小赵握着方向盘,忍不住又问:“组长,你真觉得李默有问题?万一...万一真是我们弄错了,不仅白费功夫,还可能影响案子进度。”

林峰望着窗外掠过的路灯,雨丝在灯光里像无数根细针。“三年前,我搭档牺牲那天,系统也说‘目标区域安全系数91%’。”他声音很轻,像是在说给空气听,“后来才知道,那1%的风险里,藏着一把上了膛的枪。”

小赵没再说话。他听过前辈们提过那次行动,却不知道林峰心里埋着这么深的刺。

李默的公司在高新区一栋玻璃幕墙大楼里,保安看到警车时明显慌了一下,报出李默的名字后,对方支支吾吾地说:“李总...李总今晚一直在实验室,说有紧急项目要赶。”

实验室在地下一层,指纹锁需要双重验证。林峰让小赵联系技术科远程破解,自己则站在走廊里观察四周。墙上的消防栓玻璃擦得很亮,角落的监控摄像头正对着入口,红灯一闪一闪的。

“灵犀,分析走廊监控是否被动过手脚。”

“监控设备运行正常,未检测到篡改痕迹,近24小时录像完整。”

“完整?”林峰眯起眼,“那把3D打印机的使用记录呢?”

“近72小时内,3D打印机于昨晚10点至凌晨1点处于运行状态,打印模型文件已删除,无法恢复具体内容。”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突然开了条缝,一道人影闪了出来,手里还拎着个黑色的双肩包。“谁?”那人影看到林峰,转身就往楼梯间跑。

“李默!”林峰喊了一声,拔腿追上去。走廊尽头的楼梯间没有灯,脚步声在空旷的空间里撞出回音。李默显然对这里很熟,在转角处突然加速,却没注意到脚下的台阶缺了一块,整个人踉跄着摔在地上,背包里的东西撒了一地。

林峰扑上去按住他时,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酒精味。小赵随后赶到,打开手电筒,光柱扫过地面——散落的除了几件工具,还有一个用光敏树脂打印的匕首模型,边缘还沾着未清理干净的白色粉末。

“这是什么?”林峰捡起模型,匕首的尺寸、形状,和凶案现场提取到的凶器痕迹几乎一模一样。

李默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是...是样品...我公司新研发的零件...”

“零件需要做成匕首的样子?”林峰把模型举到他眼前,“还是说,你需要用它来模仿真正的凶器,让张明远替你背锅?”

李默的眼神躲闪着,不敢直视他。这时,林峰手腕上的终端突然亮了,灵犀的声音响起,这次不再是冰冷的机械音,反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补充数据:李默公司账户与海外某匿名账户存在五笔资金往来,时间点均与织网者活跃时段吻合。结合3D打印机使用记录及现场物证,重新计算作案概率:78.9%。”

林峰低头看了眼终端,又看向被按在地上的李默。雨还在下,透过楼梯间的窗户,能看到远处的警灯正一点点靠近。他想起刚才在车里说的话,数据能算概率,却算不出人心里那点藏不住的慌张。

“带回去。”他松开手,站起身时,发现自己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通知技术科,仔细查他的电脑和实验室,尤其是删除的文件和那几笔资金流向。”

小赵押着李默往外走时,林峰留在楼梯间,捡起那个黑色的背包。拉链内侧绣着一行小字:“执念如刀,能伤人,亦能自毁。”他忽然想起张明远卷宗里的一句话,说李默当年创业失败,是被张明远抢走了核心技术才一蹶不振。

“灵犀,”他轻声说,“刚才为什么延迟了?”

终端沉默了几秒,投影屏上跳出一行字:“在验证资金流数据时,发现该账户曾与三年前的缉毒案情报源有微弱关联,需要额外时间交叉比对。”

林峰的心猛地一跳。三年前的案子,果然还有尾巴。他握紧了背包,转身往外走,走廊的监控红灯依旧闪烁,但此刻在他眼里,那不再是冰冷的数据流,而是无数双藏在暗处的眼睛,正等着被一一揪出来。

办公室的荧光灯还亮着,卷宗上的张明远依旧在笑。林峰把匕首模型放在桌上,旁边是灵犀刚刚生成的新报告。他拿起笔,在报告末尾写下一行字:“数据会说谎,但直觉不会——尤其是当它带着血的温度时。”

窗外的天色,不知何时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上一章 第十章:被篡改了指纹 警用AI终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二章:灵犀的第一次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