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警用AI终端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第十九章:家访笔记与算法报告

警用AI终端

第十九章:家访笔记与算法报告

下午三点的阳光斜斜切过老旧居民楼的窗棂,在楼梯转角投下斑驳的光影。林峰踩着吱呀作响的台阶往上走,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社区民警提供的地址——东风里三号楼四单元502,住着一个叫陈阳的十四岁少年。

“天玑-7,再确认一遍风险评估。”他对着手腕上的终端低声说。全息投影屏在半空亮起,淡蓝色的数据流飞速滚动,最终定格在一行红色标注上:“目标人物陈阳,14岁,市第三中学初二学生。近三个月内出现三次便利店偷窃记录(未达刑事立案标准)、五次深夜离家游荡轨迹,与已知帮派成员‘刀疤强’在同一网吧出现过七次。AI风险预测:未来90天内参与恶性暴力事件概率68.7%,需启动三级预警监控。”

终端的电子音平稳无波:“建议申请对陈阳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重点监控,包括学校周边摄像头定向捕捉、社交账号动态追踪及夜间活动范围预警。根据《未成年人风险干预条例》第12条,该操作符合程序规范。”

林峰皱眉,指尖在投影屏边缘敲了敲:“68.7%的概率,依据是什么?”

“数据模型综合分析其家庭环境(父母离异,父亲有赌博前科,母亲远居外地)、社交网络(与两名有抢劫前科的未成年人有频繁联系)、消费记录(近一个月突然出现三次百元以上的网吧消费,来源不明)及行为模式(多次在凌晨出现在斗殴高发区)。变量交叉验证后,暴力事件参与概率显著高于同龄群体均值21.3个百分点。”天玑-7的分析滴水不漏,每个数据点都带着冰冷的精确性。

他走到502门口,防盗门漆皮剥落,门把手上缠着一圈褪色的红绳。抬手敲了三下,里面传来拖沓的脚步声,门开了条缝,露出半张带着警惕的少年脸。陈阳个子不算矮,瘦得能看见突出的锁骨,校服外套的袖口磨破了边,眼神里有种不符合年龄的戒备。

“谁?”他的声音有点哑。

“市公安局的,我叫林峰。”林峰拿出证件,尽量让语气缓和,“想跟你聊几句,关于最近……”

“我没干坏事。”陈阳立刻打断,手抓着门框,随时准备关门。

“我知道。”林峰侧身避开他的抵触,目光扫过屋里的陈设——狭小的客厅里,一张折叠桌占了大半空间,上面堆着没洗的碗筷,墙角立着个旧衣柜,门歪歪斜斜地挂着。“就问几个简单的问题,不耽误你太久。”

陈阳犹豫了几秒,还是把门让开了。屋里有股淡淡的泡面味,窗户关着,空气不太流通。林峰在唯一一张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塑料凳上坐下,陈阳则靠在门框上,背对着里屋,像是在刻意遮挡什么。

“你爸爸呢?”林峰先问了家庭情况。

“不知道,出去好几天了。”陈阳低头踢着地面的一块污渍,“跟你们没关系。”

“便利店的事,学校知道吗?”

少年的肩膀僵了一下:“说了别问这个。”

“我看了你的档案,”林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不是终端生成的电子报告,而是他自己手写的家访笔记,“你数学不错,上次月考考了全班第七,对吧?”

陈阳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你怎么知道?”

“社区给的材料里有。”林峰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我还听说,你小学参加过市里的航模比赛,拿了三等奖。”

那页纸上除了记录着陈阳的基本信息,还画着一个简单的航模草图,旁边写着“擅长机械组装”。这是他早上特意去社区服务中心和陈阳的小学老师那里问到的,没通过终端的数据库。

少年抿了抿嘴,没说话,但背没那么僵了。

“天玑-7,调出陈阳的社交账号分析。”林峰突然对终端说。

全息屏上立刻跳出一串数据:“近30天与用户‘刀疤强’(实名李浩,有故意伤害前科)互动17次,内容涉及‘帮忙带东西’‘晚上老地方见’等模糊表述。与用户‘小飞’(未成年人,曾因盗窃被处理)互动23次,包含‘缺钱’‘找个快的路子’等关键词。”

陈阳的脸色瞬间白了,手紧紧攥成拳头:“你们监视我?!”

“终端只是根据公开信息和关联数据做分析。”林峰关掉社交记录页面,“它认为你有很大可能参与暴力事件,比如帮人打架、或者……”

“我没有!”陈阳突然提高了声音,眼睛有点红,“他们找我,只是让我帮忙修东西!”

“修什么?”

“就……就电动车,还有游戏机。”他语速很快,带着点慌乱,“刀疤强的电动车老是坏,我帮他修,他给我点钱……我没干别的。”

“那凌晨在‘老地方’网吧待着,也是修东西?”林峰追问。

陈阳别过脸,盯着墙角的衣柜:“有时候……修晚了,就在那儿睡着了。”

林峰没再逼问,转而看向他的笔记本:“你现在还玩航模吗?”

少年愣了一下,摇摇头:“早就不玩了,零件太贵。”

“我认识一个朋友,在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航模,他那儿有很多旧零件,可以免费拿。”林峰在笔记上写下一个地址和电话,“如果你想去,随时可以联系他。”

陈阳看着那张纸,又看看林峰,眼神复杂。

这时,天玑-7的提示音突然响起:“检测到目标人物心率上升至110次/分钟,微表情显示焦虑与抗拒,符合‘隐瞒关键信息’特征模型。建议进一步询问其与‘刀疤强’的具体交易内容,并申请调取网吧内部监控。”

“不用。”林峰低声对终端说,然后站起身,“今天就到这儿吧。这是我的电话,”他又写了个号码递过去,“如果遇到什么麻烦,不想跟家里说,也可以打给我。”

陈阳没接那张纸,只是看着他走到门口。林峰拉开门时,突然回头问:“你衣柜里藏的是什么?”

少年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下意识地挡在衣柜前。

林峰没再追问,只是笑了笑:“别担心,只要不是犯法的事,警察不管。”说完带上门,脚步声消失在楼梯间。

回到警车旁,副驾驶座上的年轻警员小张立刻问:“林队,怎么样?AI说这孩子风险很高,要不要按流程申请监控?”

林峰没上车,靠在车门上,翻开那个手写的笔记本。除了航模和成绩,他还记着从邻居那里听到的细节:“陈阳妈妈每个月会偷偷寄钱,但都被他爸爸拿走了”“这孩子经常帮楼下张奶奶搬东西”“上周有人看见他在废品站捡旧零件”。

“天玑-7,生成的算法报告里,有这些信息吗?”

终端调出报告全文,快速检索后回答:“未包含。家庭经济往来细节未接入公安数据库,邻里评价属于非结构化信息,未被纳入分析模型。废品站活动轨迹被标记为‘无明确目的游荡’,未关联‘收集零件’行为。”

“所以它算出来的68.7%,是基于它能收集到的数据。”林峰用笔在笔记本上圈出“捡旧零件”几个字,“但它没算到,这孩子可能只是想攒钱修航模,而不是跟刀疤强去打架。”

“可那些社交记录和深夜轨迹……”小张还是有点担心。

“我在衣柜缝里看见了,”林峰合起笔记本,“里面是个拆开的航模,少了个电机。刀疤强大概是答应给他钱买电机,让他帮着干点零碎活儿,比如望风什么的。还没到参与暴力事件的地步。”

他坐进驾驶座,却没发动车子,而是对终端说:“重新评估陈阳的风险等级,加入‘航模爱好’‘邻里互助行为’‘经济来源可能为零件售卖’三个变量。”

天玑-7的屏幕闪烁了几下:“新增变量为非量化信息,模型适配度不足。重新计算后,风险概率调整为31.2%,仍高于安全阈值,但不足以启动三级预警。”

“够了。”林峰发动车子,“把算法报告归档,附上我的家访笔记。监控申请暂时不批,我再跟进几天。”

车窗外,东风里的老楼在夕阳下拉长了影子,林峰看着后视镜里那个紧闭的502窗口,想起陈阳最后那个既警惕又带着点期盼的眼神。终端的报告永远精准,却像一张细密的网,有时会把意外的光亮也筛出去。而那些写在笔记本上的、带着温度的细节,或许才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他拿出手机,给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朋友发了条信息:“帮我留一套航模电机,最好是旧的,能让孩子自己装的那种。”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手腕上的终端轻轻震动了一下,林峰瞥了一眼,全息屏上,陈阳的风险评估报告旁边,多了一行小字——“人工补充信息:存在正向引导可能性”。那是他刚才手动输入的,不是算法生成的结论,却比任何数据都让他觉得踏实。

上一章 第十八章:未成年人的红标 警用AI终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章:织网者的挑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