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粉笔勾勒的现场
秋雨敲打着青藤中学的玻璃窗,像无数细碎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上午九点,初三(七)班的教室被一道黄色警戒线圈了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粉笔灰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
林辰蹲在讲台左侧的地面上,指尖悬在半空中,离那摊早已干涸的深褐色印记只有几厘米。他戴着白手套,袖口一丝不苟地扣紧,鼻梁上架着的金丝眼镜反射着头顶白炽灯的冷光。“王队,确定是这里吗?”他的声音很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
警戒线外,穿着深蓝色警服的王建军掏出笔记本,指尖在纸页上划过:“根据最早发现的保洁阿姨说,她早上六点半来做卫生,一推门就看见这摊东西。当时没敢动,直接报了警。法医初步检测,大概率是血迹,具体成分还得等实验室结果。”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空荡荡的教室,“奇怪的是,这教室昨晚没安排晚自习,最后离开的是班主任张老师,她说锁门时一切正常。”
林辰没说话,只是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把软尺,沿着地面上用白色粉笔勾勒出的不规则轮廓测量起来。那轮廓像一汪被打翻的水,边缘有些晕开,最宽处大约三十厘米。“血迹形态很关键,”他头也不抬地说,“边缘有喷溅痕迹,但不明显,更像是……滴落之后被什么东西擦拭过?”
“擦拭?”王建军皱起眉,“你的意思是,有人想掩盖?”
“可能性很大。”林辰直起身,视线落在讲台上。讲桌是深棕色的实木材质,边角有些磨损,桌面上散落着半截粉笔、一个红色马克笔帽,还有一本翻开的数学练习册。“张老师最后离开的时间是几点?”
“她说是下午五点半,学生放学后她整理了下作业,锁好门窗才走的。”王建军翻开笔记本念道,“我们查了校门口的监控,她五点四十分确实开车离开了学校。”
林辰走到教室后排,目光逐排扫过课桌椅。靠窗的第三排座位格外显眼——椅背上搭着一件灰色校服外套,桌肚里露出半截篮球杂志,桌角还用涂改液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这是谁的座位?”
“赵磊,班里的体育委员,昨天放学后和同学去打球了,据说七点多才离开学校。”王建军的声音压低了些,“他今天没来上课,电话也打不通。”
林辰的目光停在那摊血迹旁的地板缝里,那里卡着一小片白色的东西。他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来,放在证物袋里:“像是纸,得回去化验。”他转身走向教室后门,那里的墙壁上有块明显的凹痕,像是被什么重物撞过,“这里的痕迹很新。”
“我们刚才也注意到了,”一个年轻警员插话道,“会不会是打斗留下的?”
“不好说。”林辰摸了摸下巴,“王队,麻烦调一下教学楼走廊和校门口昨晚五点到十点的监控,特别是初三(七)班附近的。还有,联系赵磊的父母和昨天跟他一起打球的同学,尽快找到他。”
“已经安排了。”王建军点点头,掏出手机正要拨号,教室门口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让我进去!那是我儿子的教室!”一个中年女人的声音带着哭腔,被警员拦在警戒线外。她头发凌乱,眼眶通红,手里紧紧攥着一个保温桶,“赵磊到底怎么了?他是不是出事了?”
“您是赵磊的母亲?”王建军迎上去,语气尽量温和,“我们正在调查,有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您,您先冷静一下,跟我们回警局做个笔录好吗?”
女人摇摇头,身体晃了晃:“我不冷静!他昨天晚上说要去图书馆复习,我给他做了夜宵送到学校,保安说他没在图书馆!他是不是在教室里?地上那是什么?是血吗?”她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绝望的颤音。
林辰站在教室中央,看着那个崩溃的母亲,又低头看了看地面上那圈白色的粉笔线。粉笔灰随着他的呼吸轻轻扬起,像无数细小的问号。他忽然注意到讲台侧面的墙壁上,有一道极淡的划痕,像是用指甲或者硬物划出来的,痕迹很短,末端带着一个模糊的圆点。
“王队,”他扬了扬下巴,“让技术科的人过来,把墙上的划痕和那片纸屑一起取样。另外,查一下赵磊的储物柜,还有他最近的社交账号记录。”
年轻警员在一旁记录着,忍不住问:“林老师,您觉得这血迹会是赵磊的吗?如果是,他现在人在哪?”
林辰没有直接回答,他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秋雨的气息涌了进来,带着泥土和落叶的味道。操场空荡荡的,篮球架孤零零地立在雨里,篮板上的篮网被风吹得来回摆动。“昨晚下雨是从几点开始的?”
“大概八点半,天气预报说的是中雨。”王建军翻着手机里的天气记录,“我们看了操场的监控,七点到八点之间,赵磊和几个同学在打球,八点零五分左右离开的操场。”
“从操场到教学楼,再到离校,这段时间有监控覆盖吗?”
“教学楼西侧的走廊监控坏了快一个星期了,还没修好。”王建军的语气有些无奈,“他们可能是从那边走的。”
林辰的目光又落回那摊血迹上。白色的粉笔线像一个冰冷的框,框住了昨晚发生在这里的秘密。他蹲下身,用手电筒照着地面,光线沿着粉笔线的边缘缓缓移动。在靠近墙角的地方,他发现了一个几乎看不见的鞋印,半个,被雨水浸湿的地面模糊了纹路,但能看出是运动鞋的鞋底。
“鞋码大概四十二码,和赵磊的体型相符。”他站起身,“但不能确定就是他的。王队,查一下赵磊常穿的鞋子品牌,还有他昨天穿的是什么鞋。”
这时,一个技术科的警员拿着仪器走进来:“林老师,准备提取痕迹了。”
林辰点点头,往旁边退了退,给他们腾出空间。他看着技术人员在墙上喷上试剂,那道淡痕渐渐清晰起来,末端的圆点原来是个小小的“磊”字,被划得很深,像是用尽了力气。
“是赵磊的名字?”年轻警员惊讶地说,“他自己划的?”
“有可能是在挣扎时下意识留下的。”林辰的眉头锁得更紧了,“也可能是别的什么意思。”他走到赵磊的座位旁,轻轻拉开椅子。椅腿和地面摩擦,发出一声轻微的吱呀声,在这寂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桌肚里除了篮球杂志,还有一个黑色的笔袋,里面装着几支笔和一块橡皮。林辰拿起笔袋,翻过来,从夹层里掉出一张折叠起来的纸条。
他展开纸条,上面是用铅笔写的几个字,字迹潦草:“今晚八点,老地方见,有要事。”没有署名,也没有说清“老地方”是哪里。
“这纸条什么时候发现的?”林辰问。
“刚才检查座位时发现的,还没来得及登记。”年轻警员连忙说。
林辰把纸条放进证物袋:“查一下这上面的指纹,还有笔迹比对,看看是不是赵磊写的,或者有没有其他人的痕迹。”他看了看手表,已经十点多了,“王队,我先回实验室处理证物,有监控或者赵磊的消息立刻通知我。”
“好。”王建军点头,看着林辰收拾好工具箱,转身走出教室。
秋雨还在下,林辰走出教学楼,抬头看了看灰蒙蒙的天空。雨水打在他的眼镜片上,模糊了视线。他用手套擦了擦镜片,眼前的景象重新清晰起来——青藤中学的教学楼在雨雾中沉默着,像一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巨人,而初三(七)班教室里那圈白色的粉笔线,只是其中一个刚刚被揭开的谜题。
他不知道,这道用粉笔勾勒的现场,会像一张无形的网,将更多人的命运缠绕在一起,而那个消失的少年赵磊,正站在这张网的中心,等待着被找到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