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夭玑的盲区焦虑
残阳如血,将玄渊谷的嶙峋怪石染上一层诡异的绯红。夭玑站在观星台的边缘,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袖角的银线纹路,目光却并未落在天边绚烂的晚霞上,而是死死盯着身前那片被阵法笼罩的虚空。
“还是没有反应?”身后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墨渊一袭玄色长袍,袍角扫过石阶上的青苔,带起细微的沙沙声。他走到夭玑身侧,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那片虚空里,唯有阵法流转的淡金色光晕在无声摇曳,像是困在琉璃盏里的萤火,美丽却脆弱。
夭玑缓缓摇头,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试过了第七种推演方式,还是卡在了第三重境的节点。无论如何调整阵眼的灵力输出,只要触及那个区域,所有的星轨就会像被浓雾吞噬一样,彻底失去踪迹。”
墨渊眉头微蹙,伸出手,指尖凝聚起一缕精纯的灵力,轻轻点向虚空。淡金色的光晕泛起涟漪,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石子,可当那涟漪扩散到某一个无形的边界时,却骤然湮灭,仿佛从未出现过。“这里的空间褶皱比预想中更复杂,”他收回手,语气凝重,“就像是天地法则在这里打了个死结,所有试图窥探的灵力都会被强行绞碎。”
“死结?”夭玑转过身,眸子里映着阵法的微光,“可三个月前,我们明明能清晰地观测到这里的星象流转。那时候,这片区域还是天玑星轨的重要节点,怎么会突然变成盲区?”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焦虑。作为执掌天机阁星象推演的长老,夭玑对天地间的星轨变化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天玑星轨关乎九州气运,而这片突然出现的盲区,恰好位于星轨最关键的转折处,就像是一幅精密的图纸被硬生生挖去了一块,让所有的推演都变得支离破碎。
“会不会是域外邪魔搞的鬼?”旁边传来清脆的女声,灵溪抱着一摞竹简快步走来,额角还带着薄汗,“我刚去查阅了近百年来的卷宗,发现三百年前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星轨盲区,不过那次只持续了三天就自行恢复了。”
夭玑接过竹简,快速翻阅着,眉头拧得更紧:“三百年前的记载太简略了,只说当时西荒出现了异动,却没提具体是什么。而且这次的盲区范围比上次大了十倍不止,阵法反馈回来的波动也很奇怪,不像是邪魔的气息,倒像是……”
“倒像是天地自身的排斥?”墨渊接口道,他望向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最近这段时间,各地都出现了异常的灵力波动,南泽的水脉逆流,北境的冻土融化,或许……这片星轨盲区只是其中一个表现。”
灵溪咋舌:“天地自身的排斥?那岂不是说,九州的根基出了问题?”
夭玑没有回答,只是将手按在观星台中央的星盘上。星盘上镶嵌的七十二颗星辰石立刻亮起,投射出复杂的星图,可就在星图的中央位置,果然有一块不规则的黑斑,如同墨渍般晕染开来,将周围的星辰光芒都吞噬了大半。
“你看这里,”她指着黑斑边缘的一颗星辰,“这是摇光星,原本应该与天玑星遥相呼应,可现在,它的光芒正在以每天三成的速度减弱。如果再这样下去,不出半个月,摇光星就会彻底熄灭。”
墨渊的脸色沉了下来:“摇光星主掌西荒的战事,如果它熄灭,西荒的蛮族很可能会趁机南下,到时候又是一场浩劫。”
“可我们现在连盲区的成因都找不到,更别说解决了。”灵溪急得直跺脚,“要不我们请阁主出关吧?阁主的修为深不可测,说不定他能看出些门道。”
夭玑摇头:“阁主正在冲击化神境的关键时期,不能被打扰。而且……这次的事情太过诡异,就算是阁主,恐怕也未必有把握。”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烦躁,“灵溪,你再去一趟藏书阁,把所有关于空间法则和星轨异变的卷宗都找出来,哪怕是残缺的也要。墨渊,你去联系一下散落在各州的天机阁弟子,让他们密切关注各地的灵力波动,一旦有异常立刻回报。”
“好。”两人应声离去,观星台上只剩下夭玑一人。
晚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带着山间的凉意,却丝毫无法驱散她心中的焦虑。她再次看向那块黑斑,只觉得它像是一只无形的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自己,嘲笑着她的无力。
作为天机阁最年轻的长老,夭玑从小就被誉为百年难遇的奇才,无论是星象推演还是阵法布设,都远超同辈。她习惯了掌控一切,习惯了从星轨的流转中预见未来的走向,可这片突然出现的盲区,却像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让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
“到底是什么……”她喃喃自语,指尖凝聚起灵力,在虚空画出一道又一道复杂的符文。符文亮起又熄灭,却始终无法穿透那片盲区的壁垒。
不知过了多久,灵溪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怀里抱着一堆破旧的卷宗:“夭玑长老,找到了!你看这个!”
她递过来一卷用兽皮制成的古卷,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几个古老的篆字。夭玑接过古卷,指尖注入一丝灵力,古卷上的字迹顿时亮起淡淡的金光。
“《太初鸿蒙录》?”夭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这不是早就失传了吗?”
“是在藏书阁最底层的暗格里找到的,外面还裹着三层封印,要不是我想起你说过古籍可能会有特殊封印,还真发现不了。”灵溪擦了擦汗,“你快看看,里面有没有提到星轨盲区?”
夭玑快速翻阅着古卷,当看到其中一段时,她的瞳孔骤然收缩:“找到了……上面说,当九州气运出现重大转折时,天地法则会自动生成‘界障’,屏蔽天机,防止外力干涉……这‘界障’,就是我们看到的盲区!”
“界障?”灵溪凑过来,“那这界障是好是坏?”
“不好说。”夭玑的声音有些干涩,“古卷上说,界障出现,意味着有足以颠覆九州格局的大事将要发生,至于是盛世降临,还是末日浩劫,全看九州生灵的选择。”
就在这时,墨渊的身影出现在观星台入口,他的脸色异常难看:“夭玑,出事了。刚刚收到消息,西荒的蛮族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在边境线上异动频繁,而且……北境的冰原上,出现了大量苏醒的上古妖兽。”
夭玑的心沉到了谷底。摇光星尚未熄灭,西荒就已异动,北境又出现妖兽,这一切都比推演中来得更早、更猛烈。她再次看向星盘上的黑斑,只觉得那片盲区仿佛在缓缓扩大,将更多的星轨卷入其中。
“看来,这场浩劫,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墨渊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我们必须尽快找到破除界障的方法,否则,我们连敌人的动向都无法预判。”
夭玑紧紧握住手中的古卷,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她知道,自己不能再被焦虑困住,无论前方有多少未知的盲区,她都必须走下去。
“古卷上提到,界障的核心在于‘平衡’,”她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它是天地为了维持自身稳定而设下的屏障,想要破除它,或许不能靠蛮力,而是要找到失衡的根源。”
“失衡的根源?”墨渊和灵溪异口同声地问道。
“没错,”夭玑指着星盘上的星图,“你们看,除了天玑星轨,其他几大星轨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移,这说明整个九州的灵力分布已经失衡。南泽水脉逆流,是因为水属性灵力过剩;北境冻土融化,是因为火属性灵力外泄。西荒和北境的异动,很可能就是这些失衡的灵力引发的连锁反应。”
灵溪恍然大悟:“所以,只要我们能重新平衡九州的灵力,界障自然就会消失?”
“理论上是这样,”夭玑点头,“但谈何容易。九州之大,灵力失衡的区域遍布各地,想要一一修正,绝非一日之功。而且,我们现在连具体哪些地方失衡最严重都无法通过星轨推演得知,因为……”
“因为界障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墨渊接过她的话,“这就像是一个死循环,我们需要知道失衡的根源才能破除界障,可没有界障的信息,我们又找不到根源。”
夭玑沉默了片刻,忽然抬头看向墨渊:“墨渊,你还记得我们三年前在东海遇到的那位隐世高人吗?他曾说过,东海深处的归墟,是天地灵力的汇聚之地,或许那里能找到答案。”
墨渊眼睛一亮:“归墟?传说中万水归宗之处,蕴含着最本源的灵力法则。如果那里的灵力没有失衡,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平衡其他区域的方法。”
“可归墟凶险异常,常年被罡风浓雾笼罩,据说进去的人从来没有出来过。”灵溪有些担忧。
“现在已经没有退路了。”夭玑语气决绝,“灵溪,你留在天机阁,继续监测星轨和各地异动,一旦有任何变化,立刻用传讯符通知我们。我和墨渊现在就动身去东海。”
灵溪知道此事重大,不再犹豫:“好,你们一定要小心。我会守好这里,等着你们回来。”
夭玑和墨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心。他们转身走下观星台,身影很快消失在暮色之中。
观星台上,只剩下灵溪一人,她望着星盘上那块依旧顽固的黑斑,握紧了拳头:“一定要成功啊……”
与此同时,东海之滨,巨浪拍打着礁石,发出雷鸣般的轰鸣。夭玑和墨渊站在海岸边,望着远处被浓雾笼罩的海面,那里,就是归墟的方向。
“准备好了吗?”墨渊问道,手中已经握住了一枚避水珠。
夭玑点头,指尖凝聚起一道星力,在眉心处画出一个小小的星印:“走吧,无论前面有多少盲区,我们都要闯一闯。”
两人纵身跃入海中,避水珠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在他们周围形成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汹涌的海水隔绝在外。他们向着深海潜去,周围的光线越来越暗,只有手中的灵光和避水珠的光芒照亮着前方的路。
不知潜了多久,周围的海水开始变得异常冰冷,甚至带着一丝诡异的粘稠感。墨渊皱眉:“这里的海水不对劲,灵力波动很紊乱。”
夭玑凝神感知,发现周围的水属性灵力确实混乱不堪,时而狂暴如怒涛,时而微弱如游丝。“看来归墟的灵力也受到了影响,”她沉声道,“我们得加快速度。”
就在这时,前方的黑暗中突然亮起一双巨大的眼睛,如同两盏灯笼,散发着幽绿的光芒。紧接着,一条长达数十丈的巨型海蛇出现在他们面前,蛇鳞在黑暗中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张开的巨口中露出锋利的獠牙。
“是深海玄蛇!”墨渊低喝一声,将夭玑护在身后,手中瞬间凝聚起一柄黑色的长剑,“小心,这东西至少有千年道行。”
深海玄蛇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嘶鸣,巨大的尾巴横扫而来,带起强劲的水流,几乎要将两人的屏障撕裂。墨渊挥剑格挡,黑色的剑气与蛇尾碰撞,发出刺耳的金属交鸣声。
“它好像被什么激怒了,攻击比寻常妖兽要狂暴得多。”夭玑一边躲避着飞溅的水流,一边观察着玄蛇,“你看它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似乎失去了理智。”
墨渊一剑逼退玄蛇,喘了口气:“可能是这里的灵力失衡影响了它的心智。不能恋战,我们得想办法绕过去。”
夭玑点头,指尖快速画出一道星符,星符化作一道流光,射向玄蛇的眼睛。玄蛇吃痛,发出一声怒吼,视线暂时被干扰。墨渊抓住机会,拉着夭玑向着侧面疾冲而去,险之又险地避开了玄蛇的再次攻击。
两人一路疾行,又遇到了不少被灵力失衡影响而变得狂暴的妖兽,好在都凭借着默契的配合和高强的修为一一化解。不知过了多久,前方终于出现了一片奇异的光芒。
那是一片巨大的漩涡,漩涡的中心散发着七彩的光芒,周围的海水不断被吸入其中,却又从漩涡的边缘喷涌而出,形成一个奇妙的循环。
“那就是归墟!”夭玑眼中闪过一丝激动,“传说中的万水归宗之地!”
他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漩涡,发现漩涡中心的七彩光芒中,蕴含着极其精纯的灵力,只是这些灵力同样杂乱无章,像是一群失去方向的游鱼。
“果然,归墟的灵力也失衡了。”墨渊叹了口气,“看来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
夭玑却没有气馁,她仔细观察着漩涡的运转,忽然说道:“你看,虽然灵力杂乱,但漩涡本身的运转还是有规律的。它在不断地吸入和喷出海水,试图维持平衡,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净化器。”
“你的意思是……”墨渊似乎明白了什么。
“归墟本身就有自我平衡的能力,”夭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只是现在外界的灵力失衡太过严重,超出了它的净化能力。如果我们能帮它一把,或许就能让它重新恢复平衡,到时候,或许就能找到解决九州灵力失衡的关键。”
“怎么帮?”墨渊问道。
夭玑从怀中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玉佩,玉佩上刻着复杂的星纹:“这是天机阁的镇阁之宝——定星佩,能稳定周围的灵力波动。我试着用它来引导归墟的灵力,看看能不能让它们重新有序运转。”
她将定星佩抛向漩涡中心,同时双手结印,口中念动着古老的咒语。定星佩在空中旋转起来,散发出柔和的白光,将周围杂乱的灵力缓缓牵引过来。
起初,那些灵力还在抗拒,但随着定星佩的光芒越来越盛,它们渐渐变得温顺起来,开始沿着漩涡的轨迹有序地流转。漩涡中心的七彩光芒也变得越来越明亮,原本杂乱的颜色渐渐融合在一起,化作一道纯净的白光。
“有效!”墨渊惊喜地说道。
可就在这时,漩涡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周围的海水变得狂暴无比,一股强大的吸力从漩涡中心传来,仿佛要将周围的一切都吞噬进去。
“不好!”夭玑脸色一变,“定星佩的力量太强,刺激到归墟的本源了!”
她想要收回定星佩,却发现定星佩已经与归墟的灵力融为一体,根本无法控制。漩涡的吸力越来越大,她和墨渊的身体都开始不由自主地向中心靠近。
“抓紧我!”墨渊一把抓住夭玑的手,将全身灵力灌注到屏障上,试图抵抗那股吸力。可那吸力实在太过强大,屏障很快就出现了裂痕。
就在两人快要被吸入漩涡中心时,定星佩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一道巨大的光柱从漩涡中心冲天而起,穿透了海水,直抵云霄。紧接着,夭玑和墨渊感觉到脑海中涌入了海量的信息,那是归墟亿万年积累的记忆,其中蕴含着天地灵力运转的至理。
“这是……”夭玑震惊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那些信息如同星轨般在她脑海中流转,原本困扰她的星轨盲区、灵力失衡等问题,在这一刻都变得清晰起来。
她终于明白,界障的出现并非为了阻碍,而是为了警示。九州的灵力失衡,源于千年前一场被遗忘的大战,那场大战中,上古修士为了争夺力量,强行改变了天地灵力的流向,留下了无数隐患。如今,这些隐患终于爆发,而归墟,正是解开这一切的关键。
光柱渐渐散去,漩涡恢复了平静,周围的海水变得温顺而清澈。定星佩缓缓飞回夭玑手中,上面的星纹变得更加璀璨。
“我们……成功了?”墨渊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周围。
夭玑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嗯,我们找到了答案。归墟的记忆告诉了我失衡的根源,也告诉了我如何去修正。虽然过程会很艰难,但至少,我们不再是盲人摸象了。”
她望向远方,仿佛能透过海水看到天机阁的观星台。她知道,星盘上的那块黑斑,很快就会消失了。而那些曾经让她焦虑不已的盲区,终将被照亮。
墨渊看着她眼中重新燃起的光芒,也笑了起来:“那我们还等什么?该回去了,灵溪还在等着我们的消息呢。”
两人相视一笑,转身向着海面游去。阳光透过海水洒在他们身上,仿佛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前路或许依旧充满挑战,但他们的心中,已经没有了盲区,只有坚定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