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帝王攻略记(综美男武将)
本书标签: 古代  刘辩 

霍去病

帝王攻略记(综美男武将)

第一章 长安初雪,惊鸿一瞥

元朔六年的长安,第一场雪落得猝不及防。我抱着刚抄写完的《孙子兵法》,从太常寺的书库出来,雪沫子落在鼻尖,冰凉一片。父亲是太常寺的博士,负责整理典籍,我自幼跟着他在书堆里长大,虽为女子,却对兵法战策格外痴迷。

“让开!骠骑将军来了!”

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伴着甲胄碰撞的脆响。我侧身躲在巷口,只见一队玄甲骑兵疾驰而过,为首那人身着银甲,腰悬佩剑,身姿挺拔如松,雪落在他的发间,却丝毫不减周身的锐气。他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眉眼凌厉,眼神却像淬了寒星,扫过巷口时,与我撞了个正着。

那便是霍去病。三个月前,他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匈奴,在漠南一战成名,以八百骑兵深入敌境,斩获匈奴两千余人,被封为冠军侯,如今是长安最耀眼的少年将军。

他勒住马缰,目光在我手中的兵书上停顿了片刻,眉头微挑,却没说话,随即策马离去。玄甲骑兵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雪巷尽头,我却站在原地,心跳得飞快——方才那一眼,像冬日里的一道惊雷,猝不及防地炸进了我的心底。

父亲找到我时,见我盯着远处发呆,笑着摇头:“又在想什么?是不是被霍将军的风采迷住了?如今整个长安的姑娘,谁不盼着能见他一面。”我脸一红,连忙将兵书藏在身后:“爹,我只是觉得,他不像传闻中那般张扬。”

父亲叹了口气:“少年成名,难免有人说闲话。可霍将军是真有本事,听说这次出征,他带的八百骑兵,全是自己挑选的勇士,深入匈奴腹地,愣是凭着一股冲劲,打了场漂亮的胜仗。”

我望着雪地里马蹄留下的痕迹,忽然想起兵书上的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或许,霍去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这份不按常理出牌的勇猛。

第二章 书库偶遇,兵略相谈

自那日后,我总在太常寺附近见到霍去病的身影。有时他是来查阅匈奴的地图,有时是陪卫青来与父亲商议军务。他话不多,每次来都直奔书库,翻找些关于边疆地形、匈奴习俗的典籍,看得格外认真。

有次我正在整理刚运来的竹简,忽闻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时,竟见霍去病站在我身后,手里拿着一卷《匈奴列传》,眉头微蹙:“这上面说匈奴人善骑射,且居无定所,可为何每次我军出征,他们总能提前察觉?”

我心头一紧,没想到他会主动与我说话。定了定神,轻声道:“将军,匈奴人虽居无定所,却有自己的联络方式。他们在草原上设置了许多瞭望塔,一旦发现汉军踪迹,便会用狼烟传递消息。而且,他们的骑兵速度极快,即便我军突袭,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其包围。”

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示意我继续说。我走到地图前,指着漠南的地形:“将军看这里,漠南多戈壁,匈奴人的战马熟悉地形,可汉军的战马却不适应。若想突袭,或许可以挑选一些擅长在戈壁行走的矮脚马,再让士兵们换上匈奴人的服饰,混进他们的部落。”

他盯着地图,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没想到江博士的女儿,对兵法竟这般熟悉。你说的这些,倒是给了我些启发。”他的笑容很淡,却像冰雪初融,让那张凌厉的脸柔和了不少。

从那以后,霍去病常来书库找我讨论兵法。有时他会带来战场上的见闻,说匈奴人的勇猛,说汉军士兵的坚韧;有时我会为他分析地图上的地形,指出哪些地方适合埋伏,哪些地方可以作为补给点。父亲见我们聊得投机,也从不阻拦,只是偶尔会提醒我:“霍将军是朝廷的栋梁,你一个女子,还是要注意分寸。”

我知道父亲的担忧,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每次见到霍去病,听他说起保家卫国的志向,看他眼中闪烁的光芒,我都会觉得,这个少年将军,值得所有人的敬佩。

第三章 漠北风云,生死相托

元狩二年,汉武帝决定再次出征匈奴,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出击河西。临行前,霍去病来太常寺找我,手里拿着一张地图,是他亲手绘制的河西地形。

“明曦,这次出征,我可能要走很久。”他看着我,眼神里带着几分不舍,“这张地图,你替我收好。若我能活着回来,再与你讨论如何平定河西。”

我接过地图,指尖触到他的手,竟比雪还凉。“将军,你一定要平安回来。”我轻声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会在这里,为你整理好所有的典籍,等你回来。”

他忽然伸手,轻轻擦去我眼角的泪水,动作温柔得不像个沙场将军:“放心,我答应你,一定回来。”

霍去病出征后,我每天都在书库等待消息。有时会听到前方传来的捷报——他率军越过焉支山,大破匈奴,斩获匈奴王庭的祭天金人;有时会听到他深入河西,收服匈奴浑邪王、休屠王的部众,将河西走廊纳入汉朝的版图。每当听到这些消息,我都会拿着他绘制的地图,在上面标记出他征战的路线,想象着他在战场上的英姿。

可战争总有风险。有次传来消息,说霍去病在追击匈奴残部时,误入沙漠,粮草断绝,情况危急。我得知后,整日茶饭不思,偷偷瞒着父亲,将自己积攒的钱财拿出来,买了些干粮和水,准备托人送到前线。

父亲发现后,气得浑身发抖:“你疯了!漠北那么远,你怎么送?再说,霍将军是朝廷的将军,自有朝廷派人支援,轮不到你一个女子操心!”

我跪在父亲面前,眼泪掉下来:“爹,我知道我没用,不能上战场为将军杀敌,可我实在担心他。只要能让他平安回来,我做什么都愿意。”

父亲看着我,终究是心软了,叹了口气:“罢了,我让人帮你把东西送到大将军府,让他们转交给霍将军。你放心,霍将军吉人天相,一定会没事的。”

没过多久,前线传来消息,霍去病在沙漠中找到了水源,不仅摆脱了困境,还趁机歼灭了匈奴的残余势力,彻底平定了河西。我拿着消息,激动得哭了出来——他做到了,他真的平安回来了。

第四章 长安重逢,情定汉月

元狩二年秋,霍去病率军返回长安。当他骑着战马,带着满身的风尘,出现在长安街头时,百姓们夹道欢迎,欢呼声此起彼伏。我站在人群中,看着他银甲上的血迹,看着他脸上的疲惫,却觉得他比任何时候都要耀眼。

他在人群中找到了我,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我面前。他比离开时黑了些,也瘦了些,却依旧挺拔。“明曦,我回来了。”他笑着说,眼中满是温柔。

我看着他,眼泪又掉了下来:“欢迎回来,将军。”

后来,霍去病常来太常寺找我。他不再只和我讨论兵法,有时会陪我在长安的街头散步,看百姓的生活;有时会带我去城外的马场,教我骑马;有时会在书库的油灯下,听我读诗。父亲看在眼里,渐渐放下了担忧,只是偶尔会笑着说:“看来,我这女儿,是要被霍将军拐走了。”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霍去病与卫青各率五万骑兵,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临行前,霍去病来找我,手里拿着一枚玉佩,是用和田玉雕刻的,上面刻着一只展翅的雄鹰。

“明曦,这枚玉佩,你拿着。”他将玉佩戴在我的颈间,“它会保佑你平安。等我回来,我就向陛下请旨,娶你为妻。”

我握着玉佩,点头答应:“好,我等你。不管多久,我都等你。”

漠北之战,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余里,大败匈奴左贤王部,斩获七万余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成为了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汉之飞将军”。当他再次返回长安时,汉武帝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封他为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

庆功宴后的第二天,霍去病便向汉武帝请旨,求娶江氏女明曦。汉武帝笑着答应:“骠骑将军为大汉立下赫赫战功,想要什么赏赐都可以。江博士的女儿知书达理,配得上你。”

大婚那日,长安下了场小雪。我穿着红色的嫁衣,坐在轿子里,手里握着霍去病送我的玉佩。轿帘掀开的那一刻,他身着喜服,站在府门前,笑着向我伸出手:“明曦,我们回家。”

我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忽然觉得,所有的等待都值得了。这个少年将军,用他的勇猛和忠诚,守护了大汉的边疆,也守护了我。

婚后的日子,平静而幸福。霍去病依旧忙于军务,却总会抽出时间陪我。有时他会在书房处理公文,我便在一旁为他研墨;有时他会带着我去城外的军营,看士兵们训练;有时我们会坐在庭院里,看长安的月亮,听他说战场上的故事。

有人说,霍去病是天生的将军,注定要为战场而生。可我知道,在他凌厉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温柔的心。他会为百姓的疾苦而担忧,会为士兵的伤亡而自责,会为大汉的安定而努力。

元狩六年,霍去病忽然病重。太医们束手无策,汉武帝亲自来看他,却也只能叹气。我守在他的床边,握着他的手,眼泪掉在他的手背上。

“明曦,别哭。”他虚弱地说,眼神依旧温柔,“我这一生,能为大汉征战,能娶你为妻,已经很满足了。只是可惜,不能陪你到老了。”

“不会的,你会好起来的。”我哽咽着说,“我们还要一起看长安的雪,一起去河西看草原,你答应过我的。”

他笑了笑,伸手抚摸着我的脸颊:“明曦,我走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记住,大汉的边疆,还有很多人在守护,你不必为我难过。”

说完,他的手缓缓垂下,眼睛永远地闭上了。我抱着他的身体,哭得撕心裂肺,却再也听不到他的回应。

霍去病死后,汉武帝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将他的陵墓修建成祁连山的模样,以纪念他在河西的功绩。我站在他的墓前,手里握着那枚玉佩,轻声说:“霍去病,你放心,我会好好活着,替你看着大汉的边疆,看着百姓们安居乐业。”

后来,我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太常寺整理典籍,将霍去病生前的兵法心得和战场见闻记录下来,编成了一本书,名为《骠骑兵法》。每当长安下雪时,我都会坐在庭院里,看着雪花飘落,想起我们初遇的那个雪天,想起他银甲上的锐气,想起他温柔的笑容。

汉月依旧照尘,可那个少年将军,却永远地留在了漠北的风沙里,留在了我的心底。

上一章 唐宫辞:文君三朝雪 帝王攻略记(综美男武将)最新章节 下一章 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