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秦淮河畔,诗酒初逢
建隆二年的金陵,秦淮河畔的桃花开得正艳。我随父亲——江南大儒徐铉,参加韩熙载府中的诗会。刚踏入庭院,便听到一道清润的男声在吟诵:“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循声望去,只见亭中坐着一位身着月白锦袍的男子,墨发松松地用玉簪束着,面容清俊,眉如远山,眼似秋水,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手中握着一把折扇,扇面上题着一首刚写的新词。他周身的气质,不像个王侯,倒像个不染尘俗的文人墨客。
“那是吴王李煜,”父亲低声道,“当今唐主的第六子,才华横溢,容貌更是江南一绝。”
他似是察觉到我们的目光,抬眼望来,四目相对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艳,随即起身拱手行礼,声音如浸了春水般温润:“徐先生安好。这位姑娘,想必是先生常提起的令爱徐微?”
我脸颊一红,屈膝回礼:“见过吴王殿下。”他笑着摆手:“不必多礼,今日诗会,不谈身份,只论诗酒。”他邀我们入亭,亲自为我斟了一杯桃花酒:“这是用秦淮河畔的桃花酿的,姑娘尝尝。”
酒液清甜,带着淡淡的花香。他与我聊起诗词,从李白的豪放谈到李商隐的婉约,从楚辞的瑰丽谈到汉赋的恢弘。他的见解独到,言辞风趣,偶尔说起自己的词作,会露出几分腼腆的笑意,像个得到夸奖的少年。
诗会散去时,他送我到府外,递给我一把折扇:“这扇面上的词,是我刚写的,送给姑娘。”我接过折扇,见上面题着“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字迹飘逸洒脱,与他的人一样,带着几分淡淡的忧愁。“多谢殿下,”我轻声道,“民女也写了一首小诗,想赠与殿下。”我从袖中取出一张纸,上面是我刚才即兴写的《赠吴王》。
他接过纸,轻声吟诵,眼中满是赞赏:“徐姑娘才思敏捷,这首诗写得极好。改日,我定要登门拜访,与姑娘再论诗词。”
第二章 金陵情深,朝夕相伴
从那以后,李煜常以拜访父亲为由,来府中做客。有时他会和父亲讨论经史子集,我便在一旁研墨,偷偷看他认真的模样;有时他会带我去秦淮河畔泛舟,教我辨认两岸的花草,说他小时候常在这里放风筝;有时他会在书房里教我画画,他画的山水,意境悠远,我画的花鸟,生动活泼,他总会笑着说:“微儿的画,比我的多了几分灵气。”
他虽为吴王,却不喜朝政,只爱诗词书画。他曾带着我去他的“澄心堂”,里面摆满了各种古籍和字画。“微儿,你看,这是王羲之的真迹,这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他指着墙上的字画,眼中满是痴迷,“若能一辈子与这些为伴,该多好。”我看着他,心里满是心疼——他本是个文人,却生在帝王家,注定要被卷入朝堂的纷争。
建隆四年,南唐中主李璟病逝,李煜继位,成为南唐后主。他登基后,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性子,依旧沉迷于诗词书画,对朝政并不上心。有人劝他励精图治,抵御北宋的入侵,他却只是摇头:“我只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不想再发动战争。”
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册封我为后。大婚那日,金陵城张灯结彩,百姓们夹道欢迎。他穿着龙袍,站在宫殿前,笑着向我伸出手:“微儿,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的皇后,我会用一生来守护你。”我握住他的手,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忽然觉得,就算未来有再多的风雨,只要有他在,我就什么都不怕。
第三章 国破家亡,生死相随
婚后的日子,平静而幸福。他依旧每天与我一起吟诗作画,一起在秦淮河畔泛舟,一起在澄心堂里研究古籍。可北宋的威胁,却越来越近。宋太祖赵匡胤多次派大军南下,攻打南唐,南唐的国土一点点被蚕食。
开宝八年,北宋大军攻破金陵,李煜被迫投降,被押往汴京。临行前,他在宫殿里为我弹奏了最后一曲《霓裳羽衣曲》,琴声悲伤,让人心碎。“微儿,对不起,我没能保护好你,没能保护好南唐。”他抱着我,眼泪掉在我的发顶,“到了汴京,我可能会被封为违命侯,你跟着我,会受很多苦。”我摇了摇头,紧紧抱着他:“陛下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无论多苦,我都陪着你。”
到了汴京后,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将我们安置在一座小小的宅院里。虽然衣食无忧,却失去了自由。李煜每天都郁郁寡欢,写下了许多悲伤的词句,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看着他日渐憔悴的模样,心里满是心疼,却无能为力,只能每天为他煮些他爱吃的江南小菜,陪他一起回忆金陵的日子。
太平兴国三年,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他早就听闻我的美貌,多次想将我召入宫中,都被李煜拒绝。赵光义恼羞成怒,便派人给李煜送去了牵机药,将他毒死。
当李煜咽下最后一口气时,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轻声说:“微儿,我对不起你……若有来生,我们不要再生在帝王家,就做一对普通的江南夫妇,一起吟诗作画,一起泛舟秦淮河……”我抱着他的尸体,哭得撕心裂肺:“陛下,我陪你一起走……”
我从袖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毒药,一饮而尽。在失去意识的最后一刻,我仿佛看到了金陵秦淮河畔的桃花,看到了他在亭中吟诵诗词的模样,看到了他向我伸出手,笑着说:“微儿,我们回家……”
后来,有人在我们的宅院里,发现了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尸体,旁边放着一本李煜的词集,上面写着他最后的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他们的故事,在江南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凄美的传说。而那秦淮河畔的桃花,每年春天依旧会盛开,像极了他们初遇时的那样,提醒着人们,在南唐的金陵,曾有过这样一对恋人,为了爱情,为了家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