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校园弥漫着栀子花的香气。季云深在书房整理旧稿时,发现沈墨悄悄在书架顶层预留了一个空位——恰好能放下一套即将出版的《季云深数学文集》。
"下周三首发式,"沈墨将校样稿铺满书桌,"出版社想请你在扉页上写句话。"
季云深拿起钢笔,在宣纸上试了几个字。墨迹在日光下微微反光,像岁月沉淀的光泽。
"写'致未来的数学家'如何?"沈墨轻声建议。
最终落笔的却是:"致所有不甘平庸的灵魂。"
首发式当天,礼堂里坐满了不同年代的学生。当季云深被推上讲台时,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几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坐在第一排,他们都是季云深早年的学生。
"这套文集,"沈墨作为主编致辞,"不仅记录了一个数学家的思想历程,更展现了中国数学发展的一个侧面。"
轮到季云深发言时,他只是简单地说:"数学是永恒的对话。我很荣幸能参与其中。"
提问环节,一个年轻人站起来:"季教授,您认为数学家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沈墨下意识地看向季云深。这个问题,很多年前他也问过。
"诚实。"季云深的回答与当年如出一辙,"对数学诚实,对自己诚实。"
签售环节排起了长队。让季云深意外的是,很多读者都带着他早年发表的单行本——那些连他自己都快要遗忘的论文,却被陌生人精心保存至今。
一位中年女性红着眼眶说:"季教授,您这篇《拓扑空间的可分性》帮我度过了最艰难的博士阶段。"
沈墨默默递来纸巾。在氤氲的泪光中,季云深忽然明白,原来他播下的种子,早已在看不见的地方开花结果。
傍晚时分,人群渐渐散去。出版社主编激动地展示着首日的销售数据,沈墨却只是专注地帮季云深按摩着写字过多的右手。
"明天开始,"沈墨轻声说,"我们要准备文集的第二卷了。"
暮色透过彩绘玻璃,在签售桌上投下斑斓的光影。季云深望着那些堆叠如山的文集,忽然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
这些文字终会泛黄,但其中蕴含的对真理的追求,将永远照亮后来者的路。
回程的车上,沈墨一直握着他的手。初夏的晚风带着花香,从车窗缝隙悄悄钻进来。
"其实,"季云深望着窗外流转的灯火,"我最满意的不是这些论文。"
沈墨侧首看他。
"是你。"季云深轻声说,"你才是我最好的著作。"
车在红灯前缓缓停下。沈墨的眼眶微微发红,却笑着握紧他的手:
"那我们都要努力,让这个著作更加精彩。"
夜色渐深,书房里的灯还亮着。那套崭新的文集在书架上熠熠生辉,像一座不起眼却坚实的灯塔。
而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