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热浪翻涌。书房的老空调发出沉闷的嗡鸣,季云深在审阅各地书屋的暑期企划时,额角不断渗出细密的汗珠。
沈墨悄悄调低温度,将冰镇的薄荷茶递到他手边:"周宁来电话,工地书屋的屋顶需要修缮。"
季云深望向窗外白花花的日光,数学林的树叶在热风中卷曲。"从基金拨专款,"他轻声说,"给所有书屋装防晒帘。"
午后,陆寻顶着烈日送来一份特殊的礼物——各地书屋孩子们合作的画册。翻开第一页,西部女孩画了雨后的彩虹,旁边写道:"知识就像彩虹,要经历风雨才能看见。"
最让人动容的是一幅集体创作:无数双大小不一的手托举着油灯,灯光汇成"知识平等"四个字。画册末尾附了统计表,显示已有37个书屋开设了残疾人专属阅读时间。
"教授,"陆寻擦着汗,"有个自闭症儿童在书屋学会了认字。"
热风穿过纱窗,掀起画册书页。季云深让沈墨立即联系出版社,将这份画册批量印制,送往每个书屋。
小暑第三日,气温升到今夏最高。季云深在晨起时感到呼吸困难,沈墨立即给他戴上便携氧气罩,药盒里添了应急的哮喘药剂。
"今天所有外出活动取消。"沈墨的语气不容反驳。
但周宁的视频通话还是准时响起。屏幕那端,工地书屋已经装上了崭新的遮阳棚,工友们正在棚下纳凉读书。背景里挂着温度计——42度。
"大家说,"周宁的工装已被汗水浸透,"再热也不能让书屋关门。"
季云深让沈墨记下这笔额外开支:给每个书屋配备降温设备。
傍晚,热浪稍退。沈墨推着季云深在室内散步,经过数学林时看见那个自闭症少年仍在作画。孩子穿着湿透的背心,却专注地描摹着夕照下的书屋。
"他画了整整三天。"母亲红着眼眶,"说要记录知识带来的清凉。"
当夜,季云深在沈墨协助下起草《书屋防暑指南》。写到"每个读者都是宝贵的火种"时,他突然剧烈咳嗽起来。沈墨立即取来雾化器,轻柔地为他拍背。
"明天我去视察周边的书屋。"沈墨的声音带着担忧。
季云深摇头,在咳嗽间隙艰难地说:"不能让任何人...在酷暑中奔波..."
子夜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浇灭了连日酷暑。季云深在雨声中沉沉睡去,手边还放着未写完的指南。
清晨,数学林被雨水洗得青翠欲滴。沈墨发现窗台那株银杏一夜之间抽出了新枝,嫩绿的叶片上滚动着雨珠,像含着泪光的眼睛。
周宁发来雨后书屋的照片:工友们笑着擦拭书架,遮阳棚上的积水映出彩虹。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字:"昨夜大雨,但所有书籍完好无损。我们守护的不仅是书,更是希望。"
季云深让沈墨把这句话加进指南扉页。
小暑过去了,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好在他们知道,只要灯火不灭,就没有什么炎热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