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凯关掉电视时,屏幕上黄子弘凡那张熟悉又陌生的笑脸随之消失。
这是他本月在第五个不同频道看到黄子弘凡了——综艺节目、访谈、颁奖典礼,甚至是一部热播剧的客串。如今的黄子弘凡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而他石凯,只是一个守着小小音乐教室的普通老师。
手机震动起来,是他设置的特别关注提醒——黄子弘凡更新微博了。照片上的人在一场时尚派对上与几位当红艺人谈笑风生,配文是“感恩相遇”。
石凯盯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最终轻轻划掉通知,关掉了手机。
四年前,他们还是音乐学院里形影不离的搭档。黄子弘凡主修声乐,石凯专攻作曲,两人合作的原创歌曲曾在校园里引起不小轰动。
那时候,黄子弘凡总爱搂着他的肩膀说:“凯凯,等我们出道了,你写歌我唱,咱们一定能火!”
石凯则会笑着回敬:“黄子,就你那破锣嗓子,没我的歌你能行吗?”
毕业前夕,一家知名经纪公司同时看中了他们。然而最终,只有黄子弘凡签了约。
“凯凯,这只是暂时的。”签约那天,黄子弘凡握着他的手说,“等我站稳脚跟,一定向公司推荐你。”
石凯真心为他高兴:“那你可得快点,别等我成了老大爷才想起来。”
起初,一切如他们约定的那样。黄子弘凡一有工作间隙就会跑来石凯租的小屋,吃着他做的饭,抱怨着娱乐圈的种种不适。
“凯凯,还是和你在一起最舒服。”黄子弘凡常常这么说。
石凯只是笑笑,继续修改着为他们未来准备的歌曲。
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概是黄子弘凡第一次出演的网剧意外爆红之后。他的行程越来越满,来石凯这里的次数越来越少。从一周三次,到一个月一次,再到后来,几个月都见不上一面。
石凯发给他的demo,从最初的秒回,到“在忙,晚点听”,再到最后的石沉大海。
最后一次见面,是一年半前。
黄子弘凡难得有空,约在一家隐蔽的咖啡馆。石凯提前半小时就到了,像个第一次约会的高中生一样紧张。
然而黄子弘凡迟到了整整一小时,进门时还戴着墨镜和口罩,身后跟着一个神情严肃的女士——他的新经纪人。
“凯凯,这是李姐。”黄子弘凡介绍道,声音里带着石凯不熟悉的客套。
整个见面过程中,经纪人始终没有离开,时不时提醒黄子弘凡注意时间。石凯本想拿出新写的几首歌,却在经纪人审视的目光下退缩了。
临走时,黄子弘凡拥抱了他一下:“凯凯,等我下部戏拍完,咱们好好聚聚。”
石凯点点头,目送他坐上保姆车离去。
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后来,石凯从社交媒体上得知,黄子弘凡口中的“下部戏”是一部大制作电影,合作的是影帝影后级人物。再后来,黄子弘凡搬了家,换了电话号码,彻底消失在他的世界里。
石凯终于明白,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门铃响起,打断了石凯的回忆。他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他的现任男友——一个普通的中学体育老师。
“看你灯还亮着,就上来看看。”男友递给他一杯热奶茶,“今天课上得怎么样?”
石凯接过奶茶,温热从掌心一直传到心里:“挺好的,小朋友们都很可爱。”
他没有提黄子弘凡,就像他从不提起那段无疾而终的友谊和那些从未被听见的歌曲。
几天后,石凯在给学生上钢琴课时,教室里的电视正在播放一档音乐节目。黄子弘凡作为特邀嘉宾出现,主持人问他最初的音乐梦想。
“我曾经和一个好朋友约定,他写歌,我唱。”黄子弘凡微笑着说,眼神有些恍惚,“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石凯的手指停在琴键上,教室里回荡着一个不和谐的音符。
“老师,你认识他吗?”一个小女孩好奇地问。
石凯摇摇头,继续弹奏起来:“不认识,只是电视上见过。”
下课后,石凯独自在教室里坐了很久。夕阳透过窗户洒在钢琴上,给黑白琴键镀上一层金色。他轻轻抚过琴键,弹起那首他们大学时共同创作的音乐。
那是黄子弘凡最喜欢的一首歌。
弹到一半,石凯停了下来。他拿出手机,删除了所有黄子弘凡的照片和联系方式,然后将那些从未被听见的demo拖进了回收站。
有些告别不需要说出口,只需要安静地放手。
窗外,夜幕降临,城市的灯火次第亮起。其中某一盏,或许正照亮着黄子弘凡前行的路,而石凯,已不在那条路上。
“再见,黄子。”他轻声说。
就在这里告别吧,在无人听见的旋律里,在不再交汇的生命轨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