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舞台的编曲方案卡在了最后一版。合练室的钢琴上摊着七八张改乱的谱子,严浩翔对着编曲软件反复拖拽音频片段,鼠标点击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却始终拼不出满意的旋律。
“要么还是沿用之前的节奏吧?”丁程鑫蹲在谱子前,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音符,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已经改了三天,再耗下去怕是赶不上彩排。”刘耀文坐在地板上,手里转着鼓棒,没接话——刚才试奏时,他好几次没跟上临时改动的节拍,鼓棒敲在鼓面上的声音都透着些烦躁。
宋亚轩抱着吉他靠在墙角,手指无意识地拨着空弦。新舞台本想融合乡村小学那趟行程的感悟,写一段带着自然气息的间奏,可试了木吉他、口琴甚至模拟的风声,都觉得差了点温度。“是不是我们想太复杂了?”他轻声开口,声音在沉默里飘了飘,“原本只是想写‘陪伴’,现在倒像被技巧困住了。”
马嘉祺把散落在桌上的谱子叠好,刚想说点什么,工作人员推门进来,举着手机:“乡村小学的老师发了个视频过来,说孩子们有东西想给你们看。”
视频被投在合练室的大屏幕上。画面里是熟悉的操场,孩子们穿着厚厚的棉袄,站成不太整齐的队列,手里举着上次少年们送的吉他拨片贴纸。背景音乐一响起,所有人都顿住了——是宋亚轩写给孩子们的那段新歌片段,只是这次,旋律里混着孩子们清脆的童声。
“田埂上的风,吹过旧衣裳,我们的歌,唱给云朵听……”孩子们唱得不算整齐,有的跑调,有的跟不上节拍,却没人怯场,一个个仰着头,眼睛亮得像星星。画面最后,扎羊角辫的小女孩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哥哥们加油!我们等着听新舞台!”
视频结束时,合练室安静了几秒。刘耀文忽然把鼓棒往鼓上一放,站起身:“我觉得刚才的间奏可以加童声采样!就用孩子们唱的这段,肯定比模拟风声更有感觉。”严浩翔立刻坐回电脑前,指尖在键盘上飞快敲击:“我刚才突然想到,副歌可以降半个调,和童声形成呼应,更贴‘陪伴’的主题。”
宋亚轩抱着吉他走到钢琴旁,拨出一段新的和弦:“间奏用木吉他打底,再混进孩子们唱的‘唱给云朵听’,怎么样?”马嘉祺笑着点头,伸手拿起谱子:“那我们再试一次,这次跟着感觉来。”
重新响起的旋律里,没了之前的紧绷。宋亚轩的吉他声轻柔,严浩翔在编曲里加入了视频里的童声片段,刘耀文的鼓点变得轻快,像是跟着田埂上的风在跳。丁程鑫跟着节奏轻轻晃着身子,忽然说:“就是这个感觉!之前总想着‘炸场’,忘了最打动人的其实是真心。”
等最后一个音符落下,贺峻霖笑着拿起手机:“我们也录个视频回给孩子们吧!告诉他们,他们的歌声帮了我们大忙。”七个人挤在屏幕前,身后是刚改好的谱子和亮着的编曲软件。马嘉祺对着镜头挥了挥手:“收到你们的合唱视频了,超好听!新舞台的间奏里,藏着你们的声音哦。”
视频发出去没多久,就收到了老师的回复:“孩子们看到视频跳着欢呼,说要把这段歌练得更熟,等你们的新舞台播出,就跟着一起唱。”宋亚轩看着手机屏幕,指尖在吉他弦上轻轻划了一下,忽然觉得,所谓的“瓶颈”,不过是忘了回头看看那些藏在身后的支持——无论是屏幕里的童声,还是身边并肩的伙伴,都是推着他们往前走的光。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想写“困境里的双向救赎”——少年们陷在编曲瓶颈时,孩子们的合唱视频成了最特别的“钥匙”;而少年们把童声藏进舞台的心意,也是对这份支持最温暖的回应。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只是通过一段视频、一次合唱,让彼此的期待成了破局的力量,原来最珍贵的创作灵感,从来都藏在真诚的联结里。